裴鲲
【摘要】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考试科目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的,在主要科目分身乏术的情况下,美术课应担当起培养学生家国大义的重任。
【关键词】教材 历史责任感 爱国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71-02
在当前教育状况下,高中生面对升学压力,各学科都把知识教育作为主要教学任务,那么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担当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从事美术教育多年,通过深入研究美术教材,我发现美术课才是最好的愛国主义教育阵地。
一、分析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入了
解教材,而了解教材的过程,也是确立教学目标,发现教学方法的过程。高中美术教材人教版,前9课时为中国美术史,后9课时为西方美术史,且选取的作品都与国家兴亡的历史进程有关。比如:第一课时,介绍昆仑山岩画,表现古代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反应最初人们为祈求食物而进行创作的初心。第二课时,介绍良渚文化玉器及同时期陶器,同时展现商代青铜文化。以上为上古时代艺术作品展示。第三课时,开始进入华夏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展现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艺术造诣。第四课时,宗教美术,集中在传统道教与外来的佛教,引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第五课时,展现雕塑文化的博大精深,选取作品仍旧围绕宗教主题。第六课时,绘画教学,从唐宋到近代,展现中国绘画的独特之处。第七课时,现代绘画,让我们看到建国后人们的健康风貌。第八课时,木刻、漫画、和现代雕塑,把近现代美术概括的更加全面。第九课时,讲述民间大美。
1.深入作品。
拿来一副作品,不能只停留在审美需求和艺术技法的表面欣赏上,而是要进一步剖析其所处时代,进行历史追问。
纵观以上九课时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一个主题都讲述的十分详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单一课题分解开,纵深成为几节连续的课程,比如玉器,可以从新时期时代玉器崛起成为礼器,到两汉走下神探成为珠宝,再到近现代的鬼斧神工。这样把每一节课进行延伸和剖析,可以带领学生梳理历史,增强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针对《利簋》,简单讲授夏商周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引出这一时期与后世封建帝国的不同之处,再借此机会,导入《虢季子白盘》这一西周文物,并讲解其失传,再现及被国家收藏的经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对一个国家的重大意义,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补充。
又例如:傅抱石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以毛主席《沁园春 雪》为基础,描绘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壮丽景色,体现出红太阳照耀下的红装素裹。
2.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以随时补充教材。
要求教师有相当丰富的美术史知识储备,便于联系艺术作品,深入教学,且美术学科本身就牵连甚广,如果教师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就难以触类旁通,不能在适当时机穿插进行历史,地理,政治,甚至是人文主义教育。因此,要做好美术教师,其前提必须是终身学习。
二、结合当下,中西对比
抓住任何机会,与当下的生活及社会问题建立联系,这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人文主义精神最重要的环节。爱国不能是狭隘的,一个民族要想生存,首先要把自己放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学会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唯我独尊甚至是种族歧视。
1.不偏不倚,客观务实。
在讲授中西方美术史时,要尽量客观再现,不要刻意抬高或贬低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要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通过古埃及美术和古希腊美术让学生看到,在不同的民族中,艺术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例如:《狮身人面像》、《吉萨金字塔》、《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与古希腊雕塑《米罗岛的维纳斯》、《掷铁饼者》、《帕特农神殿》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点,当然它们又与中国的《故宫》、《兵马俑》、《颐和园》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这就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导向下,出现的不同艺术形式。中华艺术是与其并存,且非常独特的。
三、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总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可磨灭,作为中国人应当把祖先的文化传承下去。爱国,爱家的同时,要学会热爱大自然。学会与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存,而美术课作为高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建设一个健康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欣赏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107页.
[2]普通高中美术教材,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