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2017-04-15 16:36李泽乙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效果学生

李泽乙

【摘要】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课教育,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以培養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提高活动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始终是体育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只要体育教师们认真对待,积极备课,精心组织,善于调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效果 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67-01

正确认识体育课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认真组织好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是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始终是广大体育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的问题。本人认为,要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效果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选材合理,建立正常的教学常规

体育教师应依据体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准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一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注重教材内容纵横的联系性和趣味性。二是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全面锻炼的原则,结合各年级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爱好及季节气候的变化等实际情况来选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调整和完善。三是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安排教学计划和课时进度,确定适宜的运动生理负荷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调整和完善。

体育课除了受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因素外,还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场地、器材、学生着装和周围环境,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要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运用各种教法手段,灵活地在预先设计的环境和气氛中进行练习。要想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实施体育的教学常规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一堂课按常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具有良好教学常规的班集体,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最大效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二、内容得当,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合理选择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易如反掌,也不能让他们望而生畏。另外还要不断强化要求,注意观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根据学生临场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防止“吃不消”或“吃不饱”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倡导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课堂秩序。要求体育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案,采用新颖多变的教法,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和教学语言都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特点。在准备部分的安排上可采用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教师在讲解、示范、领做之后,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放羊”,又让学生多得“自由”,学生由于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就逐渐浓厚,课堂上就会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

三、语言精炼形象,示范动作规范优美

体育教学的讲解,是教师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动作的技术要领与其观察的结果联系起来,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理解要领,再经过自身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动作。因此体育课要求讲解精练准确,形象生动,抓住重点,层次分明。

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直接地了解老师所传授的技术。在示范过程中,动作层次要清楚,基本动作、分解动作和慢动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如示范跳远动作,助跑、踏跳、腾空、落地,除了完整示范外,还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使学生了解动作的主要环节。教师为了强化正确示范的效果,必要时还可以模拟某些典型的错误动作,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与正确概念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形象的讲解和正确优美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这样的教学效果最好。只有示范而无讲解,教学效果次之。只有讲解而无示范,教学效果会更差。因此,只有把直观与思维紧密地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法多样新颖,掌握启发和提高时机

如何选择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二是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根据教材场地、器材等特点,编创一些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游戏,有机地穿插在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体育运动范畴中的一项内容,也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游戏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选择适当的体育游戏,把身体练习和品德教育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启发和提问引导的时机,除可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及形象规范的语言外,还可利用录像、幻灯、投影仪等配合讲授,用这些方法,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具体,学生学起来有兴趣,印象深,教学效果尤佳。在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联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小结讲评时,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并给学生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留下新的“悬念”,使学生在课外练习时,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不断提高练习效果。

五、严格要求、负荷适宜和反馈及时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要求严格合理,严格可行,学生是会乐于接受的。严格有两个方面要求:首先,教师自身要严格要求,教师的表率作用和举止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发生教育作用。其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集合时做到快、静、齐,练习时要精神饱满,按质按量地完成练习任务等。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安排学生运动生理负荷量,一要促进身体健康,二要促进心理健康,三要促进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为此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的运动变化规律。做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恢复。学生的生理负荷量是否适宜,教师主要可通过观察,及时调整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以达到掌握技术技能、增进身心健康之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另一种做法是每节课结束前,要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训练,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做动作进行打分等反馈手段。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适时评价,有时无声的语言,如点头、微笑或简单的手势,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应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只要体育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备课,精心组织,遵循规律,善于调控,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发挥体育教学过程中育人和健身的实际效益,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颖强. 试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技资讯,2010(16).

[2] 吴忆秋.关于体育课改教学效果的认识和体会[J].广东科技,2009(04).

[3]陶柱.体育课教学效果浅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效果学生
体育课
学生写话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