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杰
一、高龄老人生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年底,青岛全市60岁以上老人有153万人,占全部人口数量的1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1]“2015年年末, 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24.79万人。”[2]本课题组从青岛市部分社区和养老院选择100位高龄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共收回99份有效问卷。 99位高龄老人当中,居家养老的85名,其中42名独自或与配偶居住,43名与儿女居住,养老院中的老人有14名。但居家养老者中,31位希望能够在养老院养老。
1.主要经济来源及其稳定性差异
调查的99位高龄老人中,收入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供养的占59.6%,主要来自退休养老金的有24.2%,主要来自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占14.1%。平均月收入城市老人主要为2500~3000元,农村为500~1000元。目前个人月开销在500元以下的占45.5%,1500以上者占26.3%,高龄老人的主要开支用于生活费的占73.7%,20.2%用于健康投资。
高龄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由子女提供,它的弹性很大,掌控权在子女手中。农村和乡镇社区高龄老人的子女大多为务农或打工人员,不仅要为父母养老,还要为自己的养老作准备,生活压力较大。而城市社区的高龄老人领取退休养老金的比例及其数额普遍高于农村和乡镇老人,因此,城市高龄老人的经济来源更为多样且稳定性较高。
2.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且满足程度存在差异
调查对象中,有36人生病时主要由配偶照顾,有89人生病时主要由儿女照顾,有13人生病時由医护人员照顾,有2人生病时没有人照顾。大部分老人在生病时是由儿女照顾的,一些老人存在夫妻同时生病的情况,多子女的家庭明显在老人照料问题上相对有优势。独自居住的42户老人中,子女每周看望老人一次的有30家,一周看望2次及以上的有8家,其余的4户老人是每月会探望一次。养老院中,每周的子女探视时间,除5名老人子女在外地,其余9位老人的子女会在一周中看望老人至少一次。子女较高频率看望老人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同时缓解老人心中的孤独感。访谈中得知,子女们为父母提供的主要保障是衣食无忧,而相当忽视老人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满足。
多数高龄老人对物质上的追求没有那么强烈,却更需要子女的关怀、孙辈带来的朝气,但是六成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农村高龄老人的子女因经济与文化所限,与老人交流较少,城乡老人的精神需求满足程度还是存在差异。
3.高龄老人福利保障面临挑战,且福利水平存在差异
老人医疗费用的负担中,医保报销的占41.4%,自己负担的占18.2%,子女负担的占38.4%。合作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个人生活受收入影响很大。山东省自2013年开始为8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而青岛市则将扩大到为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贴,高龄补贴额由100元提高到120元, 90~99岁的为220元,80岁以上老人另有每年150元的体检补助金。自2016年起居民基础养老金由130元提高到150元,政策支持不仅能让高龄老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但存在子女拿着钱不给老人养老的情况等问题。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和乡镇在落实这些政策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城乡之间在落实这些政策方面存在差异。另外,由于农村与城市发展水平不均,导致福利水平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
二、改善高龄老人养老状况的对策
1.贯彻落实好政府已经建立的各项养老服务政策法规
目前青岛市共有城乡养老机构243家,养老床位5.24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4张,多于全国每千名老人27.5张床位的数量。但实际入住的老人是1.8万名,全省9成养老机构不盈利[3]。政府已经推出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保障标准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并建立一千多家社区照料中心,这些措施极大改善了老人养老的外部环境,但其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如养老机构冷热不均,一些社区照料中心运营效率低;而农村老人养老金与地方及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养老金的分配很不平衡,部分老人对此颇有怨言。大部分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患有慢性疾病,医药开支较大,所以希望政府能够为高龄老人制定一些更优惠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养老保障金水平,以减轻老人及子女的负担。
2.因人制宜,推行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合作机制
从老人的养老意向中可知,老人们都更加倾向于居家养老,注重家庭完整与和谐,但长期照料多名老人对于家庭也是一种压力。“社区将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战场,注重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对改善其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4]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可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更好的选择。采取这种模式时需要老人自己转变观念,和子女配合,更需要社区的帮助。如经济情况较好而子女基本不在身边的高龄老人可以考虑养老院养老;对于不愿离家的老人或者是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离家的老人,可以由社区调配进行互助养老,动员社区低龄老人上门帮助高龄老人,从而形成一个互助系统。
3.传承家庭美德,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
由于子女成家离开或丧偶等原因,高龄老人经常会产生孤独感,身边缺少亲人陪伴,难以排解心中的忧虑与烦闷。然而现在的子女较为重视老人的物质供养而忽视老人的精神需求,而老人们更希望得到子女们的关怀和慰藉,因此,要加强社区尊老爱老道德教育,呼吁他们给老人更多的关怀与关注, 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与温暖。信息化时代,要利用发达的通信技术,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这也需要政府和社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爱老的社会风尚。
总之,经济因素是高龄老人养老问题难以解决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子女或者说家庭在高龄老人养老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社区在养老过程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积极地应对高龄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整合各方资源,真心为高龄老人办实事。
参考文献:
[1]李 敏.青岛60岁以上老人153万,占总人数近两成[EB/OL].http://qingdao.dzwww.com/xinwen/qingdaonews/201510/t20151026_ 13239073.htm,2015-10-26.
[2]姜 喆.十二五”青岛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18%[N].青岛财经日报,2016-04-18.
[3]朱薪雨.青岛养老院冷热不均, 5.24万床位仅1.8万人入住[EB/OL].青报网,http://news.dailyqd.com/2015-05/23/content_249032.htm,2015-05-23.
[4]侯蔚蔚,王玉环,冯雅楠,等.居家非正式照护者与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5):11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