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徐忠志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徐忠志
在高校教学中,《模拟电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基础课,如果仅仅通过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其适应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形式,适应高校教学的发展特色,针对《模拟电路》的课程内容特点,引入项目教学机制,使其不仅能体现高校教育特色,从而进行创新教学的改革与研究,还能由此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期为高校教育提供更多教学模式的参考。
高校教学;模拟电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相对来说理论性比较强,但同时又不能缺少工程实践,作为其中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还对现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与探索。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既能对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调试等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又能由此奠定适应未来工作发展的基础。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过程中,使学生们对模拟电路知识能够全面而有机的学习与运用,这是高等院校急需面对与解决的教改问题,这不仅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还能充分挖掘学生们的创造潜能。
《模拟电路》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不仅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实践操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一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使学生们对《模拟电路》的学习往往半途而废,这主要是由于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使学生不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越学越没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呢?首先,《模拟电路》的教材内容过于重视理论,内容生涩难懂,而且复杂繁琐,不仅使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难以发挥与驾驭;其次,《模拟电路》的概念比较抽象、复杂,而且公式推导很繁琐,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实践课程的课时受到限制,即使是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往往也因为知识点的难以衔接,使学生并不能加深理解与记忆。为此,高等院校《模拟电路》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因其不仅决定着学生们未来就业时有效地发挥专业性应用,还因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设计,使学生不仅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发挥应用,使其既具有专业的分析电子电路的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地进行的设计和调试电子电路。
《模拟电路》是高等院校电子专业课程中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概念比较抽象,理论性又比较强,电子元件的内部构造又极为复杂,以及电路原理难以理解等学科特点,使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让教师与学生都产生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不仅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运用,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感觉,不仅不能在专业课程结束时进行方案设计,甚至对实验过程也很少提出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对《模拟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
2.1 划分课程内容
在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课程要求与特点,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精心编排。可以将模拟电路的具体课程内容划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基础知识模块,一个是应用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该课程学习的重点,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建立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另一个是应用知识模块,这是该课程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形成应用能力的关键,通过应用知识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设计能力,会用常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基本仿真,掌握基本焊接技能和基本的电路调试能力。这需要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各种应用电路多看、多分析,而且要通过增加课时等手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设计电路、仿真电路,焊调电路,这既能有效消除学生们对电路的陌生感与畏惧心理,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学习兴趣。
2.2 实施层次教学法
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不仅多,而且更新速度快,但其基础理论知识与概念是不变的,在强调系统性与全面性的教材内容编写过程中,电子技术的基础内容过于复杂,而且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因为知识的难以驾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模拟电路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将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不仅要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还应对教学课程进行层次教学法的设计,即针对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安排,不仅对重点、难点进行充分讲解,还通过学生不同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进行主要、次要教学内容的安排,重视学生的理解、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适当安排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践教学中,增加EDA仿真实验内容,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使其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得到验证,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理解。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适应新时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从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两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满足当前企业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在《模拟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使高等院校的教师不仅能得到有利的教学参考,还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3.1 模块教学法
《模拟电路》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侧重规划教学。由于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能力,更没有自主应用与发挥的空间,使其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可对教材进行了模块设计,对知识点衔接也采取环环相扣的方式,使其更符合高校各科目的直观学习与掌握。首先,通过七大模块的教材设计,将包括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等在内的电子电路知识,进行模块式教材编写,使其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能充分反应出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如:教材中电子仿真技术的应用。其次,针对高校技术教育特色,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技能实力使其既能通过高校专业知识技能的资格考核,还能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
3.2 引导教学法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通过信息搜索能力、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的逐步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学习整流电路时,教师可通过行为引导,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目标:二极管基础知识、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及二极管的电路应用,然后再以任务书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看电路图时,先进行资料查阅,再结合学过的基础知识将电路中的各电器元件按名称、型号、规格、位置编号等进行详细的列表,将其功能加以简单描述,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种类,再通过学生自行组装、检查与测试的实践过程,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加深对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由模糊的感性认识达到清晰的理性认识。
3.3 层次教学法
层次教学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当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认识上,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还通过有效的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教师都能有所收获,不仅教师在教学深度与教学进度上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学生也能在层次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以此提升其知识技能与学习水平。目前,层次教学法已在部分高等院校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教学,这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每年招收的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其次是对教学课程进行结构设计,对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进行知识结构层次的划分,构建适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激励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模拟电路》的课程学习,可按实践项目的基础性、设计性与综合性对其进行套餐式的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践,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度调整,并按照基础训练、综合应用、以及拓展创新进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
高校的教学改革还在持续进行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在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素质的同进,还发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教学,更应结合实际教学条件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使教师与学生均能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共同发展。
[1]方烨.浅析当前高校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6):195-195.
[2]彭先进.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创业月刊,2006(4) :182-183.
[3]兰振平,金凤莲,刘悦苓.模拟电路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