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7-04-14 14:44:26
关键词:汉中译文文化遗产

曾 小 珊

(陕西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曾 小 珊

(陕西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通过对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的走访和调查,指出汉中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翻译意识淡薄、翻译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并从功能性、语言性、文化性三方面对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失误实例进行了分析,提出政府和景区应加强外宣翻译的意识、加强统一管理和规范、提升翻译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公示语翻译语料库等对策,以不断提升汉中的旅游形象,促进汉中文化软实力建设。

汉中; 文化遗产景区; 公示语; 翻译失误

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工作和旅游,而且旅游人数每年呈不断上升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1]。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成为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主要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古遗迹保护协会认为,文化遗产旅游可以激发各民族对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对其他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世界和平[2]。因此,旅游外宣翻译成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繁荣中国文化旅游事业的重要工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独特,近年来汉旅游的外籍人士不断增多,汉中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汉中发展的支柱产业,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口号。然而,和这种旅游大发展环境不相适应的是,对汉中文化旅游景区外宣翻译进行专题研究的学者较少,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缺乏统一规范,翻译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实地调查,收集景区公示语英译资料,查找翻译问题,提出翻译策略,以期为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外宣翻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近年来,汉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山川景色,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等殊荣。截止2016年,汉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余处,国家AAA级以上景区主要有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古汉台、拜将台以及被称为国之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等,这些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汉旅游。但是经笔者近三年对汉中十县一区主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实地考察和走访,发现汉中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普遍存在意识淡薄、翻译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

1.景区公示语翻译意识层面的问题

汉中地处秦巴腹地,曾因地理交通不便一度制约其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汉中成为连接陕甘川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这势必为汉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汉中市“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要利用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建设文化名市的宏伟目标。汉中现有的软性条件——悠久的文化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一直处于快步提升中的交通枢纽为汉中未来的旅游事业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到普通百姓,在汉中旅游对外宣传方面,存在“重内轻外”的倾向,即重视短时间内国内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国外游客来汉旅游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对旅游外宣翻译的不重视,宣传意识淡薄。所调查的一些单位领导或普通市民认为,汉中就是个小城市,一年来不了几个外国人,没有必要动用人力、财力、精力做这方面的工作,把对内宣传工作做好,能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发展汉中旅游业就不错了。这种意识的根源在于大多数人缺乏对汉中旅游宣传的前瞻性和长远性规划,缺乏宣传本地历史文化的精品意识和形象意识,更缺乏文化宣传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不积极有效地进行对外宣传,汉中就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同和理解,就会落后于和其毗邻、有相似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其他城市如安康、商洛等,影响整个汉中的良好形象以及投资环境,进而影响汉中经济的快速发展。

2.景区公示语翻译实践层面的问题

由于对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意识淡薄,反映在现实操作层面,就是旅游外宣翻译资料、文本的匮乏,还表现在外宣翻译质量不高,问题较多,以及缺乏外宣翻译的统一规范和标准。

其一,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与中文宣传内容不对等现象较为突出。只有少数景区的公示语英译比较全面规范,例如在张良庙景区,公示语中英文宣传或提示语基本对等,即中文公示语、解说词、提醒语等标识牌中都有相对应的英语翻译,但大部分景区,如武侯墓、张骞墓、石门栈道等,景区门口公示语(如景点名称、提醒信息等)、景点门票上的宣传词、景点内的解说词等宣传资料中几乎没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张骞墓已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张骞墓景区除了陈列室里的解说词配备相应的英文翻译外,景区内的售票处、墓碑等区域,基本没有相关的英文翻译。

其二,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整体质量不高,存在问题较多。李增根认为,在现实语言环境中误译层出不穷的根源主要是存在着“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即群众和专家学者两头热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中间冷[3]。由于翻译意识淡薄,相关人员不重视景点的外文翻译,或由于所聘请的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不了解当地旅游环境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形成了缺少文化内涵、不符合翻译规范,甚至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的景区翻译文本。笔者研究认为,要达到翻译的最佳关联,实现理想的宣传效果,翻译人员需具备四种能力,即语言关联-译者的双语驾驭能力,文化关联-译者的双语文化自觉意识,关联效果-译者的翻译技巧掌控能力,以及时代关联-译者的与时俱进意识[4]。而从汉中景区的翻译现状来看,翻译者在双语知识、翻译理论积淀、翻译技巧、跨文化交际意识等翻译职业素养方面都有明显不足,运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效率不高。陈刚认为,翻译理论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指导和完善实践,减少盲目的实践,并且能培养正确的翻译认知观,有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5]71。反观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双语翻译现状,可以看出翻译作品还缺少翻译理论的支撑,翻译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各地政府、各个景点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如对“勉县”这一地名的翻译就出现了两个版本,一种翻译为“Mianxian County”,另一种翻译为“Mian County”,这会让不熟悉本地区的游客产生歧义。张良庙景区作为汉中最早建立的旅游景区之一,在景区整体建设方面走在汉中各景区的前列,但在公示语翻译方面仍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同一名称在景区不同标识牌或解说牌上出现不同的译文,如对“张良庙”的翻译分别使用了“Zhang Liang Temple”、“Zhangliang’s Temple”、“Chang-Liang Miao (Tenple)”和“Chang-Liang Miao (the Temple)”等多种不同的译语。由此分析,张良庙景区的外文资料翻译并非由专业人员统一负责和校对,而是由不同的、不够专业的翻译人员拼凑而成,缺少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未形成统一的译文文本。

二、 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翻译失误类型分析

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将“翻译失误”定义为:“如果翻译的目的是要使译文在目标读者中实现特定的功能,那么所有妨碍实现这一目的的失误都是翻译失误”[6]37。他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翻译失误的类型,将翻译失误归纳为功能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和文本特有翻译失误。王银泉等认为,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应重视三个维度的研究,即政策维度、理论维度和应用维度,即要关注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要研究翻译理论对于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意义,要从语言、功能、文化层面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统一、简洁、易懂”三原则[7]。赵雨认为,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应体现其应用功能,同时还要看其规范程度[8]。文化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因此,好的翻译文本也应体现其文化功能。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的翻译理论和分类,笔者将从功能性翻译、语言性翻译和文化性翻译三个方面对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英译失误进行梳理和分析。

1.功能性翻译失误

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有其特定的特点和功能,旅游公示语又有其自身特色,景区内所有的标语、警示语、导游图、指示牌、解说词等都属于旅游公示语。学者对公示语的功能有不同的分类,牛新生在国外四分法(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警告性)[9]的基础上增加了劝导功能和宣传功能[10]。功能性翻译失误又称语用性翻译失误,主要是指翻译时译文表述方式不当,或不符合译入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表达习惯,或说话不合时宜,未能实现关注目标读者的理解力和需求,导致译文未达成预定功能,使译文接受者产生误解。这类翻译失误在汉中旅游景区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译文过分注重与源语的对等,译文冗长或逐字翻译,不符合简洁性原则。

例1:“景区环境卫生需要您的维护”公示语被译作“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OF THE SCENIC SPOT NEEDS YOUR CONSERVE”(张良庙景区),完全是按照汉语文字逐字翻译,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译文啰嗦冗长,不符合公示语须简洁的文本规范。一些冗余的信息可忽略,主要体现警示的语用功能。因此,可译为:“Help keep this place clean!”

其次,语用性翻译失误还表现在景区公示语中比比皆是的中式英语。

例2:“(张骞通西域)其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被翻译为“Zhang Qian’s mission is same important things in Chinese history as discovered the America in European history” (张骞墓景区),其中的整体句式和语言表达都凸显非常明显的中式英语倾向,句式混乱,表述不清,没有起到公示语英译的“导览、提示”等功能。可改译为:“(Zhang Qian’s mission to the western regions)It’s importance in Chinese history is just the same as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in European history”。

其三,对于地名、人名、景区名等的翻译出现不一致现象,违反了统一性原则,显得非常不规范,如前所述的“张良庙”被分别翻译为“Zhang Liang Temple、Zhangliang’s Temple、Chang-Liang Miao (the temple)”等,“勉县”在不同景点被分别翻译为“Mianxian County”、“Mian County”。应统一翻译为“Zhang Liang Temple”、“Mianxian County”。

2.语言性翻译失误

语言性翻译失误是指公示语译文违反了目的语语言惯例或规范的现象,此类翻译失误是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译文错误最多的,包括语法错误、拼写、词性错误、标点错误、大小写错误、用词不当,甚至胡译乱译等,而且几乎每块公示语牌上都能找出此类错误。

例3:原文:张骞的西行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作为东亚第一个接触地中海文明的人,张骞改变了古代中国以及古代日本对世界的认识。——(日)桑原博士《张骞之远征》

译文:Zhang Qian went to the West Region is a magnificent feat. He is a first east-Asian person who contacted with Mediterranean civilizations. Zhang Qian’s trip change th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to Chinese and Japanese.-Dr.Kuwabara Zhang Qian’s Expedition (Japan)

这段文字中的第一句译文出现了两个语法错误:首先,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谓语“went”和“is”,不符合正确的英语句法结构;其次,张骞出使西域的“West Region”特指汉代以后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应该用复数“regions”。第二个句子中的不定冠词“a”应改为定冠词“the”,“east-Asian”中“east”应大写。第三句话中“change”为动词,应有单复数或时态变化,“th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to Chinese and Japanese”逻辑顺序有误,为了上下文的逻辑性和连贯,可用复合句翻译成一个句子。最后一句中“Zhang Qian’s Expedition”为书名,英语中应变为斜体字。

因此,上文可改译为:Zhang Qian’s trip to the Western Regions is a magnificent feat. As the first East-Asian who contacted with Mediterranean civilizations, Zhang Qian changed people’s knowledge to the world in ancient China and Japan. ——Dr. Kuwabara,ZhangQian’sExpedition(Japan).

例4:原文:叶落归根,是中国人自古形成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作为张骞长眠之地,张骞墓证实了这一历史人物的真实存在,与张骞凿空西域这一历史相关联。

译文:Return to your roots is an inherent of complex in Chinese. Zhang Qian buried in his hometown that is confirmed Zhang Qian had been in the world.

此句可以说是胡译乱译的典型。错误在于以动词开头,句子表述不通畅,该用被动语态时用了主动语态,乱用关系代词,时态混乱等。

此句可改译为:Returning to one’s roots is an inherent complex for all Chinese. As the resting place, Zhang Qian’s tomb confirms al that this historical figure had contributed to the miss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3.文化性翻译失误

文化性翻译失误是指在译者往往只考虑源语语言以及翻译的对等性,忽视了中外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专有词(culture-specific items)缺乏深入理解和仔细推敲,同时没有考虑译文接收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导致原文和译文未能实现同等的交际功能和语用效果。

例5:原文:三清殿: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道教供奉最高神尊“三清”的殿堂。即玉清元始天尊(中),上清灵宝天尊(右),太清道德天尊(左)。

译文:Three Qing Palace: It was constructed in Dao 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nd Taoism to consecrate the greatest deity of “Three Qing”,They are Yu Qing Yuan Shi (middle), Shang Qing Ling Bao (right) and Tai Qing Morality (left)。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根据一项对五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游客的调查,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分别是: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占100%),了解历史文化(占80%),观光游览(占40%)[11]导读。由此可见,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重视文化,要提高跨文化意识,不但要了解源语文化,而且要了解异域文化,研究目的语受众对源语文化的接受度,以此达到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向读者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这样也才能真正体现文化遗产类景区弘扬和传播中国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宣传效应。

例5中的译文存在文化专有项翻译简单化、拼音翻译过多、未能译出文化内涵等翻译失误。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自公元四世纪发展起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与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三清三位一体,是“道”的化身。在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塑像,为他们专门建造祭祀之处,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他们的排列顺序为: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的最初状态。在翻译前,先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可采用对原文进行加工、动三种“手术”——镶补、减肥、重组的方法[12]。在翻译“三清殿”时,译者只注意了词义对等,翻译时英语和拼音夹杂,这样的翻译对于国外游客来说依然是不知所云,此处的“殿”译为“palace”也不恰当,要用镶补的方法——即增加词汇,解释其真正含义,可翻译为“Temple of the Three Gods”, 或采用拼音加注的方法,即“Sanqing Taoist Hall”。三清神尊的翻译中,玉清元始和上清灵宝用了全拼音,而太清道德的翻译用了英语“morality”,显得不对等、不协调,也没有译出其内在含义,翻译时可用增补、重组的方法。同时,外国游客可能对中国朝代不是很清楚,可以增加公历年,使其了解时代背景。

例5可改译为:Sanqing Taoist Hall: It was constructed during Emperor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1821-1850B.C.), in which the three greatest gods in Taoism were worshipped- Yuqing (middle), symbolizing the primitive chaos of the universe, Shangqing (right), symboliz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orderly world, and Taiqing (left), symbolizing the harmonious world.

三、 完善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对策与建议

1.做好顶层规划,构建汉中全域旅游外宣翻译大格局

如前所述,汉中旅游公示语英译失误的主要根源在于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不投入、不监管,景区建设单位的不重视、不投资、不专业。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政府部门、景区建设单位和专业翻译人员的共同协作,做好政-校-企合作,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从而开创外宣翻译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重视公示语英译在提升汉中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汉中文化旅游价值方面的重要意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制定整体规划时明确将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质量和标准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汉中文化遗产类景区以两汉三国文化为主,汉台、拜将台、张良庙、张骞墓、武侯祠、石门栈道等景区有一致的文化背景,其中的人名、地名、典故等都相互关联,因此必须要有“汉中全域旅游”大格局,统一人名、地名、典故等的翻译,形成统一的规范用语,而不能分散开来,各自为政。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市、县相关部门(如旅游局、宣传部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研讨,而后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文化人士、专业翻译人员等对现有AAA级和AAAA级景区内的所有公示语进行重新改写和翻译,内容包括汉语文字改写、英语翻译、日语翻译等。

其次,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单位,应为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外语专业人员可积极参与汉中外宣翻译的调研和实际工作,完成调研报告,对公示语翻译标准和规范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进行具体翻译实践,编制公示语英译文本。翻译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经验,特别是了解公示语的翻译规范,熟知汉中两汉三国文化知识,翻译出能充分体现两汉三国文化并被译入语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的翻译文本。

第三,景区承建单位或运营单位需要提高外宣翻译意识,对景区不规范且错误百出的公示语译文不能视而不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外宣翻译工作,在景区建设或改造时将公示语翻译列为重要事项,聘请既熟悉汉中旅游文化又具有翻译资质的专业人员完成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工作。

2.建立汉中公示语翻译语料库,规范汉中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

公共场所双语公示语是城市外语服务和我国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双语公示语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双语公示语发挥着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来,国内一些省会城市、大的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青岛等,都先后研制和颁布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语英文译法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等。2015年,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1年启动并组织专家研制的《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也相继出台。在此背景下,汉中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的旅游城市,也应有符合本地实际的公示语翻译规范。可组织成立专业翻译团队,参照国家标准以及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的公示语译写标准,对汉中旅游景区公示语进行译写,建立“汉中公示语英文/日文语料库”,使政府部门或文化建设单位实施公示语双语/三语展示时有标准可寻,有规范可依。

结语

汉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其独特的两汉三国文化旅游遗产和资源,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和学者专家喜欢和研究两汉三国文化,因此,汉中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的对外宣传也显示出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关于汉中文化遗产景区旅游公示语的英译问题也只是管中窥豹,希冀有更多的政府、高校和景区维护及建设单位的相关专业人员在重视景区双语/三语公示语英译的同时,积极制定公式语英译操作层面的实施规划或方案,早日建成汉中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语料库,完成汉中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等资料,并付诸实施,使汉中旅游上层次,提升汉中旅游形象,促进汉中文化软实力建设。

[1]陈水平.旅游翻译的误区与价值伦理回归[J].中国科技翻译,2012(3).

[2]乌永志.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问题与探讨——以西安为例[J].人文地理,2011(6).

[3]李增根.二十年来国内公示语英译研究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曾小珊.关联理论视角下之外宣翻译的译者主体性[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6]克里斯蒂安·诺德.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王银泉,张日培.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新里程[J].中国翻译,2016(3).

[8]赵雨.陕西省旅游景点标识语翻译现状调查研究[J].飞天,2012(3).

[9]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9(3).

[10]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J].外语教学,2008(3).

[1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12]邹建玲.旅游网页英文本翻译失误分析——以上海旅游英文网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3(2).

[责任编辑:刘 英]

H315.9

A

2096-4005(2017)04-0049-06

2017-09-07

2017-09-20

曾小珊(1966-),女,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陕西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汉中环秦巴文化与生态旅游圈外宣翻译调查研究”(SLGKYQD2-42)

猜你喜欢
汉中译文文化遗产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译文摘要
水利经济(2020年3期)2020-02-22 11:38:33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I Like Thinking
汉中仙毫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