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晓天
创新德育管理 关爱“流动花朵”
■文/余晓天
外来务工者子女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应有的关爱,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等面临巨大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如何让这些“流动花朵”(外来务工者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我认为关键在于德育管理的创新,通过多元的德育载体,全方位关爱“流动花朵”。
1.外来务工者子女比例上升。
我校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校就读人数逐年攀升。绝大多数外来务工者收入水平不高,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时间长,使得家长与子女之间缺乏充分的了解与沟通,他们不能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家长的育人观滞后。
“流动花朵”从小较少得到父母的关爱、管教和正确的引导,对于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来说缺少外在强制力。家长通常不重视对小孩的教育管理,他们认为管理和教育小孩的责任在学校。家长育人观滞后,往往对小孩约束不到位。致使孩子们逐渐养成懒散、不求上进、纪律观念淡薄等不良习惯。
3.外来务工者子女心理问题凸现。
“流动花朵”在新的环境下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和学习不适应等现象,使他们在学习习惯、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素质与本地小孩有较大的差异。受环境影响外来务工者子女存在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自制能力弱、情绪变化大等问题,将导致他们越来越被边缘化。
1.建立数字化平台,关注“流动花朵”成长。
数字化平台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学校的管理信息资源数字化。学校建立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我的E校”,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和协同沟通渠道。在平台建立“流动花朵”数字化档案,掌握其思想、学习动态,定期分析他们的学习成绩、德育评价,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并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
2.强化全纳教育,促进“流动花朵”融入。
学校重视全纳教育的课程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和融合到课程活动中,关注民主、平等与合作。全纳教育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一位“流动花朵”感受到平等的学习氛围,迅速融入到班级团队中。
3.丰富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应该是生动的,把课堂教学和提升学生核心素质结合起来。开展“传统文化班”“文明仪礼班”“督导班”“影视班”等特色课程,让更多学生参与。通过德育活动,如“礼仪教育”“国学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利用心理健康课让学生打开封闭的心扉,自然融入到团队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方位增强了德育实效。
4.强化家校联盟,畅通教育渠道。
学校主动担当建立家校联盟,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密切联系家长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家长多陪伴孩子,多鼓励孩子学习,减轻孩子的生活与精神压力。建立班主任定期家访制度,行政干部参与结对帮扶,专门与相应的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寻求解决部分学困生问题的办法。
5.增强社区互动,净化育人环境。
社区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增强社区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社区的各种文明创建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比如江门市江南街道开展“文明进家庭”“组建社区青少年义工队”、成立“义务补习社”等活动,帮助外来务工者子女提升学习成绩,更帮助他们远离网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流动花朵”的关爱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德育管理,夯实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发挥好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网络实效,形成教育合力,让“流动花朵”快乐绽放。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