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蓉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罗晓蓉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及丰富内涵为依据,认为对大学生实现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受到社会转型复杂环境的影响,如何帮助大学生抵制不健康思潮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探析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不仅对于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也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作用。[1]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其主体是积极正向的。他们思维活跃,思辨能力强,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内外大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维护国家大局。但是,部分大学生思想上有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出现迷茫、困惑,甚至出现信仰缺失和错误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爱国主义思想薄弱
有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比较薄弱,缺乏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关注。表现为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只是 “为自己谋求利益”;在职业选择时,不是选择“服从国家需要”,而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不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而是捞取自身发展的政治资本。
(二)人文素养比较缺失
人文素养是人们内在的反映,是影响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价值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正面而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一些大学生学习懒散、喜欢打游戏,偏爱武打、言情小说,对英模报告、先进事迹、传统文化、高雅音乐反应冷淡,显示出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
(三)诚实守信意识较差
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论语·学而篇》云:“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当前,有一些学生诚信意识较差,如存在一些有意拖欠学费、为获得助学金而开具虚假家庭贫困证明等现象。究其根本,在于其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
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代表性。由于大学生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因此,加强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建设事业胜利完成的必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4字,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从会议的精神可知,[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三个层面的深刻含义,包括国家层面的强国富民;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个人层面的品德修养。三个层面相辅相成,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必须依靠社会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来实现,而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大学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持续创新课堂教学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其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堂,其中,思想政治课、人文社会哲学课以及一些专业课都具有价值观培育功能。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它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创新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其一,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将高校思想政治课、人文社会课程、专业课的课程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内容上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功能和作用上相互促进;其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人文社会哲学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3]教学内容要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实际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方式要将传统的灌输模式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倾听与对话。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泰戈尔曾说:“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路。”当前,我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人们心中的太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指明道路。[4]在校园里,学生的行为具有模仿和从众的特点,因此,树立一批“志向高远”,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奋斗目标的优秀学生榜样,营造“树先进、学榜样”的氛围,对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进行正面引导,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伟大中启迪平凡,教育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为奋斗目标。
(三)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培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国家的精神纽带,是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动力。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可能导致民族虚无主义,而坚持民族精神,才能催生全民向上的动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弘扬时代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满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激发他们居安思危、忘我图强的精神。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激励大学生,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改革精神,激发大学生们的活力,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校园文化精神反映着学校师生的道德标准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校园文化精神相容相通,结合传统节日、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围绕国内外重大事件、学校大事纪等重要事件,组织格调高雅的校园活动,提炼出道德伦理、家园情怀、人生际遇等不同主题,彰显围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标准,创建新型培育体系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的道德标准,也是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准则,使大学生们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知荣辱,不断增强自身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当前,学生宿舍、各种社团和网络已经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密不可分,[5]因此,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标准,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网络和宿舍的教育资源,发挥它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优势,使它们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的一种新型教育网络和体系。
建设链接学生社团、宿舍、网络的思想教育网站。网站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校园动态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站的内容可从古今中外、革命传统中萃取先进的素材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可在网络上开辟辨析讨论专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一面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一面帮助学生呼唤真善美。网站上还可增强对历史名胜、红色基地、人文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拓展人文视野和培养人文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历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审美观。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当前国家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适应了当前形势的发展和需求,也使得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道德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品德修养融合贯通,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力和先锋,以学校带动社会,从而实现教化社会的目的。
[1] 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16-18.
[2] 钟明华,黄 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6.
[3]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34-35.
[4] 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8-19.
[5] 王中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27-29.
[责任编辑 范 藻]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UO Xiaorong
(Mathematics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China)
Among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ic core values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the key to the socialism.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educate university students’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value; socialist core value; cultivation measure
2017-03-25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资助项目(SCQSN2016YB05)
罗晓蓉(1972—),女,四川成都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4-5248(2017)03-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