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
(新乡市红旗区检察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论女性犯罪的诱因
刘 丹
(新乡市红旗区检察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升高,大到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到对家庭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探讨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成因,从而探讨如何预防女性犯罪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从生物诱因与社会诱因两大方面对女性犯罪做一分析,并结合家庭障碍和教育缺陷的影响、婚姻暴力和情感危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找出女性犯罪的特征和有关规律,对于女性犯罪的预防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女性;犯罪;诱因
犯罪,从犯罪心理的形成到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意大利的龙勃罗梭在他的《犯罪的原因及犯罪的消灭》一书中提出,“犯罪不只是由于犯罪人的体质而发生,气候的影响、文化、人口增殖、宗教、教育、遗传、经济状况等都足以成为发生犯罪的原因和诱因”。犯罪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系统。女性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犯罪诱因主要地或更多地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去找;同时,作为特殊群体,应对女性犯罪的生物诱因予以重视。
(一)生理因素
西方犯罪生物学理论有一种“内分泌失调说”。它认为:内分泌的失调会引起人的情绪、意志以及理智变化,进而产生犯罪心理。如性激素过量分泌可使人性欲亢进,诱发攻击性,削弱意志控制和道德感,并使犯罪可能性增加。现代中医学也认为性激素与女性犯罪行为有生物学上的因果关系。即荷尔蒙对女性情绪及犯罪具有一定的影响[1]9。
除荷尔蒙外,男女大脑结构不同也是生理因素的一个方面。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大脑中一个与情绪有关的部位——杏仁核的功能和工作模式存在“性别差异”。杏仁核是一个跨越大脑两侧的杏仁形结构,与人类情绪的处理和记忆有关。脑部扫描记录表明,男性大脑中右侧杏仁核活跃,而在女性大脑中左侧杏仁核更为活跃。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处理情绪时更易患上压抑、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而过度的忧郁与顺从则可能蕴藏着极度的暴力。
(二)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形成心理因素的基础。男性与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两性的心理形成及表现方式。女性的心理因素具有顺从、易偏激,意志控制力相对薄弱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发了女性犯罪。例如实施拐卖妇女儿童的女性罪犯,在其实施犯罪以前很多都是受害者,然后逐渐转变为加害者。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在女性犯罪中,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因素纵横交错综合作用的;第二,随着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日益广泛与深入,尽管男女生理差异依然存在但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女性犯罪男性化、男女心理品质双性化现象开始凸显,这些已成为女性犯罪的新趋势;第三,生物因素只是女性犯罪的一个诱因,并不必然导致犯罪。
(一)直接诱因
1.历史因素对女性犯罪的影响
“性别歧视”一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自母权制被颠覆后,女性就开始沦为性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加强对女性的奴役与束缚,不但对女性造成了伤害,而且引发了更多女性犯罪[2]15。
2.经济因素对女性犯罪的影响
在女性犯罪诸多诱因中,经济因素起着最基本或者说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女性犯罪的因果关系在城市和农村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这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在城市里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首当其冲受到打击。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就业问题。女性在就业问题上比男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同时失业问题更为严重,再就业率也较男性低,这就大大增加了犯罪的危险性。与男性犯罪不同的是,在色情、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女性犯罪更具性别特色。据统计,女性犯罪以无业、社会闲散人员和个体劳动者居多。
3.文化因素对女性犯罪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体也有了质的飞跃。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存在个别突破道德与人类良知底线的行为,比如一些报纸杂志、影视作品、小说、游戏等,为了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而抛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对犯罪过程低级趣味式的详细描述,传授犯罪手段、刺激犯罪欲望,这些带有色情、恐怖、暴力凶杀色彩,带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的宣传,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灾难更大。前面已经分析过女性的认识特点,她们理性分析能力差,多具有依附盲从等心理特性,很容易受到暗示,学习模仿想象设计犯罪。在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中,无良媒体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4.社会其他因素对女性犯罪的影响
影响女性犯罪和再犯罪的原因中社会他因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应该肯定我国法律在贯彻保护妇女权益、预防女性犯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性骚扰,目前女性员工相比男性员工更容易遭到性骚扰,如何保护女性员工个人权益成为事关职场女性的头等大事,虽然在现有法规框架内存在有关反对性骚扰行为的规范,但民法目前尚未对性骚扰做出明确规制;与此相关的法庭审理实践突出的也是权利主义立场,忽视以职场劳动者保护为中心的职场主义。
法律理解的偏差和执行上的错位也是女性犯罪影响因素之一。比如实施家庭暴力本是法定的离婚条件之一,但社会上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一些相关的基层组织和司法机关还抱有“宁拆十座庙,不拆一起婚”的传统想法,对求助者进行空洞无用的泛泛劝说而缺乏有效的协调化解手段,即使受害者走上法庭,有的法院还局限于“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教条理解从而维护婚姻,这就等于变相支持暴力从而激化矛盾引发血案。一般来说由夫妻这种亲密关系演变为仇恨到凶杀,绝大多数作案者都会经历一个痛苦过程,可是在这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无关痛痒的调解和得过且过的劝说,是法律理解的偏差和执行上的错位。
再犯罪也是女性犯罪中需要关注的,很多青少年女犯都是“二进宫”“三进宫”,究其原因:一是与女性出狱后社会上的歧视和再就业困难有关;二是与女性“破罐破摔”的心理有关。
(二)间接诱因
间接诱因有两条,广义讲都属于社会因素,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中介如家庭、学校对女性犯罪产生了影响。
1.家庭障碍和教育缺陷的影响
家庭障碍是指家庭结构障碍和家庭机能障碍,前者如单亲家庭,后者指家有留守儿童或夫妻忙于生计而导致教育子女机能出现障碍等问题家庭。今日家庭之障碍,会加大明日儿女之犯罪或其他悲剧的可能。概括地讲家庭教育易出现的毛病不外两种:爱缺了和爱滥了。爱缺了的儿童缺乏家庭温暖,性格容易畸形发展,冷漠自私,攻击性和报复性增强。爱滥了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较为常见,对儿女娇纵,无原则满足物质或其他过分要求,导致其自私任性、贪图享受、缺乏责任心,而这些都和犯罪息息相关。这里讲的是一般儿女,从心理学犯罪学角度分析,女孩子受害更甚[3]66。
教育缺陷也是女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虽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由于贫困或其他原因,还是有一些儿童被关在校门之外,教育之责无可推诿。教育的另一个缺陷是重智育轻德育,以分数为中心,以高考为指挥棒,忽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种枯燥无味的应试教育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少数学生甚至厌恶、逃学,逃到街头,逃到网吧,直至“逃进”监狱。
2.婚姻暴力和情感危机的影响
在旧式家庭中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些文化落后文明程度较低的地方,带有封建色彩的大男子主义残存得比较厉害。这从时常披露出来的家庭暴力案以及女性无法忍受暴力采取极端手段反抗暴力而犯罪的案件中可以得到证明。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富裕起来的男性在外面花天酒地,包二奶找情人,妻子在家中忍气吞声而不敢轻言离婚,因为离婚丈夫很容易转移资产而妻子得不到补偿,自己生活无着落并且影响子女。据观察了解,越是有钱的大家族,男子的继承权越稳固,女子的地位越弱,这些都是女性犯罪的一个方面[4]101。
女性犯罪问题是女性解放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尺,而女性解放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虽然也试着从社会方面寻求答案,但都把其作为一般原因和一般条件,没有触及问题实质。为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家庭的和谐美满,全社会都应该对女性犯罪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把它当成刻不容缓的课题进行认真研究。
[1] 大谷实.刑事政策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 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 刘邦惠.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4] 王 牧.新犯罪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TrytoTalkabouttheCausesofFemaleCrime
LIU Dan
(People’sProcuratorateofHongqiDiastrict,Xinxiang453000,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crime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women’s crim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rime of women in terms of biological inducement and social inducement combining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rriers and education defects, marital violence and emotional crisis, etc.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rime and relevant laws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female crime.
women; crime; incentive
D917
A
1671-8127(2017)05-0023-03
2017-05-27
刘 丹(1985- ),男,天津人,新乡市红旗区检察院二级检察官,法律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犯罪和女性犯罪预防研究。
[责任编辑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