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发展应当从全面的角度入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尤其是对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后进生在整体的素质教育中便是亟需解决的一种现象,教育品质就需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深入的进行分析,对这种心理障碍进行消除,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品质的提升。
针对我校对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了研究结论,后进生心理辅导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情况入手,这就需要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该心理辅导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时,必须要结合我校发展状况,立足于我校的心理辅导教育水平与我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数学实际案例进行操作研究,结合个性化发展特点,理论必须要结合实际,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学校不同地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发展状况,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性,心理辅导水平必然有所不同。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而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后进生问题,成绩暂时落后,学业有些不理想,因此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跟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借助情感教育的方法,利用爱心感化后进生,帮助后进生转变学习困境。
张宁同学(化名)好像永远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他的数学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较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中多次出现不及格现象,这让我很担忧张宁的成长。经过和各位课任老师探讨,我对张宁的上课状态有了大致了解:张宁在课上,大多时候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会在一些课堂中,不听取教师的讲授,只顾看一些课外书,有时会写日记,写一些文章,这些问题导致了张宁无法与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互动,影响了班级氛围。
我发现,是由于张宁父母外出,他作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抱着破罐破摔心理,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我针对张宁状况,鼓励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与他主动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我明显发现张宁变得活泼起来,性格变得外向了,在课堂中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任老师都反映其情况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在对后进生心理辅导过程的研究中,必须要循序渐进,因人制宜,也就是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必须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分析,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透彻研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进行细致的把握,针对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障碍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才能对后进生的身心力进行整体的把握。
鼓舞学生也要有所方式,不能一概而就,不同的学生,理应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根源。笔者班级里面有一位学生,长期成绩不理想,大家都知道他很努力,但是却始终不见有数学成绩的上涨,最后渐渐散失了自信心,变得自暴自弃,成绩更加一落千丈。笔者在发现这一情况后,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位学生会出现这种问题,该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根源呢?笔者私底下找到了这位学生和他进行了沟通,得知他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这是他成为学困生的根本原因。就此,我经常与他课下谈论数学问题,对数学解题设计趣味讲法,让他感受到乐趣,教会他该如何有效的学习,最后有了很大改观。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对于圆柱和圆锥等柱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的认识,可以借助模型进一步深化理解,让该生亲自借助纸板进行制作,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圆柱可以从一个长方形通过围绕中心轴线旋转一周的方式,得到最终我们所要讲解的圆柱体,同时这一操作过程也清晰地将圆柱的表面积如何理解和计算,以及体积所形成的空间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了形象的展示。此外,我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演示的方式,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该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愈加浓厚,学习困难得到转换。
在今后的小学课堂行为问题研究过程中,笔者需要有效的结合行为问题的实际内容搭配情况,根据主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搭配,进行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互补,使得教学内容相近的部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已有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学生综合成绩,促进我国各科和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