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七甲乡中心学校 湖南 郴州 423313)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了许多提升和优化,师生关系重新定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下,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全新的理念所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平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消化教师输出的知识。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满足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需要,并发挥他们的个人潜能。课堂的创新第一步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现代教育观念,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将教学重点转移,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全新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和讨论。教材中一些可以自学的部分,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再者,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设置各种情境,给予他们表现的平台。营造轻松和愉快的氛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此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延展思路,通过创新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有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和研究问题。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中,教师给出学生一道例题:“一根l铝丝正好围成五分米的正方形,现在需要将其改为成长为八分米的长方形,那么新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会得出两种答案。其一是5×4-8×2)÷2=2(分米),其二是5×4÷2-8=2(分米)。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拓展新的解决方法。首先,向他们解释和说明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从而得出新的思路——5×2-8=2(分米)、5-(8-5)=2(分米)。
由此可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以此来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并且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吗?和原来的做法是否有矛盾,还有没有其他新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盲目学习已有的结论。学会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缜密的分析数学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的成绩,让应试教育制度束缚了教学方法的提升和优化。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需要让他们在提问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学生成功的解出一道题目。此时,教师就需要继续向学生提问和引导,让他们找出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来启发他们,并学会举一反三,跳出类似的数学题目来提升解题能力。
在小学生这个学生群体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都有所不同。他们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深度和角度,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所构建出来的认知体系,应该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生的个人差异主要是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和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并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开展积极的评价,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和谐和互相信任的关系。
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更加耐心的指导。他们,帮他们分析最根本的原因,从而保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由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实践中到年月日,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年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生化一些数学难点,比如闰年和闰月。同时,学生通过亲子实践,知识消化起来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中已经新上一级台阶。在此背景下的创新教育需要,每一位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自身也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开展教学活动。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基础做起,解放他们的思想,更新学习观念,让他们有勇气敢于尝试和有动力积极探索。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