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茅桥镇初级中学 四川 乐山 614011)
“传道”,这个道就是指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这一要求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乐于奉献的祖国新一代新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同时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每天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和探索。
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有亲师性,老师渊博的知识,课堂上精彩的讲解,课后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佩服和崇拜的,老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率。因此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解决学生提出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传达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每个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都比较多。我们应该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他们也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成长和进步。这是一种默默的"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就能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八年级几何中《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定理,勾股定理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对“勾股定理”证明的过程中,适时介绍与之相关的人文背景,提及西汉时期《周髀算经》中曾记有“勾三股四弦五”的文字。以拼图证明为主线,介绍《九章算术》编者刘徽的证法,三国时期的赵爽正是世界上“以形证数”的第一人,告诉学生我国“勾股定理”的发现比西方早五百多年。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可以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七年级下册讲用正多边形铺地板时,我总是会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生活创造美。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融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有颗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心,有一期我所教的班半期中途转来了一位新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这样的非正常转入的学生一般来说不是学习上的差生就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来的第一周的第二堂数学课上,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比较简单分式方程的题,让同学到黑板前计算,举手争取解答的同学很多,当我看到那位新生也弱弱的举起了手时,我便不加思索的就把机会给了他,果然是个差生,他计算到第二步就不会做了。他回到座位时我带领全班同学给了他简短而又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欢迎他加入到我们的班集体,并对他讲了一些勉励的话。 后来这位同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在班上表现一直良好,只是学习成绩比别人差,而他原来学校的老师后来告诉我说他以前是个让每位任课老师都伤透了脑筋的调皮学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或讨论某些一题多解题时,我们常常采取分组学习,合作交流和讨论。这时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虚心聆听别人的阐述,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生道理,养成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注重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讲究德育渗透的灵活性,把握渗透的时机,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长期性。德育渗透也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我相信只要每个学生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更出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更加提高,我们的教育工作也会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