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理性思考

2017-04-14 04:37:08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理性物理思维

王 维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江苏 常熟 215511)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理性思考

王 维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江苏 常熟 215511)

本文尝试发现初中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分析生活文化环境对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行为的影响.探寻影响背后的渊源及其解决方案,倡导以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及心理学成果为初中物理教学行为的指南.

初中物理;学习行为;环境

近年来,物理教学融入了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以及心理学成果,倡导开展探究式教学等.尽管如此,历史文化环境对教与学行为的影响依然存在.例如,学的方面,“惯性是物质的属性”内容,“属性(Property)”这一西方文化的常用词,对我们的学生却意外地成为了难点;教的方面,物理课堂开展的“学生为本”交流活动,却没有“能满足课程、社会、学校的要求”的信心与底气.

如果你也存在教学困惑,处于“纠结”以至于“无所适从”的教学实践状态.那么,不妨让我们一起思考东方文化环境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探寻物理教学困惑之“因”与解决之“道”.

一、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行为

物理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发育、接受能力、学习方式的选择、知识内化渠道、学习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外显行为表现在学生自生活与学习环境下养成的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与方法,毫无疑问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当前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显现的物理学习行为呈现怎样的状态呢?

笔者在“阿基米德原理”(苏科版)新授教学课后,对授课班级学生实施了“浮力”概念学习效果的纸笔测验.

测试题(单选题):看到“在水面航行的钢铁轮船”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

A.回忆老师的说法、做过的练习,想起学过的重力、浮力、速度等概念

B.等同于“水面漂浮的木块”

C.大脑中想像轮船航行在水面的情境

D.轮船有一部分浸没在水中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当前初中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发展状态已经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其思维与判断能力应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等对具体事物实施更为抽象的理性思维.但是,你不难从测试的结果发现,经过近一年物理科学教育的初中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其倾向还是依赖于经验与记忆(选项A),还未完全偏向于归类(选项B)与分析(选项D)的理性思维,以及图像式(选项C)思维模式.由此,你也许会有同样的疑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物理学习行为尚未脱离直观的感性认识,是由于我们老师日常教学中对物理思维与方法的训练不足,还是大多学生智力与能力状态水平滞后,还是其他?

课程改革尝试改变的,对学生而言,其实正是希望通过改变学生学习行为,来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而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物理科学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除了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培养与训练之外.还离不开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就不能不审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与现代物理教育教学理念共同对学生物理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行为的文化与现实的表现?

其一,学生成长环境中的“尊敬师长”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奠定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与意识,让课堂上师生“平等”关系成为有限度的“奢侈品”,直接削弱了学生质疑的科学精神,造成师生思想碰撞交流的低层次.

其二,传统成功的学习经验.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执著与勤奋,与“要想获得科学知识,就得从字母学起”(法国谚语)要求扎实细致的基本技能相比较,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偏向于经验积累的个人行为,偏向于数量的“多”与“全”,而非质量的“细”与“实”.

其三,学生从小接受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忙于记录,无暇顾及思想交流,“熟能生巧”又将学生推向大量的重复训练,进一步消磨着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与“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法国谚语)形成鲜明的对照.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而我们的学生很少能在物理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二、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理念

(一)“平等”的人际关系

“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是生生、师生和谐关系的平台.课堂中“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的是不再将教师当做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先行者”的“伙伴”,并主动将自己作为“组织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经验的实证精神

所谓实证(Positive),是将感官认识与总结的自然经验常识,以实验为主要验证手段,概括形成知识.也就是说,没有经过证据确认的经验常识,都不是知识.物理学中所有的可重复的实验,以及理想化实验、假想实验为特征的思维实验,甚至现代计算机模拟实验.就是实证精神的体现.中国古代墨子在“名实”之辩中同样认为,概念(名)要受到实践(实)的检验.

(三)理性质疑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很显然的常识,例如“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更快”,以及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某些场景.如果从来都不会去怀疑它们的科学性.无疑将无助于理性思辨能力的发展.而在物理学中.理性思辨地质疑,与科学探究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当面对常识与猜想时,“让它除了理智给它清楚、明白地提供出来的那些事物之外,不对任何事物下判断”.当然,质疑也是个体思维成熟的体现,是理解与建构物理知识模型的方法与途径,也是创新的心理动力.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果观

因果观,作为认识自然世界的方式,曾经是经典物理学蓬勃发展的动力,激发物理学家寻找并发现自然现象或事物发展所必然存在的直接原因,由此总结物理学规律,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在东方佛学以及传统文化中都有类似的理念.物理学中.物理规律的前提条件,物理公式(不是数据变形公式)的变化量,都是决定物理变化的原因.

[1]张志成.浅析结合实际进行物理教学[J]. 亚太教育,2015(03).

[2]刘燕.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J]. 华夏教师,2014(01).

[责任编辑:闫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9-0045-02

2017-07-01

王维(1979.12-),女,苏州常熟,中教二级,大学本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理性物理思维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