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2017-04-14 04:19:05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骗子语文课堂思维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罗城学校 湖南 岳阳 414400)

语言作为科学文化的载体,在传播科学知识、开启人类智慧、改善人类智力结构上,有着其他载体或媒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语言作为人类探索科学、认知世界的工具,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智力的开发,人类的智力通过语言学习得到最基本、最有效的开发。因此,语文课堂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势,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襟、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美好的人格,其关键就在于语文课堂教学,或者说如何构建出创新性语文课堂。

1 遵循语文课堂开放性原则,创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教师按照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的计划不符,很快就被老师“矫”正过来,其他若与计划不协调的音符,很快也会被“消灭”。一位教师在不同的平行班上同一个内容,教学的情形基本相同: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再到写作特点,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这样,就是不同地区的不同教师讲同一个内容,也是大同小异,甚至“如出一辙”。而学生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创造性被泯灭。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必须打破这种被动教学方式,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好语文课堂。

1.1变以“教”为重心为以“学”为重心。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潜力,培养能力。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都应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以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上作文课,教师因故迟到,于是随机将早已准备好的作文文题改为“老师迟到五分钟”:①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分析老师迟到的原因;②让学生甲、乙、丙三位同学描述老师刚才不在堂时课堂上的情景;③让其他同学佐证三生观察是否细致属实,教师再适时点拨:观察——想象——描写,就是本节作文课“三步曲”。这样一堂命题作文课便变成了一堂开放性作文课,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更乐于接受,乐于写作,而发散性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1.2变教师“讲授”为师生“对话”。教师讲授如果切合学生的知识需求、个人发展的心理需求,讲授便是积极的、有效的;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忽视学生的接受心理,讲授是消极的。切合学生需要的讲授,表面上看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实质上却是心理上的互动。好的讲授同样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感应,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讲授完全是那种“一言堂”“满堂灌”,而对话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性的,教师不是一名普通的对话参与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时,教师要善于营造对话的情趣与氛围,像中央台的“艺术人生”节目,它就很善于调动戏剧因素,创造对话情景。比如秦怡,编导把她的事业的辉煌、人格的美丽与她家庭的不幸和弱智的儿子放在一种情景中对话便有了一种穿透人生的力量。对话是主体与主体的对谈,必然有一个话题的生成和选择的问题,话题也不一定是教师拟定的,它是学生于对话中生成的,它可来自教师,更多的时候来自学生师和生都是主体,只有开放的对话交流才是真实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心灵接触,也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甚至是灵感的触发。

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多给学生实践机会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知识不是仅仅靠教师的传递来完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指导、帮助,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接纳、消化,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努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师生由传统的“说”与“听”的关系转变为“导”与“演”的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真正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

2.1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问题,让学生从另一方面分析思考。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如何评价课文中的骗子?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希望能起到一定的疗效。安徒生在童话的结尾没有让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是想给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骗子,安徒生把骗子当作一面镜子,把骗子当作一把解剖刀,解剖社会人生的病态等等。这些观点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2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活动课形式很多,有作文竞赛、诗歌朗诵、辩论赛等主题活动,还有讲故事、演小品、演课本剧等说唱表演活动以及优秀习作、手抄报、文学社刊等作品展评活动。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就可将之编成课本剧,扮演文中的角色,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既吃透了课文内容,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瞬息多变的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学更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的延伸与扩展,大大超出了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强调知识的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怎样主观努力,即使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往往效果也会不尽人意,从而导致学生学语文兴趣不大,甚至产生语文课枯燥、不听不学心理。而近几年的课堂教改上,无论是何种科目,聪明的老师都会亲自动手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语文课也如此。每当这时,学生学习情绪普遍高涨,课堂上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这种现代化的氛围中教学,学生更能突发奇想,求异思维自然会被激发。同时,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适当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个别差异。

当然,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除了上述之外,教师还应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还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要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质疑,惟其如此,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骗子语文课堂思维
骗子?
环球时报(2023-02-13)2023-02-13 09:15:01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骗子鸟
诚实的骗子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04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