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第五幼儿园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前言:混龄游戏就是指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幼师指导与安排将年龄存在差距、认知存在差距的幼儿组织在一起一同完成游戏,借助游戏的过程领略学习的魅力与合作的乐趣。根据社会学理论得出,幼儿认知社会最佳的途径就是游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完成对社会的判断和理解。从某些角度来说混龄游戏对每一名参与的幼儿都可以实现社会化角色、认知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予以这种教学方式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这种游戏教学的开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的进步。
1.1师幼配比不合理。为了解混龄游戏的开展现状,笔者用实际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发现,某市的2所幼儿园人数都在400人以上,去除掉后勤部门人员共有13名幼师,368名幼儿,也就是说每一名幼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照顾多达近30名幼儿。不同于小学、初中的学生,幼儿自律性往往非常的低。笔者在旁听的过程中也发现,在开展混龄游戏时,当幼儿被分散到游戏区域后,即便所有幼师都在场,幼师们也很难注意到场中发生的所有情况。幼师们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不得不将幼儿控制在可见范围内,这使得幼儿失去了自主游戏、自主探索的权利和机会。从中不难看出师幼比例不合理成为了限制混龄游戏开展的关键[1]。
1.2空间设置不科学。许多幼儿园的混龄游戏在空间安排上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并没有合理设置动静分区。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得知动静分区就是将需要动态活动的区域与安静的区域分隔[2]。然而事实上想要分隔动静区域是很难的事情,幼儿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因为缺少自律性且幼儿园校区往往又很小,所以很多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都会不经意之间闯到阅读区,影响阅读区幼儿的阅读。喜欢阅读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环境,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源自于动静区域划分的不合理。
1.3材料缺少创新性与延伸性。每一名孩子所喜欢的游戏都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幼儿往往都是喜欢新奇的游戏的,也就是说很多游戏往往只能吸引幼儿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幼儿就不再喜欢这项游戏了,玩具不再受到幼儿的喜欢,成为了游戏区域的一种摆设。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游戏材料缺少足够的创新性和延伸性,幼儿并不理解教师所投放的游戏有那些规则。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游戏材料与幼儿的成长规律不相符,没有引起幼儿的娱乐兴趣。以笔者的调查资料可知,幼儿对于科学区、建构区、美工区的兴趣是比较低的。通过调查得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源自于这些区域的材料有限,游戏内容单一。不仅限制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发挥,同时还无法吸引幼儿的娱乐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引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游戏作为最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教师必须善用混龄游戏教育方法,为幼儿们提供新颖有趣的内容和游戏素材,在游戏中引入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保障混龄游戏的顺利开展,提高幼儿们的参与兴趣。
2.1扩大游戏领域。幼儿一般都非常喜欢具有社会性的游戏[3]。为了最大化混龄游戏的效果,混龄游戏不妨扩大到教育领域。即安排不通年龄段的幼儿一同学习、一同感知,在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下学习新知、认知自然。如感知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大孩子带领一名小孩子,大孩子作为讲解员,增强大孩子的信心和耐心,培养小孩子尊重前辈的习惯。此外幼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一同参与美术制作、手工制作等活动,利用这种方式增强幼儿游戏参与热情,实现幼儿心智的全面成长。
2.2丰富游戏素材。为了保障每一名幼儿都能够从混龄游戏中有所收获,增强混龄游戏吸引力就成为了非常关键的环节,幼师有必要为幼儿们提供内容丰富的游戏素材,为混龄游戏的进行与组织提供保障。此外幼师必须善用游戏内容、巧设游戏环节,确保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收获技能与知识。
2.3引入道德教育。混龄游戏不仅可以作为培养心智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环境。教师在混龄游戏中应有意的渗透的道德教育。如当有年龄较小的幼儿摔倒时,要鼓励年级较大的幼儿去扶起,在玩游戏中如果有年幼幼儿不懂规则情况下,则由年长幼儿示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们理解互相关怀的意义,培养幼儿们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结语:本文以幼儿混龄游戏开展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当前幼儿混龄游戏开展的弊端与问题提出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就如何实现幼儿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事实上混龄游戏在国内仍为一个雏形,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探索,所以教师在尝试应用这种教育方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教育的方法,并将这种教学方式贯彻与落实到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