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元 张瑞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张得元 张瑞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更快速的发展,高职教育本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一线技术人才,所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既能解决企业用人问题又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人才中校企合作的形式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当下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从发达地区的职业技术院校来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正在积极推进,深度校企融合、产教结合等正在进行。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中推行企业及高职院校的双主体协同作用,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高职院校新的育人模式改革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的明确任务,是职业院校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但要面向当地服务于区域经济,更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和学校两方互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并为工业制造大国提供所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通过分析第四—第七届职业教育类的国家成果奖来看,获奖多分布在江苏、浙江、广州,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最大的主流方向,对比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及优秀省份的经验,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能力,是当前及下一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江苏省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较早的改革。自2002年起,江苏省对各个市县区对职业技术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实施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在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周边建立职教园区,园区与校区协同发展。2011年,盐城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悦达集团成立双主体办学的“悦达学院”。江苏省还推进由职业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自愿组建的职业教育联合共同体,以协作交流、共享资源、共赢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创新了办学体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和探索,也引进和借鉴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但因区域差异、发展差异、政策不同等诸多的原因这些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仅仅是一纸协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无法和企业联合,致使我们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企业岗位不能无缝对接。目前改革无法顺利进行的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不是完全掌握。作为高职院校现在改革的目的就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让学生更多的走进企业,在行业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在社会中和企业联系较为疏松。企业因为担负自身的发展的要务也无暇顾及对学校学生的深度培养。
在早期的校企合作中,一些企业认为合作的院校就是为企业提供“暑假工”、“学生工”,其实是他们误解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作为校方我们更期望他们的“大国工匠”高级师傅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指点迷津,在企业里受过培训的学生,不应该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而应该是一线的技术工。在实践的环境里,应该让学生知道该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需要革新的技术点在哪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与工作。
企业和学校在以往的发展中交叉并不太多,两个群体没有交叉怎么能够有深度的合作呢,企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环境、人文风貌提供很大的支撑作用。企业需要的人才由学校走出来。学校缺乏企业专家行家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当地政府应积极的参与进来。两者互相需求,这就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发展,互相合作。
[1]甘益慧.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创新——以佛山高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2]王军,赵有生,吕一枚,薛洪启,姜惠民.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1004-7026(2017)21-0133-01
G647
A
2017年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