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

2017-04-14 01:15:47秦永华廖英杰
山西农经 2017年2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联网课程体系

□秦永华 廖英杰

1 职业竞争力介绍

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主要有3点:1是:我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对自己发展方向的规划,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目前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是否是自己非常认同和喜欢长期坚持的。电子信专业是目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就业形势一片大好,选择电子信息专业并持续研究与学习,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但最重要的是从事者要愿意投入、有长期坚持的信念与决心。2是我能做什么?这个是在前一个问题之后紧接着提出的要求。喜欢电子专业未必有能力来胜任,尤其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能眼高手低,谈的天花乱坠但是没有实战能力,这就无法长期发展,况且电子信息专业是发展非常快、更新非常快的热门专业。3市场要什么?这个是人才社会定位的关键中的关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水平,对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是大不一样的,了解社会专业要求是必不可缺的。

2 教学改革基础

我们对高校专业培养提出改革设想,启动物联网教育改革从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从设计导向到职业竞争力的培养作为改革创新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基于自身拥有的高校资源,打造出农业物联网专业人才教育共赢圈——三角平台。高校、学生、企业都能在平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需求。

3 改革方案及实施

高校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入实施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和把握社会岗位工作机会。.立足物联网行业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面向工程实际,确定面向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3.1 确定面向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对专业职岗进行职业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指向职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实施一体化模式,建构适合我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高校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

3.2 建立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方向;建立生产性训练教学基地,通过实践强化、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及企业认可度,从而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具备职业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3.3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高校与企业工程的交互,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融于教学内容,针对性地改造和充实原有课程体系,围绕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体现学科知识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课程教育基础。与经济发展突出的、全国细分行业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坚持“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校内课程实训和校外生产性教学训练,提升职业能力。

结束语

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解析农业物联网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典型任务,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且在工作过程中主动设计和积极建构自己的职业的社会竞争者。相关研究显示现代教育不仅仅赋予人的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本着对社会和经济负责的态度,设计未来技术和工作环境的能力。这种紧密联系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是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发展思路的。

[1]王桂芳.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张晴.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学业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联网课程体系
“身联网”等五则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4:49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