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亮亮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政府兽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治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严格执行国家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有关动物防疫活动的监督管理执法,严厉打击饲养生产、屠宰加工、储藏运输等各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推进兽医依法行政,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打造“食品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今年以来,长治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积极相应省里号召,全力构建了长治“智慧动监”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检疫监管的流程运行、过程监管和全程可追溯。长治市“智慧动监”信息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瓶颈,制约了“智慧动监”信息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在编在岗且从事动物检疫监管、监督执法等工作的执法人员(优先考虑重点环节和重点范围。重点环节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无害化处理监管等环节;重点范围为各个重点环节的责任人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二)具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三)年龄在58岁以下;(四)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和责任心;(五)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在长治市动物卫生监督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三类人,长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但不符合上述条件,如果不给他们配发终端,将会严重影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一)部分县区所长、公益性岗位人员和临时人员长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但不在编。这部分在岗不在编人员能否确定为智慧动监终端使用人员?(二)部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只有一人或两人,县畜牧局有关人员包乡镇。承担监督检查工作。是否需要给编制不在监督所而包乡镇的人员配发智慧动监终端?(三)由于县乡人员老化严重,且新进人员严重不足。58岁以上的乡镇分所所长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不给58岁以上检疫监督人员配发终端,会大大影响实际工作。可否为58岁以上人员配发智慧动监终端?退休时由县监督所将终端统一收回。
智慧动监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信息采集终端,基本的数据采集工作放在基层,而长治市所有县市区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均存在人员严重不足,人员老化操作电脑手机不熟练的问题。好一点的乡镇分所在编在岗有5-6人,部分乡镇甚至只有1-2人。不能满足智慧动监工作要求的监管全覆盖要求;
电子化、信息化要求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沟通以及问题的第一时间解决,智慧动监项目是由北京宝讯公司、山西省电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共同实施的。北京宝讯公司负责智慧动监信息平台的研发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等服务;电信部门负责网络维护,保证网络畅通,信息能够及时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移动智能信息采集终端使用、信息采集、上传以及人员培训。由于相互之间对对方的业务流程不够熟悉,而且存在某一方认为自己只接受自己上级部门的管理,导致一个问题辗转多处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智慧动监”信息平台运行以来,全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协调政府和财政主管部门,目前,大部分县市区信息采集终端已按要求配发到位。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奖惩措施,监管人员采集信息积极性不足。导致信息采集量不多。
目前,信息采集工作主要集中在监督检查和无害化处理这两块,但采用电子化信息采集后,之前的纸质化填写方式并未废止,监督检查仍需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和各类执法文书,无害化处理仍需纸质照片和填写一系列表格装订上报。等于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化信息采集,实行电子化和纸质填写两种方式并行,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意见建议:
1.放宽“智慧动监”使用人员资格限制,只要是根据工作需要,确实需要配备终端的人员,一律为其配备智慧动监信息终端。
2.各县市区要对本辖区内的人员不足、人员老化问题高度重视,形成专门文件向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增加人员配备。不能有怕惹人、怕惹事的想法。否则会导致本地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越来越大。
3.加强沟通,建议各级宝讯公司、电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抽人成立专门的协调工作组,分块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上下联系,保证问题在8小时之内能够妥善解决。
4.尽快制定智慧动监信息采集工作制度,形成完善的奖惩机制,保证基层工作人员信息采集的积极性。
5.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当部分县市区电子信息采集已完全成熟的时候,适当废除一部分纸质填写工作,逐步实现动物卫生监督信息采集向完全无纸化方向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