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涛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合肥分校 安徽 合肥 230001)
网络环境下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
江 涛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合肥分校 安徽 合肥 230001)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针对各类教育基于网络进行学习的研究也在迅猛发展。在此外部环境影响下,基层电大对开放教育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但在针对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事务自我管理方面的探索却稍显热度不足,本文就结合基层电大教学管理和学生针对自身学习事务自我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梳理,探究阻碍管理水平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提升网络环境下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事务自我管理一些粗浅的想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基层电大教学管理水平。
网络环境;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习事务;自我管理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新型的“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探索成人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不仅是一个观念的转变,还是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中央领导提出的“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①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但与之相对的学生学习事务的管理模式却没有太大改观基层电大教学管理中一直延续十几年前的教师包办的状态,学生学习事务自我管理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开放教育学生学习事务管理是针对学习内容管理而言,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辅助性的、为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而进行的基础性的事务管理,如学生从报名入学到学习过程中申请延期学习、学习费用的缴纳、课程注册管理、申请毕业等相关内容。开放教育学生学习事务自我管理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工学情况,利用在读学校的要求和提供的管理平台进行各类学习活动辅助性工作的管理。
学生学习事务管理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即教务管理,电大教务管理的主导者是基层电大从事教务管理的教师,学生的自我管理参与较少,主要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详论如下:
生源是电大的生命线,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生源压力突显。在招生手段和管理方面,除加强在各类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外,各地电大利用网络进行招生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的现状,积极推出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如营销QQ,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招生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专业规则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在现阶段专业规则管理方面,绝大多数基层电大因为课程教学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都采取教学管理者统一制定和实施某个专业的专业规则的方法,排除了学生自主选课的可能性。
学籍管理是电大教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始终,为了确保学籍管理的稳定性准确性,基层电大在学籍管理方面主要由教学管理者实施,如学籍注册、课程注册等学籍管理的核心工作均由教学管理者主动实施,部分电大针对重考课程注册采取学生来校登记的方式进行。
考试管理主要是组织和安排开放教育学生完成学业所需进行的各类型考试,以及对考试成绩的评定和成绩复查等工作。根据中央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期末考试的相关规定,学生参加考试必须携带学生证、身份证以及考试通知单等相关证件,因为各类考试时间不统一,多数基层电大仍旧采用学生在期末多次来校领取考试通知单、查询考场的方法,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之外的负担。
中央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是系统办学,基层电大在进行教务管理的时候权限依赖于上级电大授权,执行上级电大制定的管理制度,而上级电大特别是顶层设计者往往会制定出脱节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再加上部分上级电大“重官本位,轻服务”②,使得基层电大教务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无暇思索教务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更谈不上学生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
基层电大配备的部门和人数较少,由中央电大到省电大,再到地市级电大、县级工作站,在管理人员数目上呈现的是一个“倒三角形”模式。
近些年来,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上级电大每个部门推行一项新的措施,到基层电大实际上就是落实到从事教学教务管理的几个人身上。也正是“倒三角形”管理模式,在进行教学改革操作流程和制度设计的时候如果缺乏有效沟通,势必让教学管理过程更加复杂。
目前,电大教学教务管理最大的弊端就是多平台管理,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推行之前,学生在学习期间所要用到的就有三级电大在线、三级(县级工作站是四级)电大校园网、中央电大基于网络形考平台,省级电大也推出了的教学改革平台,查分平台等,某些课程形考还需安装专门软件等情况让学生应接不暇、顾此失彼。
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推行之后,整合了基于网络形考平台和三级电大在线的学习功能,这无疑是个较大的进步,但该平台对于省级电大推出的各项教学改革所使用到的平台的整合功能似乎尚有不足,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与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尤其是学生能否利用为学生专门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通道进行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满足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愿望似乎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基层电大对学生学习事务的管理主要采取包办的方式进行,这种包办式管理方法一方面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任何学习事务都缺乏主动意识,另一方面这种包办的管理方式也剥夺了学生参与学习事务自我管理的权利,增加了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量。因此,各级电大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加强基层电大学生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势在必行。
如前所述的多平台是电大教学教务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无奈,对自己的学习既无目的性也无成就感,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影响。”③因此,要提高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要的就是要设计建立开放教育多功能一站式教学及管理平台。
在招生管理方面该平台应咨询自动回复、自助报名、在线完成入学测试、在线缴费、在线提交各类材料以及自动组班等功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报名缴费等一系列工作。
在专业规则管理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各专业拟开设的课程,并根据现行专业规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搭建学生和顶层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在学籍管理方面,该平台应能满足学生在线缴费、自主完成学籍注册、休学及恢复休学手续的办理,自主申请毕业或者延期毕业、申请学位,自主完成课程注册等功能。
在考试成绩管理方面,该平台应能满足学生成绩查询、申请查分、各科课程考核方式查询、形考比例查询以及学生学分获取情况等。
中央电大也推出的《同学》客户端,让开放教育学生也尝到了移动学习的乐趣。但该客户端的主要功能侧重于学习内容的移动化,对学生对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方面尚显不足。
目前《同学》客户端在学生学习事务自我管理方面暂时只能进行课程成绩的查询,对于其他的如课程注册、报考、学籍注册、学费移动支付、学籍异动、申请休学及恢复学籍、申请毕业等功能尚不具备。
电大开放教育倡导学习过程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因此,在国家开放大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没,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④为历史使命的新型远程教育高地上,培养学生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应该是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应有之意。
培养学生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意识不仅是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的延伸,更是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关于主要任务“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在线教育水平”相关精神的具体体现。《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关于主要任务第三点“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在线教育水平”中提到:“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开放性、可扩展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完善学校信息平台,及时发布课程开设、专业设置、学习方式、评价标准、招生信息等内容。完善学生学习平台,优化功能模块,实现学生注册、学习、交流、答疑、测验、考试等一站式在线服务。”⑤
基层电大在学生学习事务自我管理上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也设计开发了一些学生自我管理平台,但基于基层电大在系统中的实际位置,该项实验和探索只能局限于本校范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我管理途径和方式,须结合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共同探索,实现学生学习事务的自我管理常态化。
[1]骆元,史颖.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50-55.
[2]陆忠喜.基于Moodle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3.
[3]董磊.中外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4]史普涛.基于信息化的电大开放教育教务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5]蒋赓.湖南电大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李建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演进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6-100.
[7]江小青,狄晓暄.远程教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证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之家”微信平台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6,02:30-34.
G647
A
2095-7327(2017)-10-0001-02
注释:①刘延东.《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新华网http://education.news.cn/2012-07/31/c_112585686.htm.
②许春祥.《"以人为本"和"科学精神"在电大教务管理中的应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8卷第1期.
③苏菲.《电大开放教育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总第93期).
④杨志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好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21期.
⑤《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
江涛(1980.08—),男,汉族,安徽舒城人,本科学历,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合肥分校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