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琤
清代零陵永安亭诗刻四首探析
王珏琤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永安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西北某处,清嘉庆十年落成,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其中《永安亭诗刻》是现存唯一的一方诗碑,刻有为庆祝永安亭建成而写下的四首格律诗。文章在两次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除了对四首诗进行识读和著录之外,还对诗中的异体字进行辨析,同时探讨了四首格律诗的文学性,希望为保存永州乡土历史做出一些有益的工作。
永安亭;保存现状;诗刻内容;文学价值
2017年10月2日上午,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碑拓入门》主讲教师敖炼,同学陈汝双、丁越、朱梦雅、张泽艳、雷蕾、黄秀涛、张阳、李友皓、王珏琤,共10人,由学校南大门出发,分批抵达永安亭,对其进行了初步勘测、清理以及捶拓。经统计,永安亭现存石刻共计15方。
2017年10月26日中午,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傅宏星老师和同学王珏琤再次前往永安亭,除了考察附近的古井与了解永安亭的维修情况之外,重点对一些模糊的诗文刻字进行了仔细辨认。
永安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西北某处,距离湖南科技学院约6公里。从湖南科技学院南大门出发,驾车行驶约12分钟可至。永安亭位于一个三岔路口,呈东北-西南走向。古时,永安亭旁的道路是两个村落之间通道,同时也是到达零陵县城(亦即永州郡城)的必经之路。
亭身用四方青石制成,砖块齐整;屋顶铺陈青瓦,保存完好;屋内木质横梁4根,遭受轻微蚁蚀。
亭中刻有文字的石刻共有15方:2方榜书、4方楹联、1方记文、1方诗刻、7方题名。
“永安亭”榜书2方,位于东北门、西南门,各有3个大字。东北门的榜书用了双钩技法,而西南门则用了平刻工艺,2方榜书字体有所不同。由于距离地面太高,未拓。
东北门的门联是“花香鸟语凭延赏,柳往雪来可少休”;西南门则刻着“南去北来咸入座,夏凉冬暖总宜人”。门联是楷体,使用了双钩技法,应当是出于省工省费的需要。
东南面的亭壁上的9方石刻,一方是《永安亭记》,一方是《永安亭诗刻》,以及7方题名。
永安亭以及四首诗,光绪《零陵县志》等地方志上都无记载,或许是因为永安亭非处于官道之上而并不重要。
西北面还有一方活碑,碑额残缺,仅可辨认“观”字,碑文内容也被损毁不少,经初步观察可知,大致是一篇小记以及一些捐资姓氏。因此推测此碑是修建寺观或其他建筑的捐款者记录,被后人挪至此处,应与永安亭无关。
永安亭东南面有9方石刻,其中1方石刻刻着四首诗,包括一首七绝、一首五律和两首七律。该石刻是永安亭唯一的一方诗刻,位于东南亭壁的右上方。诗刻长81公分,高31公分,部分残毁,全碑包括残毁的字在内,共计239字。每字字径约为2公分,正楷书写,笔画流畅利落,字迹工整端正,有一定书法价值。
经文字识读和考辨,现将诗刻原文著录如下:
□□□□止々期,劳休亭畔任棲□。
□□□慮無依距,皇路清平□□□。
零邑後學生陳咸題
□□□□亭,聳翠接空青。
路繞清□拂,人随喜雨停。
山陰成古意,郷□邁今馨。
遙望城如画,何時萬石□。
零邑後學蕭□□題
□路平々世共由,亭修道左境弥幽。
壁前龍馬偕獅舞,石上鵲猴帶□遊。
雨足三春留客步,風生六月□人愁。
滁洲豊楽今如在,亘古征□□少休。
零邑後學蕭任祴題
亭修道左石磷々,此日落成滿路春。
絲棘頓開今古境,竹風頻接徃來人。
甘棠可憇殊难並,松盖堪依莫與倫。
遠襯芝城昭鞏固,羣公善行步先民。
零邑後學嚴□選題
木匠劉國棋
寶慶府石匠羅世凰、世沛、世全刊刻造
旹嘉慶乙丑嵗梅月穀旦
皇:第一首诗的尾联处,“皇”字前空了约一个字的距离,是为了避讳。
画:第二首诗的尾联处,是“畫”的俗字。
弥:第三首的首联处,是“彌”的俗字。
洲:第三首的尾联处,是讹字,指的应是滁州丰乐亭,是化用欧阳修《丰乐亭记》的典故,因此正确应写作“州”。
豊:第三首的尾联处,是“豐”的异体字。
难:第三首诗的颈联处,是“難”的俗字。
盖:第三首诗的颈联处,是“蓋”的俗字。
羣:第三首诗的尾联处,是“群”的异体字。
依据诗刻残留轮廓以及《特授湖南永顺府保靖县儒学正堂碑》上的记录,推测诗人为“陈咸”。在地方志中并无关于此人的记载,生平也无从知晓,只能从“生”字推断,作诗时“陈咸”仍旧是府学或县学的学生。
诗刻损毁过多,初步判断是七言绝句诗,四句都不完整,因此诗意也难以揣测,但应都是在褒扬永安亭的益处。
第二句的“劳休亭畔任栖”表明永安亭能为来往的行人、劳作辛苦的村民提供休息的地方。
第四句中的“皇路清平”,“皇路”通常指的是官路,但永安亭实处“吊石岩、萧家塘一路,虽非置邮孔道,实乡城来往之冲”(《永安亭记》),即位于两乡之间,虽然也能通往零陵县城,但确实并非在官路上,这里的“皇路”夸大了永安亭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也是以这种方式赞美永安亭;而“清平”一方面指道路开阔平坦,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零陵县并未受到嘉庆年间川楚白莲教的影响,百姓也安居乐业,暗含着诗人对于天下太平的期许。
同时根据《永安亭记》中记载:“寂无人烟,冥奥幽僻,巉岩崄巇,欹侧崎岖,虎豹常行,魑魅时逢。春夏之交,若水泛滥至不可涉,疾风苦雨,既无回避之郷,溽暑祁寒,亦鲜丙壬之解,行者视为危地久矣。”永安亭建成之前,这条路偏僻崎岖,猛兽常行,酷暑寒冬时也无乘凉、避风的地方,是行人眼中危险难行的地方。而在永安亭建成之时,诗人却已预见其“皇路清平”之态,既反映出了永安亭的坚固,周围道路被修缮一新的状态,也足见诗人对永安亭落成的喜悦。
这首五律诗的诗人名字只余姓氏“萧”字轮廓可辨,故而也无法追究其身份。
首联仅存第二句,描述了亭子耸立,似与天相接。
颔联“路绕清□拂,人随喜雨停”,猜测无法辨认的字可能是“风”,“路绕清风拂”和“拂”不起冲突,与下一句也对仗。而其中的“喜雨停”将雨称作喜雨,一方面许是指雨能使作物更好得成长,因此是好雨,令人欢喜;另一方面,永安亭周围景致很好,永安亭修建得也很好,遇到下雨,亭中躲雨也不会令人烦恼,反而使人喜悦。同时,“喜雨停”也化用了苏轼《喜雨亭记》的典故,《喜雨亭记》载:“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表现了是落雨后百姓们欢喜的样子,此处引用“喜雨亭”的典故来写“永安亭”,也是恰到好处。
颈联的“山阴”也并非无来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犹难为怀。”是说山阴道上许多美景,让人看不过眼,用“山阴”表明了两村途中景色美好,值得欣赏,与“喜雨停”相呼应。
欧阳修《咏零陵》中曾说“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赞美零陵的景致令人惊艳,仅凭“画图”是无法感觉到它的美丽的,尾联的“遥望城如画”引用此典赞美零陵县城,同时也表明永安亭距离零陵县城并不远。
尾联中的“万石”可能是指柳宗元《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中的万石亭,《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中记载:“是石之数,不可知也。以其多,而命之曰万石亭。”这一句是说万石亭名字由来,而万石亭就在零陵县城内,此处以万石亭代零陵县城,指永安亭离零陵县城不远,与前句相呼应,如果“万石”即指万石亭,那么此联缺字或许就是“亭”;但万石也可理解为粮食众多之意,因此也可能表达的是诗人对丰收的期望,与“人随喜雨停”相互照应,如果“万石”为此意,那么末尾缺字可能是“盈”。
这首七律诗的诗人通过轮廓以及《特授湖南永顺府保靖县儒学正堂碑》上的名录,可推测为“萧任祴”。而根据《永安亭记》的石刻记载,《永安亭记》是由陈致远撰写,萧任祴书写的,可以推测出,“萧任祴”书法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方志上也无关于此人的记载。
首联的“世共由”是指修这座亭子是为大众所做的贡献,是能使得今人后人都能享受到的善举。
颔联“龙马”、“狮舞”、“鹊”、“猴”,以及不可知的一个字,都应是指永安亭被盗走的石壁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寓意都十分喜庆吉祥。
颈联两句,虽有残缺,但说的应当是,春雨挽留行人的脚步,六月的风吹散了暑气,也吹散了人们的愁绪,缺字或许为“消”。将风雨拟人化,雨不使人烦恼反多了缠绵之意,六月酷暑也被凉风吹散,既显示出永安亭建于此地的妙处,又显得亭子周围景致格外生动。
尾联两句中“滁洲丰乐今如在”的“滁州”,应是指欧阳修《丰乐亭记》中“修既治滁之明年也”之“滁”。《丰乐亭记》表达了欧阳修对和平安定的珍惜,以及他与民同乐的情怀。“今如在”则是指这种和平、安宁的状态,在零陵县城重现了。引用此典故,正合了永安亭“永安”的名字,或许也寄托着诗人对川楚白莲教并未波及到零陵县的庆幸,亦是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期愿。
比较而言,这首七律诗在四首诗刻当中保存的最为完整,不仅笔画清晰,字字不苟,而且音律和谐,内容切题,不愧为应酬诗中的佳作。不过可惜的是,该诗作者不详,根据仅存的姓氏和残破的笔画,目前只能推测出姓名为“严□选”,故而也无法得知关于诗人的其他信息。
首联说明了永安亭是在道路左侧,建造亭子的石料十分坚固又排列整齐,并且说明永安亭落成之日,是春景烂漫之日。从此也可以确定,四首诗的共同主题确是赞美永安亭以及庆贺其落成。
颔联中,荆棘被开辟了,竹子随风摇摆。荆棘原本阻碍人行走,但永安亭落成了,荆棘也不再给人麻烦;竹子是令人欢喜之物,此时也随风摇摆,似是在接送者来往的人。与第三首诗的“雨足三春留客步,风生六月□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引用“甘棠”的典故,《甘棠》是《诗经》中的一篇,全诗由睹物至思人,怀念召伯,并表达了对召伯德政的感激。用于此处,是说零陵的吏治虽无法与“甘棠”相比,但作为“松盖”庇护百姓,却是可以的。
尾联中,“芝城”实为零陵古地名。
据弘治《永州府志》卷四《科甲》记载:“仙芝:宋咸淳中,产于城东试院,次年戊辰,郡人胡跃龙以《礼经》魁南省,后因命郡为芝城。”康熙《零陵县志》卷二《舆地考序》也记载:“永自咸淳间始建谯楼,而贡院居其下。其年,忽产一芝,遂号为‘芝城’。”可知“芝城”代指零陵,其名源于吉兆灵芝,最早起源于宋朝咸淳年间。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零陵郡旁有山名为“芝山”,故称其为芝城,在清朝康熙的《永州府志》也确有“芝山”的记载。康熙《永州府志》卷八《山川志》记载:“蒋本厚曰:‘谒柳侯祠,西北行可二里许,即芝山也。其山东面是肤,西面是骨,断壁千寻,下临无际,俯眺田畴,仿佛似罨画。’”
而“群公”则是指三位出资最多的知县,赞美他们的贡献、德行都是紧随着先人的步伐的。
石刻末尾的“梅月”是四月,“谷旦”即指吉日。应是指诗刻完成于嘉庆乙丑年四月的吉日。
除却四首诗,永安亭还有两幅门联:“花香鸟语凭延赏,柳往雪来可少休”,“南去北来咸入座,夏凉冬暖总宜人”。对联通俗直白,既表现了永安亭周围自然景物的美好,又指出永安亭避寒暑的功用,也期望有文人或村民聚集,将亭当作闲聊之所。
四首诗都在描绘永安亭,多处用典,大抵因为刻于永安亭,又描绘了关于永安亭的内容,所以四首诗并未取名,而是并列四首,共同咏叹永安亭。四首诗的主题都是赞颂永安亭也能看出对天下、对百姓的关怀。
从石刻上看,四位诗人的名字都是被人刻意凿去的。
从诗中推测,零陵县当时十分太平,百姓也安居乐业。建筑亭子,是为提供给过路人休息避雨避暑的地方。
而将亭起名“永安”,一是因为亭“石之坚厚”,二则是希望“行者永安,居者亦永安”(《永安亭记》)。
而自嘉庆至今已有200余年,亭子虽有破损,但依旧屹立不倒,也正合着“永安”之名。附近村民也按着《永安亭记》所说:“而露者盖之,倾者扶之,圮者补之,不致石之或泐,其量讵止百世”,两三年就修缮一次,这也是永安亭至今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原因之一。
永安亭作为凉亭,且不处于官道之上,其建造并不是大事,因而方志中也并无关于永安亭的记载,但当时的文人也为其作了四首诗以及一篇《永安亭记》,古人的文化意趣或许就是这样的,是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他们关于天下的关注、百姓的关心,也在他们诗句的字里行间中体现。
永安亭在此处屹立了200余年,它的实用价值一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审美价值也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其中的诗刻是第一次被正式研究。
嘉庆去今虽不久,永安亭也算不得特别的古迹,亭中石刻也没有记载什么大事,诗刻也算不得精妙,但依旧提供了些许历史印象。我想,关于历史的事情,是无法显示在眼前的,如今留下来的古籍、古建筑,都需要我们去保护、重视,因为他们都是历史的碎片,后人将其拼凑起来,才能尽可能地还原乡土历史的影像。
[1][清]稽有庆,徐保龄修,刘沛纂.[光绪]零陵县志[M].清光绪十二年刻本.
[2][明]姚昺修.[弘治]永州府志[M].明弘治八年刻本.
[3][清]王元弼修,黄佳色等纂.[康熙]零陵县志[M].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4][清]刘道著修,钱邦芑纂.[康熙]永州府志[M].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九年刻本.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10-15
王珏琤(1998-),女,江苏苏州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学生。
G122
A
1673-2219(2017)11-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