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涛
清代零陵永安亭初探
黄秀涛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永安亭是一个位于零陵富家桥镇西北上的石亭,处在三个村子之间,周围人家稀少,保存较完好。亭内有《永安亭记》一篇以及多方石刻,《永安亭记》记载了修建永安亭的前后经过。
永安亭;《永安亭记》;清代石亭;石刻
永安亭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西北方向,北纬26°9′51″,东经111°35′1″,海拔约150米,位于富家桥镇田庄上和余家冲以及吊水岩三路交叉处,距离湖南科技学院大约有6公里,距离田庄上约1公里,距离吊水岩约0.5公里,距离余家冲约0.5公里。亭子由多人捐助修建,始建于嘉庆十年十月,距今已有210年的历史。永安亭是清代建筑,保存完整,但16:06 2018/4/14鲜有人研究。
2017年10月2日,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共10名师生从学校南门出发,先后抵达永安亭,并对其进行初步测量与石刻拓片。
2017年10月27日,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傅宏星老师和王珏琤同学再次前往永安亭,重新辨认、确定了石刻上的一些字,并寻得一处石井。
2017年11月21日星期二,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学生黄秀涛再次前往永安亭,查看并确认石井位置,对石亭外观及石井进行拍照,并进一步精确永安亭的位置。
永安亭中有石刻《永安亭记》,其中提到“永之西南隅吊石岩、萧家塘一路,虽非置邮孔道,实乡城来往之冲”,可以知道此处为交通要道,无论是两村之间还是北往零陵县城都要经过此处,古时十里设一亭,而此处前后近二十里路寂无人烟,由此建设这样一个亭子,供来往的人们歇息,所以永安亭有凉亭的功能。
永安亭立于岔路口旁,呈东北-西南走向,亭周绿草丛生,蝶鸟纷飞,亭东北侧有一湖,绿水碧波,湖边草木繁茂。亭子东南方向地势较高,亭旁仍为水泥道路(由通往永安亭路旁的旺洞村委会所立之碑可以得知,亭旁水泥路面亦由众多村民及矿山老板捐款并于2013年修建而成),算不上宽,但时常有人车经过,路旁碧竹交错,高低不齐遮掩视线,竹中阡陌相通,十分幽僻。
亭子南北各有一个门,南北门前皆有简易垫脚石板,亭周皆有流水道,亭子没有窗户。亭外壁上有几处喷漆广告,亭身保存基本完好,用料十分考究,亭壁由上等四方青石建成,顶部铺有青瓦,属砖木结构。南北亭檐上尚有残余彩墨画,亭子外壁上仍有泥土粘连,历经风雨冲刷壁上斑驳,青苔满布,砖瓦排列整齐,青灰色的砖瓦显示出亭子厚重的历史感,给人以一种稳重安定的感觉。
亭内阴凉可人,比较宽敞,亭中地面经过处理,为白石灰地面。亭上木梁横向4排,纵向3根呈“三”字状架起,下方中间两木梁近墙处雕有龙头,明目张口,纹理清晰。南北两木梁近墙处雕有凤首,振翅欲飞,昂首欲鸣。亭中木梁遭到蚁蚀,木粉飘落,孔洞可见。亭内尚存有一条简易木条板凳,上面木粉堆积,凳体由两块方正青石块搭载一条木头构成,在其北面还有一块青石,而且西面也有四块青石,可以推测原来在亭内应该是有四条木凳的,东西各两条。在亭子的南北门洞上各有一匾,刻有“永安亭”字样,值得注意的是南北门匾形状以及其上面字体及尺寸都不同。从表面上来看,或许南门石匾曾经被补修过,因为从南门石匾的表层可以隐约看见底部和北门石匾相似的部分。另外南北门外各有对联1副,亭内东侧墙壁嵌有石刻9方,总计15方石刻,另外有些被凿掉已经无法识别的碑刻就难以统计了。
关于永安亭的详细历史信息我们目前尚不能知,该地的地方志上并没有相关记载,对这个亭子的关注也是在2017年5月,才有媒体跟随零陵区文管所人员进行了简单报道(详见彭珍琳《零陵惊现一近千人捐款的古驿站》,永州新闻网2017-05-17),而且认识也很有限。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亭子东面石壁上原有石龙石凤,后来被人盗走了。由此看来,永安亭还有很多情况没有被我们发现。
对联有部分磨损或遭风雨侵蚀,但据现有的情况看来,对联有外框,有花纹纹路,精致可观。15方石刻中2副对联均采用双钩技法,亭内12方石刻皆为正楷,笔法干净利落,端庄方正,字体轮廓清晰,容易辨认。其中1方石刻上有亭记一篇即《永安亭记》;还有1方石刻上发现有无题诗文4篇,其中2篇保存较完整。
此外,西面有1方活碑,碑额为“□兴观”,碑上刻的是一篇小记和捐款名单,碑文记载了应与永安亭无关,本文不详述。
关于命名:因每方石刻的保存完好程度不同,所以按照传统命名方法来命名有诸多不便,在此,除3号碑《永安亭记》、4号碑《特授湖南永顺府保靖县儒学正堂加六级记录六次》为原有标题外,其余皆用自右向左取六人姓氏的命名方法,此法可避开残损字体且辨识容易,故按照此法命名。
1.《张周刘周蒋碑》:43公分×123公分。记名碑,三排人名,每排均为46个人名,共计138个人名。边角和碑刻中个别字体残,整体完好。
2.《唐赵陈陈胡碑》:43公分×85公分。记名碑,四排人名,共计96个人名。残字少,较完好。
3.《永安亭记》:43公分×91公分。标题原有。全文498字,正文17行27列。残字少,较完好。
4.《特授湖南永顺府保靖县儒学正堂加六级记录六次碑》:43公分×102公分。标题原有。记名碑,两排人名,共计23个人名,该石刻上出现《永安亭记》中的作者陈致远和敬书人萧任祴,且陈致远出银五两,萧任祴出银三两。中上部有少量水泥遮盖。
5.《黄胡蒋唐魏碑》:43公分×109公分。记名碑,三排人名,共计122个人名。右侧有长23公分,宽1~5公分的残缺裂缝。
6.《陈李李胡周碑》:43公分×59公分。记名碑,四排人名,共计98个人名。左下角,中底部残缺。
7.《士萧蒋周周碑》:32公分×24公分。记名碑,两排人名,共计14个人名。右上部分有水泥遮盖。
8.《永安亭诗四首》:36公分×81公分。两首保存较好,另外两首残损较严重,全碑239字,40字难以辨认,诗文187字,3篇绝句1篇律诗。残缺较严重。
9.《陈朱钟蒋唐碑》:38公分×72公分。记名碑,四排人名,共计111个人名。右下角及左下角残损。
10.北门门柱楹联上联:21公分×140公分。花香鸟语凭延赏。
11.北门门柱楹联下联:21公分×140公分。柳往雪来可少休。
12.北门门匾:永安亭。(因距离地面较高,故未进行测量。)
13.南门门柱楹联上联:21公分×140公分。南去北来咸入座。
14.南门门柱楹联下联:21公分×140公分。夏凉冬暖总宜人。
15.南门门匾:永安亭。(因距离地面较高,故未进行测量。)
永安亭石刻位置示意图
《永安亭记》是关于永安亭的唯一一篇较为详细的小记,文章记录了永安亭名字的由来、地理位置、修亭缘由、周围环境、修亭过程、亭子功能及修亭者、修亭时间,全文共498字,著录、标点、分段整理如下:
《永安亭記》:
亭曰“永安”,因石之堅厚得名也。人情危則思安。仁人君子代為之謀,必有乆安之策。
歳乙丑,公等目擊不忍,爰約同志解囊捐資,鸠工庀材,建亭於危道之□。復於前後之路,修其泥濘頗陂。其負棟皆石柱也,其垣墙皆石壁也,铺盖者石路也,修砌者石井也。舉當需之物,當治之處,咸取諸石以為長乆之計。落成日名曰“永安”,而即有善信者於此施茶然火,以惠行人。自此勞者得息,渴者得飲,陰曀開而行止便,利有攸徃,昜危就安矣。且石之堅凝厚重,迥非昜朽者比,雖踵事增華,未敢逆料,不然,而露者盖之,傾者扶之,圮者補之,不致石之或泐,其量詎止百世。謂之“永安”,不亦宜乎?
抑予猶有厚望焉,此去州邑不遠,都人士倘有□忿激怒至止,能平心靜氣,居安思危,責己恕人,或改其紛,或劝之駕,幡然而止,将獄讼自息,胥役屏跡。集斯亭者,非談稼圃,即論詩書,牵車者孝養厥父母,急公者不犯於有司。
際昇平之時,遊蕩平之宇,則是亭之建,不但俾行者永安,居者亦永安矣。而仁人君子之功德,亦與之俱永。
揀選知縣正堂陳致遠拜撰
蕭任祴敬書
施磗山人張仕舜、宏剛
施地基人蕭偉元、偉㪯、偉高、偉侯
旹嘉慶十年十月吉日立
吊石岩、萧家塘均为地名。
攸往,语出《易·坤》:“君子有所攸往。”
“牵车者孝养厥父母”,语出《尚书》:“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永安亭记》作者为陈致远。光绪《零陵县志》卷七《选举》:“陈致远,号宁斋,嘉庆九年甲子经魁,张士醇榜,拣选知县。”
敬书人萧任祴,姓名又见永安亭内靖县儒学正堂碑。
《永安亭记》有部分字迹磨损,据推测全文共计498字,正文459字,17行27列,石刻字体直径2公分左右。其中16个字残缺严重无法辨认,石刻边缘位置字迹残损较严重,中间部分除个别人为破坏之外,其余皆清晰可辨。文章脉络清晰易懂,可以了解到古人建造永安亭的具体情况,既有现实功能又有思想寄托,体现了古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
由该亭记可以得知“永安亭”名称的由来,石头坚厚不怕风雨,可以长久存在,而永安亭建造用的石材全部都是采用的上等的四方青石块,非常坚硬,且嘉庆九年(甲子,1804)时,五月,清廷彻底镇压了白莲教余部,此战事迁延九年,清廷耗军费白银二亿两;当年六月,蔡牵于海上起义。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非常不安定,战事频繁,知识分子和人们希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起名为“永安亭”也是表达了当时人们心中的一种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永恒安定的追求。
文中还说到该地虽然不是官方大道(今当地有村民说当时该地区靠近官道),却是两村之间来往以及前往零陵县城的交通要地,这里距离县城大约要二十里路(古时十里设一亭),路途遥远,道路幽僻,路边鲜有人家,再加上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出行不便甚至危险,所以人们集体捐出善款,建筑该亭并以此供来往的行人歇脚休息,解暑取暖,缓饥解渴,造福百姓。
亭记中提到“其负栋皆石柱也,其垣墙皆石壁也,铺盖者石路也,修砌者石井也。”如今,永安亭中并没有发现石柱,或许曾经经历过修整,铺盖地面的石路已不见,而石井目前还尚未确定位置(在永安亭东面池塘之中倒是一有口石井,靠近池塘南岸,井身呈规则的多边形形状,井体为石质,石井裸露于池塘之中,四周皆为池水),石井目前也没有发现,只剩下一个历经修缮过的亭子,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依旧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展现着历史文化独有的色彩。
永安亭建成之后,就有一些“善信者”来到这里煮茶点火惠及来往的行人,解决了人们行路中的许多麻烦,路上也更加安全了。
由于石亭采用上等石材,所以石亭不易损毁,即使有些许毁坏,后人也会修补完善,然后千代万代传递下去,借此来实现亭子的“永安”。作者希望建立这个亭子能使过往的人们保持平常心,能够反省自身,也希望在这个亭子里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没有差距和隔阂。亭子的修建不但使路人平安,也让居于此的人们得到安定,而那些筹建永安亭的仁人君子也便有了千古的功德。
该地区原有相似石亭约3处,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大跃进时期石料被运走建造水利工程,如今只剩下永安亭。像这种亭子保护起来非常难,它们大都是孤零零的存在着,但是像永州这种地方类似的亭子还有很多,可能再过经过几年的开发就所剩无几了。
除《永安亭记》之外的石刻均为永安亭捐款明细名单,亭子出财出力的人数经统计后应该是602人。永安亭承载着古人的期望与善良,不但其本身就是一种文物古迹,而且其中的石刻,以及石刻上的字体都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它不单单是一个景点、一个建筑,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古人对安定、和平、和睦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力量,我们要学习前人的这种精神并将之继承下去,而这个亭子就是这种精神的一个载体,所以我们要继续挖掘它的精神文化内涵,将之融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10-15
黄秀涛(1999-),男,山东临沂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学生。
G122
A
1673-2219(2017)11-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