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蒙泉题字考

2017-04-14 03:02罗昌繁
殷都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题字荆门石门

罗昌繁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黄庭坚蒙泉题字考

罗昌繁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石刻文献中,传为黄庭坚所题的“蒙泉”二字石刻,应是黄庭坚于绍圣二年(1095)二月路过荆门时所题。而传云湖南石门“蒙泉”题字为黄庭坚所为,当是后人伪托之事。

黄庭坚;蒙泉;题字

历史文化名人的石刻题识,如题记、题名、题字等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多被当地人视为本地瑰宝,甚或被当作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加以宣传。但正因如此,就出现了不少伪造的石刻题识。这里所谓伪造,主要指假托名人题字发生在某处,即假托其事,并非指题字内容文本之真伪。假托名人题字,地点虽异,但所题内容往往是临摹原书。假托其事,古人好之,今人亦好之。石刻题识文献既有非同一般的书法价值,又有第一手文献的史料意义,其兼具物质属性与文化属性。我们利用这类文献时,往往需要格外甄别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地点,如此才不致产生讹误。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其书法自成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其人一生足迹遍游长江流域,可谓宦辙所至,到处留题。据传为黄庭坚所题的“蒙泉”二字石刻至少有两处,即湖北荆门市蒙泉题字、湖南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题字。这两处题字孰真孰假?下面予以考索。

今属荆门象山风景区,在荆门龙泉中学旁,有颇负盛名的“象山四泉”,分别是惠泉、蒙泉、龙泉、顺泉,四泉皆有碑刻存世。此地蒙泉碑刻原有很多,经历千百年的战乱毁坏,今仍有五方存世(其中一块仅存“蒙”字,“泉”字仅残留第一笔)。五方蒙泉碑中,其中有一方落款黄鲁直。荆门蒙泉作为名胜的存在,隋唐以来即有之。荆门蒙泉在唐代即有相关题咏,史载唐代诗人沈传师就曾赋《蒙泉》诗。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十八《荆湖北路·荆门军·景物》对荆门蒙泉有记载,云“蒙泉在军城西,出于硖石山之麓,即蒙山也。南曰‘蒙’,西北曰‘惠’。”[1](p637)该书同卷《碑记》还谓:“《蒙泉题咏序》,由沈传师而下得五十七人,朱震序”[1](p640),同卷《风俗形胜》又谓“政和六年,朱震《蒙泉题咏序》曰……”[1](p637)这说明北宋政和六年(1116),有人将五十七人有关荆门蒙泉的题咏汇编一集。南宋史料也载有不少有关荆门蒙泉的题咏之作,此皆说明两宋时期,荆门蒙泉定是一方名胜,乃文人喜好游玩之地。两宋人所编的《墨池编》《宝刻类编》等,皆谓唐沈传师赋《蒙泉》诗,时人宇文鼎书之刻石,这是可知的较早的蒙泉石刻。明代李贤等人所修《明一统志》卷六十云:“蒙泉、惠泉,俱在荆门州西二里,源出峡山之麓,分为二派。后人名其北泉曰‘蒙’,南泉曰‘惠’……宋元人多游此二泉,上有四碑刻犹存。”[2](P229)虽然《舆地纪胜》与《明一统志》对蒙泉、惠泉的记载方位有异。但它们都说明了荆门蒙泉早在宋元时期就有石刻题识之盛况。

现知较早记载黄庭坚在荆门蒙泉题字的是明人袁中道,其《珂雪斋集》卷十四《南归日记》载:“止荆门,游惠、蒙泉,泉在西门外,过桥度山足,有双泉出山下,汇于池。泉上沸若珠,大约同苏门百泉云。泉上有黄鲁直所书‘惠泉’‘蒙泉’字,近黄平倩亦书此二字。”[3](P622)除了袁中道载黄庭坚曾题荆门蒙泉,后来亦有其他史料言之。如清代的修志名家胡虔,有《柿叶轩笔记》对荆门蒙泉作了一番考辨:

东坡《荆门惠泉》诗,自注“在宜都大江之南,与虎牙相对”,盖在今归州。郭景纯《江赋》云:“荆门阙竦而盘薄。”《水经注》云:“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杜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是也。今《归州志》无惠泉,而移惠泉于荆门州。州志即载坡此诗,殆未见公自注,又不审诗语,与荆门之象山无与也。象山只有蒙泉,绍兴壬子,鄱阳张垓篆,陆文安九渊立石。明万历末,知州阮上卿,重刻山谷“蒙泉”二大字。今人因坡诗,别指一穴为惠泉。[4](P46)

胡虔认为荆门本无惠泉,而只有蒙泉,此似非确论。荆门是否有惠泉非本文讨论范围,暂不论及。胡虔记载蒙泉乃山谷曾题,明万历(1573-1620)阮上卿重刻。袁中道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其《南归日记》中所载游览荆门蒙泉之事,就极有可能是阮上卿重刻之石。晚清杨守敬《湖北金石志》卷十二亦载黄庭坚书“蒙泉”二字之事,云:

蒙泉:十月旦日临川陆九渊立,蒙泉张垓正书,绍兴壬子十月旦日湖北荆门州。(《寰宇访碑录》)

马案:右碣石高七尺,宽四尺四寸,镌“蒙泉”二字,字径三尺。前题“绍兴壬子,鄱阳张垓书”,后题“十月旦日,临川陆九渊立”。案《宋史·陆九渊传》“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尝讲学于象山,因以为号。其时,京南观察使张垓,行部至荆,大书“蒙泉”二字,子静刻诸石者。又嘉定间,东平刘无欲篆镌《蒙》卦于崖石,今无存矣。又黄鲁直书“蒙泉”二大字,久失,明万历间知州富顺阮上卿,重摹勒石。与黄一元书“蒙泉”碑二字碑,分列张垓所书“蒙泉”碣左右,上覆以亭,亭前有池,即蒙泉也。源在象山之麓,从石罅涌岀成渠,环城三面,至东门北流。宋熙宁中,翰林学士彭乘知军事于蒙泉北,析为三沼,并引至竹坡河,东注于汉水,入江,此水亦《水经注》所未载,并及之。(《湖北金石诗》注,按绍熙,或作绍兴,非是)[5](P361)

这里的“马案”,指马绍基的按语,这里是《湖北金石志》录清人马绍基为清人严观《湖北金石诗》所写的按语。由上可知,位于今湖北荆门市象山风景区东麓的蒙泉,在明万历年,曾由当地知州阮上卿重刻“蒙泉”二字。至于“蒙泉”二字是否为黄庭坚所题,则有待下文考辨。

上述诸材料说明,至少从明袁中道生活的万历年起,就有黄庭坚在荆门题“蒙泉”二字的说法。不过有关黄庭坚题“蒙泉”二字,还有其他史料记载与此有异,另一种说法是黄庭坚题“蒙泉”二字事在今湖南石门。

今湖南石门县蒙泉镇,据传起名源自黄庭坚在当地的蒙泉题字。明隆庆年间钟崇文撰《岳州府志》卷十七载“石门县”之“花山”云:“花山,县南三十里有泉曰蒙泉,宋黄庭坚大书‘蒙泉’二字勒于碑。”[6]此说黄庭坚所书“蒙泉”二字在石门花山。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〇九载有《黄庭坚蒙泉二字》,其引乾隆年所修《澧州志林》谓:“蒙泉,在花山,有二泉,宋绍兴初,黄鲁直为章惇、蔡卞所忌,贬涪州安置、戎州、黔州,又改宜州。经此题‘蒙泉’二字于石壁。”[7](P422)此“绍兴”当为“绍圣”之误,因绍兴年间,黄庭坚、章惇、蔡卞等已去世多年。章惇等执政,始于绍圣初。另外,嘉庆年修《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七十三载:“蒙泉,在石门县西花山下,有宋黄鲁直书‘蒙泉’二字。”[8](P712)可见,至迟从明隆庆年间始,就有黄庭坚在石门题“蒙泉”二字的说法。这与前面所述黄庭坚题“蒙泉”二字在荆门之说有异。

钟崇文、袁中道可视为同时之人,一记黄庭坚题字在石门蒙泉,一记黄庭坚题字在荆门蒙泉,孰是孰非?抑或皆是,抑或皆非。隆庆、万历前后相继,若单从文献产生时间而言难以定夺,还得联系黄庭坚生平活动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等来综合考察。由于从黄庭坚本人传世文集中无法找到相关佐证,无法直接证明其人曾在石门或荆门题“蒙泉”二字,所以只有从侧面予以索解。我们先来看黄庭坚是否有可能到石门题“蒙泉”二字。终黄庭坚一生,其曾赴任黔州前后或赴宜州前后,最有可能到过石门。

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是后出转精的黄氏年谱,其于绍圣二年(1095)条谓:“二月至江陵,寓居承天寺。……三月十六日(辛亥),次下牢关。”[9](P273-274)据此,黄庭坚二月乙未已在江陵(荆州)承天寺,三月十六日再到下牢关(在今宜昌),这中间有十七天左右,郑著未载黄庭坚其他活动事件。从江陵至石门花山直线距离约一百公里,从石门花山至下牢关直线距离亦约一百公里,如有绕行,在十七天内,也当能至。故而从时间、距离因素考察,黄庭坚是有可能到石门题字的。但黄庭坚要从江陵绕道石门,再经下牢关西入巴蜀之地,难免可能耽误行程。因为贬谪之人,按规定是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到达贬所的。黄庭坚是以贬臣身份赴任巴蜀,绕道石门不太符合当时的行走路线。

此外,黄庭坚在崇宁三年(1104)赴任宜州,年前岁末由鄂州、潭州到永州,再到全州、宜州,这期间可能曾经绕道石门。但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等皆未记载黄庭坚晚年到过石门。察其晚年赴宜州的行程路线,如绕道石门,距离过远,时间上不符合,这比绍圣二年(1095)绕道石门的可能性更小。故而《澧州志林》谓黄庭坚改任宜州经此题字应误。

南宋时的《舆地纪胜》,明代的《明一统志》,以及诸多地方志,都记载了多处有蒙泉,或作濛泉,可知天下名蒙泉者,远非荆门与石门两地。为何泉名多以“蒙”字为名呢?这是因为《周易》有云:“山下出泉,蒙。”[10](P25)天下以蒙泉命名者,都是源自《周易》,故而蒙泉为名者甚多。较之荆门蒙泉,石门蒙泉的知名度似有不及。我们似可臆测,石门蒙泉因为其泉名与荆门蒙泉相同,故而攀附黄庭坚题“蒙泉”二字。

综上所述,可知黄庭坚其人题“蒙泉”二字,应发生在绍圣二年(1095)二月路过荆门时,湖南石门“蒙泉”题字应为后人附会行为,此不可不辨。今湖南石门蒙泉镇的命名,云来自黄庭坚石门蒙泉题字的传说,由于此传说由来已久,从明隆庆至今至少近五百年左右,故而当地人早已习惯此佳话。从地点命名而言,荆门蒙泉并非黄庭坚所命,早在黄庭坚题字之前即有此称。而石门蒙泉镇的命名,当是在黄庭坚之后。今观数方荆门蒙泉碑刻的排列位置,与前引马绍基按语所云相符。其中左边的黄庭坚所书,明人重勒的蒙泉碑,从书法笔意而言,“黄鲁直”三字,尤其是“鲁”字写法符合黄庭坚落款时的常用写法。而“蒙”字笔法,与黄庭坚书《经伏波神祠》中的“蒙”字相符,“泉”字笔法则与黄庭坚书《范滂传》中的“泉”字相符。故而,荆门蒙泉碑书源自黄庭坚当无疑。

[1]王象之.舆地纪胜[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84册.

[2]李贤等.明一统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73册.

[3]袁中道.珂雪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胡虔.柿叶轩笔记[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58册.

[5]杨守敬.湖北金石志[M].宋代石刻文献全编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4册.

[6]钟崇文.岳州府志[M].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7]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宋代石刻文献全编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册.

[8]穆彰阿等.大清一统志[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20册.

[9]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0]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责任编辑:邦显]

2016-11-21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宋党争视域下石刻文献的多元观照》(批准号:15CZW037)的阶段性成果。

罗昌繁(1984-),男,湖北五峰县人,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汉魏六朝唐宋文学。

K877.4

A

1001-0238(2017)01-0114-03

猜你喜欢
题字荆门石门
石门二十四景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汉中石门十三品
薛公度篆书“无相庵”题字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飞行嘉年华 燃情不知秋 2018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紧张筹备中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金秋赏菊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