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警务保障能力不断推进公安四项建设

2017-04-14 14:33陈锡鹏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公安机关

陈锡鹏

当前,公安部就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的工作重心。本文主要以丽江市古城区公安分局为例,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警务保障能力、推进公安“四项建设”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公安警务保障四项建设

公安部做出的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这是面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公安工作长远建设发展的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公安警务保障工作,作为开展各项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四项建设”的基础,其保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安“四项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警务保障工作,提升保障能力,推进“四项建设”,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保障性问题,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而又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基层公安工作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深化认识、明确重点,努力营造良好发展平台

基层警务保障部门担负着经费预算、分配、使用、监督和管理,装备采购和配备管理、被装申报发放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重要职责。警务保障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其在“四项建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大经费装备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安工作发展要靠强有力的装备保障和经费保障做基础和支撑。如“三基”工程建设、“功能区”建设,执法办案区建设,涉案财物保管场所建设等硬件建设要先行;侦查破案,办证服务等技术装备要先行;安全保卫,专项行动等经费保障要先行;应急处突,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机制要先行;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同样首要任务是保障到位。2006年实施“三基”工程和2010年“210工程”建设及“三项建设”开展以来,古城公安分局在公安经费保障、业务装备质量及科技含量上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公安保障经费为3.51万元/人,转移支付资金856万元;2014年公安保障经费为3.51万元/人,转移支付资金949万元;经费逐年增加,保障了公安机关正常运转。截至2015年10月,分局共有执法执勤车109辆。共配备电脑528台,其中笔记本电脑重点配备给基层一线办案民警和社区民警,确保人手一台。配备二代证读卡仪204台,执法记录仪323台确保基层一线办案民警和社区民警人手一台。配备单警防护装备424套,数字身份证书424个,警务通424台达到了全警配备的要求。按要求建设完成分局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同时为分局应急分队队员配备了全套防爆服共200套。“十二五”規划基础设施建设中完成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古城区看守所、古城区拘留所建设。实践证明,没有强有力的警务保障,就没有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没有警务保障的先行之躯,就没有公安工作的推进之举。

(二)不断拓宽保障措施,努力提升规范化水平

警务保障工作不仅要做到经费、装备等保障到位,而且要做到规范管理,使其经费、装备等合理、规范使用,发挥最大效益。这也是“四项建设”的基本内容。近年来,古城公安分局积极探索,加强管理,逐步改变警务保障工作“重落实轻管理”的现状。一是装备种类日趋齐全。改变了以往基层民警装备仅限于配备警车、枪支、手铐、警棍等单一的现象,着重在装备的现代化、多元化、实用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公安分局增配了交通工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户籍档案管理、武器、警械防护监控等设备和排爆罐、防爆毯等反恐装备十余个项目,公安民警快速反应能力、接处警能力均有所提高。二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各种矛盾突显,特别是各种犯罪手段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给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带来诸多困难或造成工作被动局面。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各项工作的需要,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也相对提高。对此,分局在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力度,更新配备了活体指纹采集仪、指纹查询终端、审讯全程记录系统、单警防暴防护装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在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特别是在破获案件、获取证据等方面奠定基础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二、查缺补漏、找准难点,理顺四项建设的瓶颈

(一)影响四项建设的主要背景

古城区为丽江市政府驻地,是丽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全区总面积1255.4平方公里,下辖2乡2镇7个街道59个村(居)委会,总人数15.3万人,流动人口约11万人,有纳西、汉、白、彝、藏等10余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近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级财政保障的公安公用经费预算基本实现了足额到位。但是,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每年接待旅游人数递增,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提高破案率的任务不断加重,公安保障力度和规范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发挥和提升,也将直接影响“四项建设”的进程。

(二)影响四项建设的主要难点

一是经费保障实施缺乏有力保证,预算核定缺乏合理标准。目前,虽然建立了各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机制,但公安机关经费预算安排,除转移支付资金和行政运行经费外,其他开支缺乏核定预算的定额标准。如:装备和设施的维护及修缮费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同时,没有明确各级财政对公安经费保障责任,对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缺乏法律、制度的刚性保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政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修缮、维护经费仍存在严重短缺。如:“三基”工程建设时限要求完成无房派出所建设,却又未加入国家投资项目,因此导致房屋按照时限建设好了,但无资金来源,房屋建设存在局限。

二是装备和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科学利用需要制度保障。由于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无论在公安装备的购置,还是在经费使用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浪费、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标准的现象,特别是在装备资源配置上,不计成本、不善管理等问题十分普遍。当前各级领导机关已经认识到硬件的重要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硬件设施有极大的改善,但管理薄弱的状况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硬件作用的发挥,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要战斗力的任务日益迫切。

三是基层公安机关资金不足,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待改善。随着形势的发展,办案难度日益增大,办案成本日益提高,公安经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打击敌人、惩治犯罪的能力。近年来,虽然上级各部门对基层基础设施均加大了投入,但个别地区的基层派出所必要的生活设施和业务用房还没有按要求落实到位。按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规定,执法办案场所要推行办公区、办案区、生活区分设,但因与规划不同步,改造困难,难以达到要求。

三、多措并举、强化能力,积极推进公安四项建设

(一)努力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装财使用效益

俗话说“三分供七分管”,供应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是供应的延续,公安警务保障部门要做到管中有供,供中有管,要供管结合,以管为主。目前,通过落实“三基”工程和“210工程”建设后,公安基础设施已基本上完善,我们要把工作重点由注重供应转移到管理上来,通过加强管理,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保障能力。实践证明:管理得好,经费物资就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管理得不好,不仅难以发挥作用和效益,而且还会给单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浪费。对此,要在公安专项经费安排上,充分考虑所购装备的运行维护费用支出,使经费预算更具科学性。同时,在装备配备上,要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实际需求的关系,重点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提高装备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警务保障有力

公安装备经费的保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的長效保障机制,只有常抓不懈,各项公安工作才能得以按期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要加强装备的维护和管理。要提高装备维护和管理水平,就要健全公安机关财务装备机构,充实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实行专人管理。明确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实行分类管理,避免重复购置和损失浪费,提高装备利用率;开展内部清产核资,建立健全原有固定资产档案,对新增固定资产建立严格登记手续,建立正常的清产核资制度。规范装备的配备、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程序。做到统一存放、统一管理、按需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装备的实际使用效能。二是要结合基层民警实际配备和使用装备。公安业务装备主要由基层一线民警使用,配什么、配多少,基层民警最有发言权,要进一步深入一线警种部门,全面了解基层所缺,熟悉基层所需,广泛听取基层民警对装备配备的实际需求和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地根据公安民警在装备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使配发的装备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

(三)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日常工作中,警务保障管理工作不是后勤一家能做好的工作,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作、配合。警务保障部门在做好资源调剂使用、提高公安机关有限资源利用率,实行效益化管理之际,发动全员,提高认识,做到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成本,做到“勿以事小而不为”,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资源,是每个人特别是单位领导和专职人员的重要职责,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落实谁使用谁管理的制度,共同抓好管理工作,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努力营造人人参与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开展正规化建设,努力提高警务保障队伍素质

一是建立机制,提高警务保障队伍素质。将提高警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战略措施,纳入公安“四项建设”与发展计划,做到组织上有人抓,计划上有安排,经费上有投入,绩效上有考核标准。二是积极协调,认真组织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讲座,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等多种方法,提高现有警务保障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开展各部门装备配备使用前的业务培训。

总之,加大公安警务保障方面的投入,提高公安警务保障科技含量,规范警务保障工作,是公安“四项建设”的强有力基础,也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公安警务保障建设上要坚持“适用、质优、超前”的原则,保障到位、规范管理,确保公安工作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公安机关
阳泉“草帽警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市公安采风咏
2018,静乐公安,矢志向前!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脑筋转个弯
问题与主义:近十年公安警务改革理性反思
公安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