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洁如
【摘 要】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不足,促进供应链管理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指上就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将中心制造商、经销商、物流企业结合起来,构成面向顾客的完整电子商务供应链,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方面出发简要分析当前电商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一、物流
电商模式下,商品所有权与商品实物的转移出现分离,在网上实现交易之后,需由现代物流提供低成本、适时的实物转移服务。物流作为与最终客户接触的重要环节,对电商企业甚至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商环境下,无论是电商企业的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都面临着重重考验。
(一)生鲜冷链中存在的物流问题
生鲜电商已成为电商行业的热门领域,电商巨头如淘宝、京东纷纷开始抢占这一领域市场份额。易腐坏的生鲜类食品对物流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除对配送速度的要求,此过程中还需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与生鲜电商发展水平不匹配的冷链物流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冷链物流配送资源匮乏。这种情况在生鲜配送终端的快递环节十分明显。由于快递门对门派单的特性,生鲜商品在快递时通常只用泡沫箱盛装,箱内仅用冰块保持低温。如此配送资源不足以应对当配送发生延误时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冷藏车、冷藏仓库等配送资源匮乏,省际冷链配送多数采用公路常温运输方式,生鲜商品损耗率上升,质量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冷链配送成本高。车辆方面,冷链物流需使用专门加装保温层与制冷设备的冷藏车,车辆运营成本高;仓储方面,冷链物流需使用三温仓,其成本也高于普通仓库;末段快递方面,需专门冷藏器皿。当前冷链物流的市场价格没有高出普通物流太多。冷链物流的高成本、低收益使愿意发展冷链物流的公司寥寥,缺少规模效益使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要解决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需要企业政府两方面助力。企业方面要积极进行包装、冷媒材料的研发创新以降低成本,如顺丰自主研发了EPP循环保温箱;同时,有效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也能显著降低成本,如进行配送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减少冷藏车运输去程满载回程空车的情况)等。政府方面需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加强规模效益。
(二)最后一公里物流
“最后一公里”指商品从物流分拣中心到客户手中的距离。作为在物流中唯一與客户直接接触的环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客户对物流服务与网购的满意度。当前“最后一公里”物流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配送效率低。各大快递公司为快速实现地区需求响应,常在交通干线节点等设有仓储或配送中心,但事实上大多配送中心无法直达消费者终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需要极大的人力和时间投入;摩托车等作为此环节常用的运输工具,其载货量限制大件商品的配送,进一步降低整体配送效率。
二,配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作为小区域范围的配送,由于顾客对配送及时性的要求,只能采取小批量、高频次的配送形式,导致配送成本上升。联邦快递测算过耗费在“最后一公里”中的物流成本约占总体成本30%。在城区进行配送时,“最后一公里”配送还面临着通行难等问题,使城区配送成本增加。
目前,电商企业和政府已开始寻求“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解决之道。电商企业目前主要的举措是提供自提服务。目前国内大部分一线电商,包括京东、卓越亚马逊在内都推出了商品自提服务。商品自提形式多样,以便利店为提货点开展便利店自提,借助便利店网点分布优势降低配送成本;与小区物业合作实现社区自提,快件寄存于物业处,方便小区客户收取快递,提高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可降低配送的时间成本。政府方面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的举措是提倡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可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降低配送成本,但作为一种集约化、以规模效益取胜的配送方式需整个供应链系统协同合作。目前,社区自提方式中电商、物流公司以及物业单位的权责界定尚不明晰,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来确定实际效益。当前无人机也成为“最后一公里”物流领域的热点。无人机可以减少“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人力投入,实现在交通设施不完善的偏远地区及在交通拥堵的城区配送,达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的目标。但无人机配送就目前来说,仍只是智慧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大规模投入商用为时尚早,该技术在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与政策障碍。2015年深圳就发生过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损坏坠落损毁汽车的事件。由于无人机技术尚不成熟,其应用存在一定危险性;政策障碍如北京禁止无人机在六环内起飞。
二、信息流
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结伴而行,支配着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可称是供应链管理的神经中枢。因此,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综合掌控才能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对于一个复杂、多重的供应链,信息的有效流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仰赖于信息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电商企业更是如此。这一部分将就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问题展开。
(一)信息共享意识薄弱
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幅降低了信息传递与处理的成本,同时减小了信息失真的风险。但信息技术并不是影响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效率的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人为壁垒。出于对种种商业利益的考量(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供应链的成员常常各自为政,彼此处于一种利益冲突的状态,认为没有必要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信息,特别是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如供应商会担心采购方利用自己提供的生产信息要求降价,或泄露给其竞争对手,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电商行业中的供应链。当前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的信息共享问题不利于整个电商行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伙伴关系
供应链伙伴关系是指供应链成员之间为完成特定目标而相互支持,同意在一定时期内分享信息、共担风险,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双方绩效的一种意愿关系。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成本、谈判与履约成本),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整体绩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伙伴之间的信任与承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彼此之间的信息搜寻与签约成本,从而降低相应的费用支出,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但对不同的供应链附属企业而言,其交易成本存在着极大差异,使伙伴关系对于各供应链附属企业的影响明显不同。若供应链成员相互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小、交易频率低,那么供应链伙伴关系所能节约的交易成本是有限的。但对电商环境中的供应链来说,不同企业交易不确定性大(如2013年京东与鸿海集团的仓库退租事件),交易频率高,通过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加强信息共享所能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是相当可观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电商企业能以低成本与消费者直接交流获取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伙伴关系使得电商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能够在第一时间共享市场信息,迅速对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以节约成本,降低牛鞭效应。
不同学者对于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整体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发生机制有不同看法。这一方面我比较赞成Powell在1999年提出的观点:由于不少伙伴即使在做出承诺之后,彼此之间仍存在着目标冲突,导致伙伴关系的作用有限,因此良好的整合能力是伙伴关系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要提升伙伴关系的作用效果,必须加强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整合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创建成员企业利益机制。由于企业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与供应链整体追求的系统最优目标相违背。成员企业利益机制作为确保供应链附属企业围绕整体利益运行的制度,要求在供应链整合过程中获益较大的企业对个体目标受损的企业给予补偿。一个精确的可量化的成员企业利益机制是实现各个企业协调一致,为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共同努力的基础。电商环境下的供应链企业中电商企业常处于供应链链主地位,议价能力强大,要实现电商供应链的整合使伙伴关系效益最大化,电商企业须做出一定利益让步。
三、资金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向各大金融机构注资7000亿美元并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确保资金流通畅。这一事例证明了资金流的通畅对于企业持续运营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中,资金流或许不像物流、信息流那般重要,却是供应链运行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环资金流的中断都会导致整条供应链难以继续运作。
(一)电商企业的库存风险
很多情况下,资金流问题与库存问题是并存的。库存会占用大量资金,除了库存商品自身的价值损耗,还有相应的仓储费用,尤其是对于生鲜电商而言。由于生鲜商品易腐的特性,对仓储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高额的库存管理成本的存在,電商企业的一大经营风险在于对库存的控制。许多电商企业仍会像传统供应链那样追求从采购到销售的全程“零库存”,以期降低库存成本。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随着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消费观念也在向更高层面发展,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有所提高,在线购物的需求更趋个性化。因此,电商行业的需求变动相较于传统实体零售行业更为剧烈,要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一味地追求“零库存”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柔性供应链
“柔性供应链”一词的提出是基于越来越不确定和动荡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适应环境,清楚地认识所处环境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环境中的不确定事件并实现快速应对。对电商企业,柔性供应链简单而言即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多批次、小批量下单,在库存最小化的前提下仍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库存的短缺、积压并非根源问题。无论是短缺还是积压,都是由于预测不准确,同客户联系不紧密,需求管理不到位。成功的需求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动的主动应对,有效控制库存风险。要准确把控甚至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需要建立成熟完善的需求管理流程。电商企业可以建立客户管理团队,及时探知有效顾客需求的变动,从前端进行需求计划管理。
电商企业在实施柔性供应链管理时,还需在供应链的柔性和经济性中需求一种平衡。如柔性、灵活的物资供应往往会追求上游供应商小批量、多频次供货,这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会产生较大浪费,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一味追求产品多样性会增加上游供应商产品管理复杂度,导致管理费用上升。要实现这一平衡,必须在进行柔性供应链构建的过程中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柔性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相反在某些情况下,柔性决策甚至会让决策者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加大决策难度,因此还需要注意对供应链构建中柔性的把握。
四、总结
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看似不同,其实互相关联。进行供应链管理最后都要落实到三流的兼顾与改善上,实现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的目标。随着电子商务这一商业模式的出现,供应链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核心仍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兼顾,而非三者择一而论。
【参考文献】
[1] 我国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杨岩,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总第244期.
[2]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研究,吴轩洪,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0.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张艺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
[4]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伙伴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潘文安,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54,2008.
[5] 基于电子商务的柔性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余祖德,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五期.
[6] Issues in Supply Chain Stability Estimation in Flexible Supply Network and Possible Methods and Tools For Their Decision, DmitryIvanov,BorisSokolov,SemenPotryasaev, Chemnit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