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爱玲+赵建国+赵鹏
[摘要]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异常很常见,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血脂异常中混合型多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治疗的基础,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冠脉事件的发病率。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88-02
糖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90%以上为 T2DM。中国是糖尿病发病大国,患病总人数达 0.4亿。并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率增长。T2DM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国家T2DM血脂异常管理状况不理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
80%死于糖尿病的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5%为脑动脉或周围血管病变。75%以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超过50%新诊断的T2DM患者有冠心病(CHD)。血血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我国T2DM血脂异常现况:78.5%伴有血脂异常;患者知晓率55.5%;总体治疗率44.8%;总体达标率11.6%[1]。
2 T2DM常见的血脂异常
导导致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所致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TG)的产生过多和清除缺陷。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空腹和餐后TG;HDL-C;LDL-C 正常或;且小而致密的LDL-C;TC 正常或[2]。
3 控制血糖对血脂的影响
降低血糖能中度降低TG,对HDL的作用有限,但可改善HDL的结构。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LDL-C降低10%~15%,同时LDL-C的结构也能得到改善。但是,减少脂类摄入量和控制体重对LDL-C浓度无直接作用。因此,在糖尿病治疗的早期就应采用调脂药物控制LDL-C水平至目标值,以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4 治疗
4.1 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4.1.1 治疗开始与治疗目标LDL-C水平 冠冠心病危险性相当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多危险因素10年危险性>20%。
4.1.2 生活方式干预 改变生活方式作为治疗的基础,并贯穿T2DM治疗的全过程。研究发现90% 以上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改变包括调节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攝入)、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戒烟、限盐酒等[3]。体育活动的益处:减轻体重;增加 HDL-C;降低甘油三酯;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增加运动量还可以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最好每天坚持锻炼0.5~1.0 h,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生率约 50%。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 在锻炼前应先查体,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要量力而行,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积极提倡戒烟:高达25%可避免的心血管死亡与吸烟有关,吸烟可引起LDL-C氧化修饰;增加血管收缩;损伤动脉壁的内皮层。
4.2 美国糖尿病学会按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重要性的顺序
4.2.1 降低LDL 胆固醇 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次选胆酸结合树脂。
4.2.2 升高HDL 胆固醇 行为改变包括减轻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戒烟。
4.2.3 降低甘油三酯 控制血糖, 纤维酸衍生物,他汀类中度有效。
4.2.4 混合高脂血症 首选血糖控制,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次选:血糖控制,加他汀类及纤维酸类或加他汀类和烟酸类;第三线药物: 改善血糖控制,加树脂类和纤维酸类。
4.3 用药注意事项
4.3.1 规范用药 为了提高T2DM患者调脂治疗达标率,降低T2DM血脂异常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证用药安全性,提倡规范使用调脂药物。
4.3.2 调脂药剂量与疗效 不要为追求更低的LDL-C值而过度增大药量,必要时他汀类药物可以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
4.3.3 联合用药 ①他汀类+贝特类:一般宜单药治疗;必要时应谨慎联合,且剂量宜小;用药时间分开;如他汀类和贝特类联用,应首选非诺贝特。 ②他汀类+依折麦布
4.3.4 用药不良事件的监测 ①应用降血脂药物,特别是联合用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安全性,尤其在老年人、体重低、多疾病、同时使用几种药物、围手术期等患者应更加注意监测。②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头痛、失眠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常比较轻而且短暂,不需特殊处理。极少数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应监测肝功,如用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上限3 倍应暂停用药;治疗后如发生肝功损害,应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治疗方案调整后2周复查肝功:如果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 倍,应暂停用药,停药后每周复查肝功,直至恢复正常。如果肝功正常,以后每3 个月监测1次。因多数他汀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胆汁郁积及有活动性肝病患者禁用他汀类药物。③用药中如出现肌病症状应考虑肌炎,需立即检测肌酸激酶(CK ),并与用药前比较,注意排除其他导致肌酶升高的疾病。④贝特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可有轻微的恶心、腹泻和腹胀等。长期服用贝特类药物,应注意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开始后半个月应监测肝、肾功。⑤烟酸可引起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⑥T2DM患者大多为混合型血脂异常,一般需要他汀类与贝特类联合用药,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增加,因此应加强监测。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长期维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生活方式改变不仅是治疗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基础,而且也是预防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重要方法。因此,应教育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根据血脂异常的个体化治疗原则,确定T2DM患者降脂治疗的目标值,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剂量及疗程,是T2DM伴血脂异常患者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2年)[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9):700-702.
[2] 蓝丽娟.2型糖尿病血脂改变与心血管并发症关系分析[J].北方医学,2012,9(12):78.
[3] 严励,王川.糖尿病血脂异常研究新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9):704-709.
(收稿日期: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