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秋月
【摘要】 说话能力,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人的口语素质的需要;它是体现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我们有目标、有意识地、系统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053-01
一、说话训练的途经
1.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
为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利用教室里电化教学的优势,让同学们读一读、听一听、看一看。读读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寓言、童话,还有名人练说话的逸事等等,先由一学生朗读一遍,目的是启发学生开口,锻炼胆量,敢于当众讲话。由于是“照本宣科”,所以学生不紧张,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不会产生抵触。其次,听听故事、相声,成功者的演讲等等,看看中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国际大专辩论赛,挑战主持人等节目,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被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他们双眼凝望,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的满足与愉快,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能在大庭广众前滔滔不绝。这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自由宽松的说话环境,唤起他们尝试说话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比如,听完同学们读之后,可以让学生评一评说读得怎么样,或是自己有什么收获,或是从寓言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听演讲,看辩论赛之后,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感受,在找到与别人的差距后,学生就有一种改变的欲望,从而会争取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2.看图说话
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首先,可让学生看一些漫画,让他们把漫画所传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因为漫画都比较灰谐有趣,学生都乐于参与,说者开心,听者也开心。比如有一幅漫画,揭示的是:过重课业负担(“捆”苗助长)只会摧残孩子,孩子身上还有许多“不准看电视,不准……”的“字条”。学生在教师的点析和学习小组的质疑讨论下,几乎全部学生都迅速正确地挖掘其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内涵。于是学生的口头表达也较流利而生动了。其次,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找来相应的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再学习诗歌,进一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画。
3.课堂随练,渗透说话训练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是训练说话的主要场所,因此要把培养说话能力写进每节课教学目标,积极扩大学生的说话空间,讲求科学、系统、规范、有效的训练方法,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1)朗读。当教师都有这么一个体会:凡是诵读文章声情并茂,畅达流利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因为朗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熟悉语言的构成和规律,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同时朗读还可以强化训练普通话,是用普通话进行说话训练的开始。
(2)自由组合,代表发言。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讨论题。由座位领近的几个同学自由组合,一起讨论,然后推举一个或几个代表在课堂上与其他组同学展开辩论。
(3)“小老师”上课。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应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要角色。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然后由学习组交流预习情况并推荐同学做“小老师”,由“小老师”上台讲课,下面的同学可以对“小老师”提问,最后老师重点点拨。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小老师”上课等环节加强了学生“说”的训练。学生走上讲台不仅确保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扩展了学生说话的空间。
(4)课本剧表演。將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课文改编成小品式的课本剧。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将课文中的生活场景,状态和对生活的感悟还原出来,使课本内容情境化。如《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这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内容简单的课文,学生自导自演,将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在同学面前,并且让学生在学说、学演、学读、学做中提高能力。
总之,教师要努力把课堂教学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
4.课前三分钟演讲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节课空出前面三分钟作为课前演讲专用,学生轮流上台,每节课安排一个人,此项任务由科代表按学号提前通知到本人,这样一来,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几次上台的机会,学生演讲的内容不限,演讲内容不限,但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可以说笑话,讲故事,可以说对名言的领悟,对时事的看法,对歌曲的感悟等等。因为是自主选择说话内容,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不难,也很重视这几次机会,有的在前几天已做好准备,甚至在私下练过多遍,只等登台了。在些过程中,我让同学们形成共识,做到“三多”:即掌声多,鼓励多,赞扬多。因为掌声不断,面对老师和同学鼓励的眼神,一些比较胆小的同学最终也站到讲台上,而且在同学们营造的这个轻松的氛围中敢说了。演讲完后,请一位同学来点评,老师再补充,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在讲评时我是以鼓励为主,所以一些先前不敢讲话的学生,到后来也能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此外老师还可以适合地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绕口令比赛等等,调动学生说话的激情。
总之,说话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只要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