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批改高耗低效的现象,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于虚掷。”
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习作修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对第二学段(5~6年级)则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怎样评改学生的习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以达成学生“带得走”的习作力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能不能把古来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重视提高学生的习作评改力,可以突破当下作文评改“高耗低效”的弊端,突出学生主体习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习作评改力是指通过有效的作文评改引导与有效的作文评改训练,帮助学生获得这样的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够修改作文。
表格策略: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激发评改潜能
“表格策略”指的是:在每次习作完成后,指导学生对照要求,发现习作中的需要改进处或问题所在,并将之细化成相应的评改目标,由学生参照表格进行自主评改。这种策略主要包括:
1.问题驱动——小学生在习作评改过程中,往往不易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评改的参照目标。运用“表格策略”,首先是把习作要求作为评改的参照目标,从而发现问题,并依此确定评改目标。
2.目标分层——为了更好地达成评改目标,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层。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达到的小目标,既便于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评改指导,又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评改的成就感。
3.自能反馈——学生完成了习作评改之后,还可以依据表格中的分层目标,自能对照习作评改情况,及时获得评改反馈。长此以往,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能评改的意识,养成自能评改作文的习惯。
以学生刘潇璟自能评改作文《我爱吃糖葫芦》为例。在听了老师的习作评改指导后,该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文章内容虽然比较具体,但是总感觉生动传神不足。于是,该生将“使作文更加生动”作为自己这次评改的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确立了作文评改的分级目标:1.把自己怎样吃糖葫芦的举动写得再具体些,让读者的口水也禁不住流下来;2.写写家人是怎么吃糖葫芦的,衬托出自己对糖葫芦的喜爱;3.抓住自己爱吃糖葫芦的细节,具体表现。完成习作修改后,刘潇璟感觉非常满意。她在评改反馈中写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这次自能评改练习,我发现自己越改越有劲,作文也越改越好。我还发现自己的作文水平和自能评改的能力明显提高了。以后,我要多多修改自己的作文,哪怕一个标点,都要注意推敲。”
导图策略:在思维拓展过程中获得评改路径
“导图策略”主要指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需要评改处先进行思维拓展,再进行自主评改。这种策略主要包括:
1.确定核心——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易发散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习作中最需要改进之处,并以此作为核心。“导图策略”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习作思维得到有效梳理,使自能评改获得可能。
2.拓展思维——由核心产生开来的思维拓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体更多的语言积累,表达可以因此更为准确、鲜明、生动。
3.完善内容——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会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样,多角度地评改习作,可以更有创意地表达,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基本表达能力,并更自觉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试以蒋翊莹同学的自能评改作文《藏龙百瀑》为例。在写完作文后,该生结合自身习作的实际,确定了最需要改进之处:将景物写得生动,写出特点,展现大自然的活力。经过提炼,该生把“写出景物特点”作为这次习作评改“思维导图”的核心。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指导,她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围绕这次评改核心,画出了自己的“花形”思维导图。导图中, “写出景物特点” 是“花蕊”,“景物模样”“声音特点”“赏景人语言与神情”“小溪的触感”“易被忽略的景物细节之处”是围绕着“花蕊”的“花瓣”。该生借助自己绘制的这幅思维导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习作的修改。完成习作修改后,蒋翊莹回顾了自己运用“导图策略”的过程,发现:“一画思维导图,我就立即能够理出头绪,一步步把要描写的东西写好、写活、写生动了。与原作相比,修改后更加突出了所写景物的特点。”
借鉴策略——在模仿迁移过程中习得评改方法
“借鉴策略”主要指的是:引导学生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主动寻求习作榜样,在迁移、模仿过程中借鉴优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主评改。这种策略具体包括:
1.寻找榜样——习作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通过选取典型课文或优秀习作,引导学生以此为榜样,获得直观的可资效仿的间接习作经验。
2.借鉴方法——怎样把重点写具体,是小学生习作中易于产生困扰的难题。通过“借鉴”,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习作方式方法,对其自主评改能力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
3.迁移运用——在习作评改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示范”,为学生提供迁移运用的“范本”,从而提高评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以计语帆同学的自能评改作文《干活为什么这样难》为例。在描述自能评改目标的时候,该生把“增加人物对话,使作文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作为这次评改习作的重点。借鉴哪个片段作为自己评改习作的榜样呢?刚刚学过的《船长》一文引起了他的注意。课文中,船长与洛克机械师之间的对话简洁明了,再现了当时气氛和人物性格。计语帆决定选取这个片段作为自己這次评改借鉴的榜样。在具体的借鉴过程中,他结合自己习作的实际,确立了习作中对话的三个人物:“我”、爸爸、妈妈,模仿“借鉴榜样”的写法,抓住人物神情、动作和语言对习作进行了补充修改与描写。通过运用“借鉴策略”,计语帆很好地完成了这次习作评改。在描述这次自能评改的收获时,他写道:“加了许多人物对话后,我感觉文章一下子变得十分生动了。读起来,也更加充满了活力,作文也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情趣。”
对话策略——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启发评改灵感
“对话策略”主要指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对话”方式逐步养成切磋交流的评改习惯,在与有一定经验的写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习作作进一步的评改与完善。这种策略具体包括:
1. 同伴对话——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与同伴就习作评改进行“对话”,能够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师生对话——主动与有写作经验的教师或写作者“对话”,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自己习作的长处与不足,获得更为有益的帮助。在鼓励或友情提醒的“对话”方式中,学生获得的正是自能評改能力的发展。
3.亲子对话——主动与家长就习作评改进行“对话”,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习作评改上的启发,提高自己的评改能力。
4.自主对话——优秀的写作无一不是真挚而独特的表达。通过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珍视个人习作中的独特感受,认识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试以周沈奕同学的自能评改作文《红枫叶》为例。该生通过对话交流,确定评改目标为“静动结合,情景交融”。在交流中,他还发现了习作中的四处修改点:第一处,可以加上比喻突出枫叶的红:枫叶“像一片火花一样。如果不细看,还以为着火了呢!”第二处,描写枫叶形状时虽然用了比喻,但用得并不恰当,认为应该改成“像我的手掌一样。”第三处,写枫叶的层次不可以乱,应该先写远望枫叶,接着写近处看,再写拿在手上看。第四处,可以适当地用上一些诗词。
运用了“对话策略”,周沈奕认为通过对话评改习作,自己有了这样的发现:“只要用心,就能把几十字的内容扩展成一大段,自己自作的语言也优美了许多。”通过这次修改,该生还获得了一个习作的特别体验,那就是:“写作文时,要多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一些名言、诗句,能把文章变得更美。”
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在运用习作评改导练策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大量的评改实践中掌握了习作评改的规律,自能评改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他们在习作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交流,有了更多言语实践的机会,这不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需要和疑难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有系统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自能习作,成为真正的主动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