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中国企业税负的思考

2017-04-14 19:01韩萌萌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税制宏观口径

韩萌萌

税收负担是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企业在税收负担的问题上则理所当然地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提出“死亡税率”以及“玻璃大王”曹德旺关于中国企业“税负过重”的言论等事件的发生,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税负的大讨论。本文关于死亡税率是否成立,中国企业税负过重问题是否存在,如何完善我国宏观税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死亡税率企业税负税制改革

一、“死亡税率”具有合理性和夸张性

(一)“死亡税率“的合理性

从宏观数据分析,我国宏观税负率约37%,政府税收90%由企业承担,微观企业税負率则接近40%。如果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总税率”指标来衡量我国企业所承担的税负,2013年至2016年我国企业总税率分别为68.7%、68.5%、67.8%、68%,也就是说,按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国企业总税率将近70%,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增值税为主,增值税就是在企业生产环节增加税收,不管企业是否盈利都需缴税。除了缴纳所得税、增值税等,还要缴约13%的附加税费,包括7%的城市维护建设费、5%的教育附加费和1%的防洪费等,中国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承担了较多税负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死亡税率”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死亡税率”的夸张性

我们也需要明白在当前的税收制度下企业的税负并没有达到“死亡税率”如此夸张的程度,如果“死亡税率”的说法能够成立,我们就无法解释现实中多数企业都还健在的事实。由于宏观税负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因此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也会出现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错误认识,我们通常把税负统计口径分为大、中、小口径:大口径宏观税负是指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和社会保障缴款之和占GDP比重,小口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按照IMF统计口径测算,大口径宏观税负下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接近3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2.8%,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3.4%;按照OECD测算口径,重口径宏观税负下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23.4%,而2014年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35.5%;小口径宏观税负下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18.5%左右,并逐年下降,按照IMF数据测算,2013年发达国家为25.9%,发展中国家为20.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死亡税率”的说法未免存在夸张之处。

二、中国企业税收负担现状分析

(一)明确企业税负的主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核心税收负担包括三部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小税种及行政性规费。其中增值税的负担应不仅包括应纳税额,还应包括无法转嫁的销项税额和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无法转嫁的销项税额以及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才是真实的企业税收负担。企业所得税顾名思义是对所得的征税,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没有盈利就不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依然有些企业或地方税务机关偏好于采用核定征收法,这就导致了目前企业认为其企业所得税负高的问题。同时企业的行政规费也是笔不小的负担,对于企业税负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从多角度分析企业税负问题

第一,分析比较企业税负轻重需要统一口径,不同人群心中的税负概念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没有可比性,我国非税收入太高直接导致大口径税负偏高,而小口径和中口径税负并不高;第二,要认识到不同的税制结构和不同的经济结构都会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可比性,国内外的税制结构差异使得一些统计数据并不具有完全客观性。第三,要区分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名义税率只是研究企业税收负担优先使用的参考指标,实际税率才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但不同的企业存在个体差异,需要结合具体行业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三)中国企业税负的难题

中国虽然在积极实行减税政策,但是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有些企业仍然感觉税负重,主要原因还是在征税问题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漏洞:我国实行的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自身的不足导致在地方征收上的权责问题极易出现对于同一对象重复征税的情况,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一些地方政府在征税问题上没有真正做到依法治税,存在采用核定征收法征收企业所得税或者以征收高额行政税费的形式加重企业负担;企业除了需要缴纳基本税收以外,还要缴纳附加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制造业的影响最大,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两项税费甚至能占到制造业平均利润的四分之一,企业负担可想而知;尽管“营改增”明确了所有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真正想要实现“营改增”的目标是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解决企业税负难题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规范行政费用的征收,加快费改税的改革进程

加大费改税力度,切实将适合税收形式征缴的收费项目、基金项目改为税收;在大力推进税制改革的进程中,适时将某些收费项目并入到税改方案中,统筹实施;在构建财税体制框架结构中,通过费改税,健全地方税体系,确保地方财源稳固。

(二)加大企业减税的改革力度

在明晰政府事权和规范政府支出的前提下,控制政府规模膨胀,减少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强制占有和使用的份额,着力把握好减税降负主基调,为刺激企业投资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扩大消费能力,预留空间。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以及相互间资源占有和分配使用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为企业和市场松绑,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三)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借营改增减税之机,进一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积极研究房地产税立法,扩大企业所得税税基,规范税前扣除。

(四)加快改革税制结构

财税体制改革应该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解决好“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税负难题。

参考文献:

[1]李万甫.“死亡税率”引发的税负问题思考.财会信报,2017.

[2]杨志勇.“死亡税率”是假,但企业税负难题是真.中国经济周刊,2016.

[3]施文泼.营改增后的企业税收负担分析.中国财政,2016.

[4]董其文.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实证分析.税收与企业,2003.

猜你喜欢
税制宏观口径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对策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
建国以来的工商税制改革评价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冲锋枪流行大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