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斋》爱情篇章中的闺房秘语既典雅风趣,又生动传神。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乃至作品情趣的生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些闺房秘语是蒲松龄根据民间习俗并巧妙地化用经典而创作出来的,其中有些秘语的由来还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闺房秘语;艺术效果;秘语溯源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聊斋》爱情篇章中有不少闺房秘语。这些女性间或男女间的私语,是蒲松龄根据民间习俗精心创作出来的,既典雅风趣,又生动传神。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乃至作品情趣的生发,实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是《聊斋志异》中十分富有特色的一部分文字,也是蒲松龄的得意之笔。
一
《聊斋志异》中的不少闺房秘语都能起到突显人物性情的作用。这些秘语,有的是女性之间的,如《狐梦》记狐女二娘与三娘儿时的一段戏语:
二娘曰:“记儿时与妹相扑为戏,妹畏人数胁骨,遥呵手指,即笑不可耐。便怒我,谓我当嫁僬侥国小王子。我谓婢子他日嫁多髭郎,刺破小吻,今果然矣。” ①
此虽托诸狐女,实将两个少女天真烂漫、嬉笑活泼的性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再如《翩翩》记仙女花城娘子与翩翩的一段对话:
一日有少妇笑入曰:“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窑哉!”
两位少妇的闺中调笑之语,将花城娘子的好奇、羡艳之情及翩翩的幽默风趣性格都充分显露出来。尤其是翩翩的“花娘子瓦窑哉”一句,借用了民间俗语,将花城娘子比作专生女儿的“瓦窑”(“弄瓦”是生女的雅称),尤令人忍俊不禁。
有些男女间的秘语,也将主人公的性情作了形象的刻画。如《书痴》记书生郎玉柱与颜氏女的一段对话:
郎一夜谓女曰:“凡人男女同居则生子;今与卿居久,何不然也?”女笑曰:“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郎惊问:“何工夫?”女笑不言。少间,潜迎就之。郎乐极,曰:“我不意夫妇之乐,有不可言传者。”于是逢人辄道,无有不掩口者。
几番话语一出,郎玉柱之“痴”跃然纸上。类似的还有《婴宁》中王生与婴宁的一段对话:
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少时,会母所。……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曰:“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
婴宁的天真、单纯、坦率而又可爱的性格,皆从这些“背人语”中显示出来。而婴宁的“真”与郎玉柱的“痴”之所以被刻画的如此惟妙惟肖,都同蒲松龄对闺中秘语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
至于夫妻间的亲密话语,更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邵九娘》篇所附“闽人有纳妾者”一则,写闽人纳妾,其妻表面上很大度,并说“我非似他家妒忌者”。但是当丈夫真的与妾同居时,妻子则难以忍受,并伏门外潜听:
但闻妾声隐约,不甚了了,惟“郎罢”二字略可辨识。郎罢,闽人呼父也。妻听逾刻,痰厥而踣,首触扉作声。夫惊起启户,尸倒入。呼妾火之,则其妻也。急扶灌之。目略开,即呻曰:“谁家郎罢被汝呼!”
作品批判“妒情”的主题固不可取,然夫妻间昵称的引入,则让一个烈性妻子的形象呼之欲出了。有些故事中的主人公虽非夫妻,只是萍水相逢,但此时男女间的私语似乎变得更为“开放”和真率。如《荷花三娘子》中士人宗湘若与狐女的一段私语:
(宗)乃略近拂拭曰:“桑中之游乐乎?”女笑不语。宗近身启衣,肤腻如脂。于是挼莎上下几遍。女笑曰:“腐秀才!要如何,便如何耳,狂探何为?”诘其姓氏,曰:“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这位女子的两番快人快语,也将其坦率、爽直的性情表露无遗。
涉及两性间的话语是人类最隐秘的话语之一,同时也是人物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蒲松龄深谙于此,所以他在运用对话以表现人物性情时,便有意识地借重了这些闺中秘语,从而收到了出奇的艺术效果。
二
在《聊斋》爱情篇章中,蒲松龄有时也会借助一些闺房秘语来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尤其到了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这些私语往往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先看《庚娘》篇。故事讲的是中州旧家子金大用,遭流寇之乱,携父母及妻子庚娘逃难。行至河上,因水寇王十八欲贪占庚娘,遂将金大用及父母挤坠水中;父母溺水而死,金大用后被人救起,又投奔副将军袁公,因军功被授以游击之职。庚娘则随水寇王十八回到金陵,遇难不惊,先设计将王十八杀死,旋自杀。但葬后又复活,遇恶少发冢破棺而得救,遂投奔巨家耿夫人。一日耿夫人偕庚娘乘船自金山归,与暂过镇江的金大用擦舟而过。这一对夫妻如何才能破镜重圆呢?蒲松龄借用了闺中秘语以作为他们联络的信号。我们看篇中的描写:
(金大用)暂过镇江,欲登金山。漾舟中流,一艇过,中有一妪及少妇,怪少妇颇类庚娘。舟疾过,妇自窗中窥金,神情益肖。惊 疑不敢追问,急呼曰:“看群鸭儿飞上天耶!”少妇闻之,亦呼曰:“馋猧儿欲吃猫子腥耶!”盖当年闺中之隐谑也。金大惊,反棹近之,真庚娘。
这真是蒲松龄的神来之笔!当此稍纵即逝之际,运用其它的联系方式都已經来不及了,而一句“闺中隐谑”则将两人联系到了一起。而且,这种方式既有效,又及时;既保密,又不显突兀。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关头,它胜过了千言万语,也省却了许多繁文缛节的叙述。可以看出,蒲松龄对闺中秘语的运用,已到了十分高妙的地步。
再看《贾奉雉》。该篇写平凉人贾奉雉才名冠世,而试辄不售。一日,得一郎姓异人指点,故以陋劣之文应试,榜发,竟中经魁。然自谓此文一出,无颜见天下人,乃闻捷即遁,修道而去。而就在他修道期间,妻子循迹而至,遂发生了下面的一幕:
又坐少时,一美人入,兰麝扑人,悄然登榻,附耳小言曰:“我来矣。”一言之间,口脂散馥。贾瞑然不少动。 又低声曰:“睡乎?”声音颇类其妻,心微动。又念曰:“此皆师相试之幻术也。”瞑如故。美人曰:“鼠子动矣!”初,夫妻与婢同室,狎亵惟恐婢闻,私约一谜曰:“鼠子动,则相欢好。”忽闻是语,不觉大动,开目凝视,真其妻也。
眼前的女子到底是自己的妻子,还是道师以幻术相试?贾奉雉开始并不能断定。直到妻子说出了一句他们的闺房秘语,贾奉雉这才相信真的是妻子来了。在这里,夫妻间的隐语成了断定真与幻的依据,也成了故事情节得以继续发展下去的决定因素。再如《张鸿渐》中,因狐女施舜华也曾以幻术试探过张鸿渐,故当张鸿渐的妻子方氏真正出现时,“张犹疑舜华之幻弄也”。只有当方氏说出了一番夫妻间的肺腑之言后,“张察其情真”,始“执臂欷歔”。
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史,而能促其情节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像蒲松龄这样能够借助闺中秘语以使故事的发展得以转圜者,在中国小说史上却并不多见。
三
闺中秘语的巧妙运用,对《聊斋》爱情篇章中情趣的生发,更产生了十分显著的艺术效果。《聊斋》情趣中,尤以男女间之情趣最为人所称道。而闺中秘语以其“秘”,故常能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又因这些“秘语”多是化古代文献而为之,更令人感到了它的典雅与幽默之趣。请看《凤仙》中刘赤水与凤仙相会时的一段文字:
忽双扉自启,两人以被承女郎,手捉四角而入,曰:“送新人至矣!”笑置榻上而去。……刘押抱之。女嫌肤冰,微笑曰:“今夕何夕,见此凉人!”刘曰:“子兮子兮,如此凉人何!”遂相欢爱。
这是蒲松龄巧妙地化用了《诗经·唐风·绸缪》的诗句而创作出的一段闺中秘语。其原文是:“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该诗原本就是贺人新婚之诗,充满了戏谑的趣味。句中的“良人”指丈夫。其中前两句是女子的口气,谓今夜是多么的难忘呀,能够见到如此美好的丈夫;后两句则是丈夫的口气,问新娘,你把丈夫怎么样啊?可以看出,蒲松龄完全保留了原作的人称和口吻,仅将“良人”改作“凉人”,从而更增添了男女间的亲密感和调情的语气。而整个作品也由于有了这几句秘语,便妙趣横生。
《仙人岛》中的闺房秘语则是化用了《孟子》与《诗经》的句子。在王勉与芳云于闺中调笑之际,作品写道:
王曰:“卿所谓‘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芳云笑曰:“卿所谓‘胸中不正,则瞭子眸焉。”盖“没有”之“没”,俗读似“眸”,故以此戏之也。
所谓“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语出《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人的心正,眼睛就会明亮。而原书的下句是:“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1] 177 这里,为了造成戏谑的效果,蒲松龄故意将“眸子眊焉”改成“瞭子眸焉”,并让其出自芳云之口。盖俗谓男子之性器为“了子”,而“眸”音“没”,故所谓“瞭子眸焉”,即“了子没了”之义。芳云的戏语虽说有点尺度过大,但作为“闺中秘语”,也还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一段秘语是化用了《诗经·秦风·黄鸟》中的句子。当芳云答应为王勉医病后,作品有这样一段描写:
(芳云)曰:“无已,为若治之。然医师必审患处。”乃探衣而咒曰:“黄鸟黄鸟,无止于楚!”王不觉大笑,笑已而瘳。
诗的原句是“交交黄鸟,止于楚” [2] 228 ,义为鸣叫着的黄雀落到了楚树(即荆树)上。而“鸟”,俗或指男子之性器;“楚”亦有双关义,既可指楚树,也可以理解为痛楚。所以蒲松龄故意在“止于楚”前加了个“无”字,并让芳云作为医病之咒语说出,意思是说鸟儿再不要疼了。这种巧妙地利用文献中有关字句的双关义以造成的闺中秘语,既收到了戏谑的效果,同時也将难以启齿的性事描写化作了幽默风趣的笑谈,从而在俗中又增添了几分雅的色彩。
有时闺中秘语亦假农家语为之,又别有一种情趣。如《林氏》中戚安期与其妻林氏间的一段秘语:
林一日笑语戚曰:“凡农家者流,苗与秀不可知,播种常例不可违。晚间耕耨之期至矣。”戚笑会之。既夕,林灭烛呼婢,使卧己衾中。戚入,就榻戏曰:“佃人来矣。深愧钱镈不利,负此良田。”
农家常以播种耕作喻男女居室,后其义亦广为社会所习知。蒲氏以此入《聊斋》,读者自难免要会心而笑了。
四
《聊斋》中闺房秘语的形成,除了其源于生活及化用典籍的因素外,也与这些秘语的源远流长有关。
秘语又称隐语,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仅涉及两性关系的隐语,在《诗经》及《周易》中就不少概见。如: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诗经·豳风·九罭》)
这是一首恋爱诗 ① ,言一位多情女子对丈夫(抑或情人)的难分难舍。诗中的鸿乃水鸟,而“鸿”“公”古音同,又是双关语。鸿本应居于水中,而今却到了“渚”(小洲)和“陆”,故用以喻“公”的“无所”和“不复”。于是,这位女子便大胆地向“公”提出了再住两夜(即“信处”与“信宿”)的要求。而“鸿飞遵渚”与“鸿飞遵陆”,实际上已成为恋人间的隐语了。类似的隐语也还见于《周易》: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
(《渐·九三》)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
(《渐·九五》)
鸿落到了陆地上,便预示着丈夫出征可能不再回来,妻子怀孕也可能流产。鸿落到了山陵上,便预示着妻子多年不能怀孕。这也是以鸿所处的不同位置来喻男女间关系的亲密与否。而饶有兴味的是,直到《庚娘》中庚娘的丈夫,仍以“看群鸭儿飞上天耶”来作为他们的“闺中隐谑”,可见这类隐语的生命力之强了。再如:
包有鱼,无咎。
(《周易·姤·九二》)
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周易·剥·六五》)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诗经·陈风·衡门》)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之,其从如云。
(《诗经·齐风·敝笱》)
这是一组以鱼为喻的隐语。《周易》言厨房有鱼就一切平安,宫人也会因射中鱼而被宠幸。而《诗经》则以“食鱼”喻男娶女,以敝笱捕鱼喻女嫁男。正如闻一多先生所指出的,“古谓性的行为曰食”“《诗》言鱼,多为性的象征,故男女每以鱼喻其对方”“《国风》中凡言鱼,皆两性间各称其对方之廋语” [3] 125-127 。《周易》也是同样。而所谓“廋语”,即隐秘之语。这与《庚娘》中庚娘的“馋猧儿欲吃猫子腥”,其喻义是完全一致的。“猧儿”即小狗,“猫子腥”即鱼类。可见,以“食鱼”喻人的性欲要求,其由来亦久矣。
它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的舆人之诵 [4] 458,《国语·郑语》所载“檿弧箕箙,实亡周国”的童谣 [5] 519 ,以及《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录“亡秦者胡也”之类的语句 [6] 252 ,也皆是隐语,只是这类隐语大都带有些占卜、预测的性质。而这类带有占卜、预测特点的隐语到了汉代,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谶纬。魏晋以后,某些谶语同“镜”相配合,便成了所谓的“镜听”;再后,“镜听”经变易,又形成了“声卜”“听卜”之类的习俗。《聊斋志异》中《镜听》及《鸟语》篇末的附则所描绘的,便是“镜听”与“声卜”之俗 [7] 。
至于那些隐喻两性关系的隐语,由于受到宋代理学的压抑,南宋以后,已不能在社会上公开流行,其中的一部分便转入闺中。如以鸟喻男子性器、以鼠入穴或蛇钻窟窿喻男女性事、以食鱼喻性的需求之类的隐语,便成了许多小说或戏曲中的闺房秘语了。而蒲松龄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但将这类的秘语表达地更为含蓄和幽默,同时还有意识地化用了传统经典中的句子,变俗情为雅趣(当然也有未能尽雅之处),从而让这些闺中秘语在小说创作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闻一多.古典新义(上)[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国语.[M].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张崇琛.“镜听”考源[J].民俗研究,1993,(3).
On the Secret Words of the Boudior
in The Strange Tales of Liaochai
ZhANG Chong-chen
(School of Literature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The secret words of the boudior used in Liaochai were graceful,vivid and interesting. They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ve 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ests and delightfulness of the story. They were created by Pu Songling according to folk customs and by means of classic works.Some of the words could date back to the Pre-Qin Period.
Key Words: The Strange Tales of Liaochai;secret words of the boudior;artistic effect;origin-tracing of secret words
(责任编辑: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