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
初春之时,又恰逢细雨连绵之日。
我回到了郑州棉纺厂的老家属区。用“回”字似乎不太准确,毕竟这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似乎又无比恰当,因为我从未用心观察过这片沉默的土地。
在烟囱庇护下的童年
作为一个厂区的孩子,我的回忆是冒着白烟的。许多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唯独这栋高大的烟囱,始终树立在我的记忆中。那些炮筒一样的烟囱,对我来说,就像一座灯塔,指向父母每天工作的地方。
在烟囱庇护下的童年是愉快的。每到夏天,父母都会给我带回很多消暑品:那些不知名的汽水,略显粗糙的雪糕,甚至是单位熬制的解暑汤,都被装进了父母的饭盒里,带了回来。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在上世纪末,棉纺厂的经营急转直下,工人纷纷下岗,那栋高大的烟囱便突然没有了轰隆声,白烟也随之散去。
老楼里藏着的神秘
一道拱形门,一栋苏式老楼,若不是匆匆而过的电动车,总会让人恍惚今夕是何年。
我在这样的苏式建筑里,度过了整个童年。自小就被家人告知,要爱护这里的一切。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載着老一辈人的“红色记忆”,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进院里,那棵高大的老槐树依旧屹立其中,像门神一样,静静地守在院里,见证了院里几代人几十载的荣辱兴衰。
走进楼里,抬头望见老旧的回形楼梯,一层层地盘旋而上,扶把上的纹路总让人有探寻神秘城堡的愿望。还记得,每一个看完卫斯理小说的夜晚,我都不敢一个人下楼。昏暗的灯光,呼呼的风声,偶尔走出来的老奶奶,或者眼睛幽亮的野猫,都令我心惊胆战。
有味道的老街道
在棉纺厂老街上,屹立着许多经久不衰的老字号。长辈们常说,有味道的街道是会说话的,它用每一道可口的小吃述说着市井里的故事。
这里是清晨的菜市场,各种方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将自家刚上的新鲜食材,讲述得无比美味可口;这里是夜幕下的小吃街,华灯初上之时,街道两旁的小饭馆纷纷亮起招牌,伴随着隐隐飘来的酒肉香,不用言语,不用招呼,就能引得老饕们慌了神,不知如何选择才好……
美好的食物,总是要细细品味的,生活也是一样。
走进这里,我感觉仿佛从未长大,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楼一景,似乎还是最初的样子。
那些我放学时走过的绿荫小路,还是枝繁叶茂;
那些我以前留恋的小吃摊,依旧热闹非凡;
那些曾经刻在墙上的小花,还在静默绽放;
…………
一切都是这么亲切,仿佛一场可以反复回放的电影。细看,却能发现它正悄悄改变的痕迹。或许,一切都在快速发展,而我希望,时间可以绕过这里,让它定格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