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41)
创业创新团队在高校学生中的培养模式探析
□赵秋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41)
在当前国际信息化经济加速融合的前提下,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着力培养创业创新团队。这既符合国际经济的需求,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人才需求。以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主导的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在大数据信息中挖掘成功的机遇。因此高校加强创业创新教育,是解决中国当前被动的就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创业创新;模式;探析
1.1 企业对接平台
大型企业的创新是生存之本。创新人才培养的最重要来源是高等院校教育。因此企业需要高等院校提供创新团队;高校需要企业能够为创新团队的培养提供平台。在这种互惠共赢的模式下,企业将更容易实现外部技术的升值。在高校创新创业团队与企业的对接问题上需要学校牵头组织,最终实现企业、高校和团队的无缝链接。
1.2 实验室平台
在高校学生社会化能力缺乏的情况下,学校要尽可能为创业创新团队提供优良的实验室及其设备。使得高校学生在创业创新方面能够自主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实践。可以采取高校与团队合作的模式,由高校牵头实现技术变现。团队以模拟法人的身份与企业和学校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化运作能力。
1.3 导师平台
指导高校创业创新团队的导师是团队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当创业创新团队以准商业行为,直接面向企业时,导师需要能够对创业创新团队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不但要从企业引进管理人才,导师也要具备管理和指导能力。
2.1 跨学科、跨专业人才的团队精神统一培养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团队精神的核心。以此为基础,拥有明确的创业创新目标,是实现创业团队人才,踏实勤奋和自觉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高校跨专业、跨学科人才统一协作的根本要素。因此,高校创业创新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必须确立明确的精神培养目标:共同的信仰观,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等。加强高校创业创新团队的精神建设,是高校培养创业创新团队实践模式开展的基础。
2.2 团队主体创新,以实践价值为标准
产业链思维模式下的高校创业创新团队的培养,需要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各司其职、独当一面。因此,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过程中,整合高校和团队资源,是构建正确的团队实践价值标准的首要因素。比如:高校创业创新团队建立自主创业工作室平台。在此平台上就必须能够实现创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企业未来产品与技术目标以及学校教育目标的对接。并由此实现实践价值目标的多元化。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人才的特殊化能力构建团队的整体创新创业价值观。
2.3 产业链培养思维模式下的网络创新
产业链培养思维模式下,人才作为构成产业链条的节点是重点的培养的目标。利用当前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和革新,不同的高校所培养的不同团队,在自身资源的限制条件下,充分发挥网络创新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团队自己的大数据筛选模式,依托大数据信息库,整合团队优势资源。由此实现网络的资源创新、渠道创新、技术创新等。
多元模式的组合。集中资源优势,指导和管理,高校创新创创业团队平台或者是项目的构建。企业资源、学校资源和团队资源的共同发力,是创业创新团队的行为精准,目标明确,成果显著。
网络创新的带动。充分利用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结合高校数据化图书馆、资料库。深入分析团队的项目价值、项目实施过程等,引导高校创业创新团队少走弯路。
在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既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需要,也是国际经济的需要。随着创业创新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利用高校独有的研究能力。将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进行有机结合,为企业、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使高校创业创新团队受益的同时,企业和学校也逐步摸索出团队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无论采取何种模式,信仰观、价值观教育在团队培养中不可或缺。这是高校培养创业创新团队的核心教育内容。基于此,才能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全面进步。
1004-7026(2017)03-0128-01
G647.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