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勇
(韶关学院 党委宣传部, 广东 韶关 512005)
韶关市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唐 勇
(韶关学院 党委宣传部, 广东 韶关 512005)
韶关市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现代人文景观以及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但在其开发过程中却存在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配套设施匮乏、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健全管理和工作运作机制,创设芙蓉山矿山公园宣传平台,构建政府主导、园区负责、群众参与保障的体系,打造具有韶关特色的矿山文化品牌和旅游文化产业基地,推动公园的长效发展机制。
国家矿山公园;芙蓉山;韶关市;现状;对策
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韶关市武江区芙蓉山北麓,是中国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公园规划面积约21.7平方公里,整体功能布局为“一横两纵、四区十园”。它以独具特色的矿业遗迹资源为主体景观,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现代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资源,是集市民游览、科普、休闲旅游的公益性市政公园。然而,目前在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中遇到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破解这些发展难题,不仅可以保护好园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之地,还可将园区打造成为韶关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于促进园区长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岭南文化之源在韶关,韶关文化之源在蓉山。”[1]芙蓉山作为著名韶关历史文化名胜,与它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密切相关。相传汉代有一位叫康容的道士在此砌灶炼丹,并留下“蓉山丹灶”的美名,后人在康容炼丹处建庵,取名“芙蓉古刹”,流传至今。蓉山古刹现位于芙蓉山腰近顶峰处,1 900多年来,香火旺盛,僧来讲佛,道来讲道;僧来修寺,道来修观,成为释道两教的福地。此外,历代墨客诗人在游芙蓉山时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宋代诗人苏轼在游芙蓉山时分别写下诗篇《木芙蓉》、《和陈述古拒霜花》,对木芙蓉作了形象的描述:“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清代诗人廖燕在《芙蓉丹灶》诗作中也生动地描绘了芙蓉山的美景:“万曡芙蓉一径通,仙人遗址更巄嵷。烟熏半壁苔犹黑,丹染千山树欲红。玉简尘封蝌蚪字,药栏春长兔丝丛。登临我亦乘云去,相见蓬莱弱水东。”这些作品为芙蓉山留下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为后人广为传颂。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孙中山、宋庆龄、张发奎等伟人和爱国将领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图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芙蓉山历史文化的底蕴。
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内拥有一大批现代人文景观,包括主题雕塑、观景台、多普勒气象雷达观测站等。主题雕塑位于开拓者广场景区、矿山博物馆之间,向公众开放展示多种形态的主题雕塑,如矿山场景遗迹、升腾广场、小品雕塑广场、雕塑长廊等,其中“力之合”、“恐龙之家”、“蓉山丹炉”等雕塑艺术作品,这些是利用原有矿山废弃的钢材和机械器材打造而成,充分反映出韶关矿业文化的内涵。园区内在芙蓉山的最高点还设有观景台,观景台是一座多层塔式建筑,站在上面,可以俯瞰韶关城区,观景台和芙蓉古刹相互映衬,成为芙蓉山矿山公园重要的人文景观。此外,在芙蓉山顶,韶关气象局于2002年建起了多普勒气象雷达观测站,是市民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的好地方。站在观测站顶,不仅可以远眺群山峻岭,还可以全览市区三江六岸全景。同时,每年观测站组织开展气象开放日,方便市民和学生了解气象知识。
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还有芙蓉仙洞、矿山遗迹资源圈和两湖四亭等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芙蓉仙洞是由于喀斯特地下河水位下降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洞穴长约1.4千米。传说芙蓉仙子生活于芙蓉山中,“芙蓉仙洞”的美誉由此而来。芙蓉山煤炭资源丰富,2004年关闭了芙蓉山煤矿,结束其长期的采矿历史。芙蓉山的矿山遗迹却被很好地保护下来,主要有原石灰石矿采场上开辟地质剖面湖景休闲区、矿产开采遗址以及博物馆内呈现的各种岩石标本。此外,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分别有芙蓉湖、御龙湖、白云亭、芙蓉亭、翡翠亭、天青亭。俗话说“山因水而活”、“林因亭而美”,在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这样山清水秀、天清气朗、山幽鸟鸣人憩的大自然环境下,令人额外心旷神怡。
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风景优美、景点聚集而独特,但景点知名度与市区的其他公园相比略显不足,政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财政投入也不足,政策倾斜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矿山公园北入口中心主题公园已建设完成,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市区范围内与中山公园、森林公园、沙湖公园等相比还尚并不很出名;二是部分天然景点,如芙蓉仙洞、芙蓉古刹等,只经过简单修葺及较少投入就直接对外开放,尚未达到同类景观的开发级别,发挥出应有的旅游优势;三是展示水平低,如园内景观文化历史内涵发掘不够,展示平台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内容简单和手段不丰富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特色矿业资源未能充分展示,精品景点未能打造提升。
公园的管理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内景观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落实,缺乏对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遗址文化方面的有效管理,广场内存在脏乱差等现象,甚至部分文物、雕塑还遭到涂鸦损坏等,园区的管理尚未到位。二是目前从事矿山公园管理、博物馆管理、景点管理等人员,大部分为临时性非专业人员。三是矿山公园作为基层的文化机构,公园管理机构承担着组织园内日常工作、协助资源普查、挖掘、抢救和资源开发工作。但由于配备人员少,大部分时间配合各级中心工作,无力顾及矿山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加之大部分机构人员没有从事文化服务、旅游开发、文物保护等工作的经验和业务知识,缺乏对矿山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能力。
园内自然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地保护,基础和服务设施配套等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虽然芙蓉山有良好的资源条件,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开发,尤其是东面临江一带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导致出现了“愚公移山”的现象[2]。另外,一些古建筑(如芙蓉古刹)、特色建筑(如矿山博物馆)周边环境,没有与之配套的环境衬托,路标残旧。二是芙蓉山为亚热带岩溶地貌,以岩溶丘陵和岩溶洼地为主,土壤以较贫瘠的黄土为主,在园区次生植被占很大部分。虽然芙蓉山作为韶关市政府重要的植树造林基地,但由于矿产的长期大量地开采,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和树木种类,对原有植被进行恢复还需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投入。三是景点缺少同类级别景观的交通工具,如缆车、四轮自行车等景点交通工具。
芙蓉山矿山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必须依托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一是要组建架构明晰、结构合理的文化机构。培养一批熟悉矿山文化、佛教文化、地质文化、古建筑修缮、景观开发、推广讲解等专业专职人才。二是建立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建立常态机制,规范管理流程,密切分工协作,建立起矿山公园的保护、开发、传承和弘扬的运作机制、开发利用机制、保护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舆情应对机制,实现从“临时应对”到“有规范可循”的转变,真正做到各项工作协调有序。三是依法行政,维护园区各项制度的长效性。保证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及其各项工作制度成为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打造芙蓉山矿山公园独有的宣传平台,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依托网络平台,扩大宣传效应。不断拓宽宣传展示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APP软件等新媒体,扩大芙蓉山国家矿山的影响力。二是加快芙蓉山矿山公园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公园标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系统、地理坐标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实现各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构筑起自上而下高效便捷的园区管理机构网络体系。三是充分发挥芙蓉古刹、芙蓉仙洞、矿山遗址等景观优势,形成在“家门口”、老少皆宜的旅游胜地,使市民充分感受到矿山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的对矿山公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家的归属感。
构建政府主导、园区负责、群众参与的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芙蓉山矿山公园持续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市政府牵头的主导作用。市政府要将公园保护、开发和宣传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矿山公园发展基金,为矿山公园建设提供必要的投入保障;积极申报国家专项资金以及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投入机制;政府应建立与公园相关的专业人才的保障制度,尤其是扶持本地人才从事矿山文化传承活动,确保芙蓉山矿山文化保护与传承后继有人。二是园区要认真研究,做好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对芙蓉山矿山公园的管理、周边控制性规划、古建筑保护、文化开发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挖掘芙蓉山矿山公园景区综合利用和开发的潜力,扎实做好园区内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加大群众参与的力度。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保护、开发,离不开韶关市民的献言献策、群策群力,以及共同爱惜、保护。只有每一位民众发扬“公园是我家”的主人翁精神,融合政府部门的“权”、园区的“力”,公园的效能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作用。
升级品牌效应,把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为具有韶关特色的矿山文化品牌和产业基地。一是丰富与创新矿山文化表现元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组织专家团队对园区矿山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深度开发集生态旅游、民俗风情、宗教传承、科普教育、景观休息为一体的大型矿山文化主题园区。提升景区的可观赏性与艺术性,以及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是完善产业政策配套。搭建矿山文化发展平台,在矿山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层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形成社会投入和政府投入共同格局,推进矿山文化产业基地的落地、成长和壮大。三是重点打造青少年教育科普体验基地。青少年夏令营式科普旅游依托矿山公园博物馆,全方位地向青少年展示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及地质地貌变迁等知识,为他们提供参观、学习与研究的平台,将园区打造成为韶关青少年科普知识夏令营的旅游首选之地。
[1]朱德瑞.蓉山文化[M].北京: 作家出版社,2012:3.
[2]朱文峰.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浅析[J].园林规划与设计,2013(4):58-61.
Study on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National Mine Park Construction in Shaoguan
TANG Yong
(The CCP Propaganda Department,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Shaoguan Lotus Mountain National Mine Park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uman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exists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atten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lack of facilit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working mechanism; build the Lotus Hill Mine Park unique promotional platform; the 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led the people in the park,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ecurity system; bui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oguan mine culture brand and the industrial base strategy,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the National Mine Park; the Lotus Mountain; Shaogua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F59
A
1007-5348(2017)04-0093-03
(责任编辑:明 远)
2016-10-08
2016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韶关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研究”(J2016006);2016年韶关学院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 (SY2016SK25)
唐勇(1984-),男,湖南洞口人,韶关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