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明
(山西省临汾市农委 山西 临汾 041000)
调整生态农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系统工程建设科学化
□重 明
(山西省临汾市农委 山西 临汾 041000)
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高生产、消耗大、废弃多”为特点的不足,出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以及供不应求,支撑不了环境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以及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的现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被严重限制。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其循环利用。对“消耗高、排放量大、污染严重、效率低”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更本改革是以“消耗低、排放量小、效率高”为基础特征。它重新组成了一个“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是因为运用了生态学规律的经济活动,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里和谐的加入了经济系统,极大可能的提高资源以及能源效率的利用。因而使经济活动生态化得以实现,最终有了减轻环境污染、加强经济发展质量的效果。
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系统工程建设
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丰厚,人口多,生态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的前提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苦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慢慢走向农业系统工程建设科学化。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生态化,现代化农业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电气水利化以及化学化的纯工业化结合,也不是完全模仿外国农业模式,要想人们最终实现农业系统建设科学化就要严格按照生态经济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武装和建设农业,。
到目前为止,协调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化功能、美化环境和健全生态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的基础是结构机制的全面优化在生态农业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里得以运用,这也是达到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科学化目的的前提条件。所以,系统的结构机制研究、设计和改革在生态农业的规划及其建设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生态农业的结构机制是当地生态资源是否丰富、经济发展快慢以及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程度的产物。漫无目的地追求全面优化结构机制在现实情况下是劳而无货的,人们只有将生态经济学规划以及系统工程方法设计和配置机制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各产业部门、各生态要素的高度统一。
农业生物的重心是生态农业生产型经济。该系统生物能量、质量以及生物种群结构、功能结构和经济结构、效益结构等,直接影响到农村产业结构的配置和调整。所以人们要坚守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协调原则,综合环境、生物、经济、技术、食物链以及营养级的量比大小等各方面因素,使各级生态位以及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做好广义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设计。所以要达到农业系统工程建设科学化的目的,不仅要创建农村产业结构运转体系以及功能协调体系的良性循环,还要根据生态学生物金字塔规律,把广义农业生态系统生物链结构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杂食动物以致最高营养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起来;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人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共生、互利、互补、互制关系有机调整、理顺;在生态经济学原则下对系统的投入生产比例进行调整。广义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合理配置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的級位、量比、以及功能结构,让空余生态位以及个农业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保证可以正常发挥体系结构整体功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首先,安排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注意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第二层次是每个产业的内部结构,即第一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机构、第三产业结构;第三层次是组成各产业的生产部门以及行业的自身结构。例如在农村工业里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农村能源结构或者是第三产业中的运输产业结构等。此外,特别要注意三层次以及当中生产、运行、分配、消费、技术、生态、环境、资金融通等要素本身的良性循环以及协调发展。
在安排上要做好:(1)利用好广义农业的农副产品加工链比例与农业资源、非农业资源开采的比例;(2)协调好食物链生产品的品种、数量以及质量同当地加工能力,尽可能做到同地生产、同地加工、同地消费;(3)平衡好本地区以及本单位的生产基金负荷能力与加工链生产规模;(4)加工原料与加工成品的容量程度、成品运用能力以及流通渠道;(5)因为加工链使其价值增值,食物链在循环生产产品的产量技术以及生态效益经济分析等。总的来说,农村宏观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原则前提下,安排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广义农业生产结构,这同样是如今生态农业建设能最大可能实现我国农业生态经营的关键措施。
我国的基础性地位是农业,而农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它决定了循环经济模式在我国农业运用上的重要性。构建“资源到产品到废物到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式农业经济系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宗旨,也是进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效分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生态农业,它只能依靠于大农业,顺着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的自然生态原理发展,整个社会循环经济壮大的方向与本质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决定。
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向集中与联合的一种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农业循环经济,它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契合。它的发展不仅仅是扩大农业、提高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措施,同时是减弱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十分困难的系统工程,在坚守循环经济的原则下,我们必须逐步提升农业生产中各个资源的生产率以及农业总额,加快农业清洁生产,把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此外,还要整体协调好社会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文化思想、制度优化、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我们只有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才能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保证我国农业的更好发展。
本文讲述了国内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状况,从而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总结,论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国外发展可学习的地方,比如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农村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污染的治理;经济激励机制的创建;节本增效新途径的探索,慢慢实现粗放农业转变为精准农业。
本文还研究了国内农业循环经济拥有的佳绩和仍存在的缺陷。并不断研究是什么因素制约我国农业发展: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水平因素和自然条件因素,最终得出了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不二选择、是如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论。
最后,对于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从制度、经济、技术、思想等不同方面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制度上我们要重视政策的影响力,强化立法进程,使社会中介机构不断优化;经济上我们要创建农业自然资源价格调控制度,不断促进和加大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投资机制走向多元化;技术上我们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思想上我们要吸收先进的现代化观念,强化全社会农业循环经济意识。希望以上措施可以对加强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程有所帮助。
[1]丁雄.生态农业产业链系统协调与管理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崔欣.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与对策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08.
1004-7026(2017)17-0009-02
S18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