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层思考

2017-04-13 16:50赵丽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一致性道路

赵丽华,陈 媛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以来,理论界对“四个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解和领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纵观关于“四个自信”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成果,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许多文献只是从“四个自信”的概念上,考察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使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难以取得突破。因为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意识、信念或心态,总体而言,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观念的东西,难以从自身中得到说明,只有从其和物质实践的关系才能把握其本质,所以,只从“四个自信”的概念出发,难以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由于围绕“自信”的概念来考察“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有些是重复甚至相互矛盾。比如,有的说,道路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有的说,理论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还有的说,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论者都振振有词,其实都是似是而非,因为这些说法都是脱离实践空谈“四个自信”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有些文献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混为一谈。四者关系无非在于,道路自信是实现途径,理论自信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精神动力等等。这些说法未免太肤浅,令人感到牵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着重突破关于“四个自信”现有文献研究的局限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从“四个自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从“四个自信”的实质和功能上探讨,分析其内在的辩证关系。

一、“四个自信”在实质和功能上的一致性

考察“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四个自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四个自信”在实质和功能上的一致性。

(一)“四个自信”在实质上的一致性

对于“四个自信”的实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四个自信”的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也就是说,“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自信。

2.“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于自身能力所做的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具体地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路走来的成就的积极肯定。

3.“四个自信”的价值趋向都突出了人民性。“四个自信”都强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强调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实现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目标。

综上所述,“四个自信”在实质上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的自信,对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的目标自信。

(二)“四个自信”在功能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同时又会对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产生反作用,并且“四个自信”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

1.实现目标的一致性。“四个自信”的目标,毫无疑问,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都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2.激励功能的一致性。“四个自信”都能激励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增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和坚定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奉献的热情和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3.凝聚功能的一致性。“四个自信”都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坚持 “四个自信”,全体共产党员及全国人民就会自觉地跟党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贯彻党的路线、政策,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现全党全国全民族的团结统一,集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浩浩荡荡的大军。

4.解决问题的一致性。“四个自信”都着眼于解决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着的新问题。诸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发展的有关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反腐倡廉的问题;生态建设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坚持“四个自信”,有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四个自信”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四个自信”在来源和依据上的差异性

“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分别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方面,且差异明显。

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唯一性,来自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种种成就。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懈地带领着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摸索,虽有过困惑,却未曾放弃。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顺应时势,抓住机遇,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如今的中国正处于和平稳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今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地基。而这一切,正是源于党和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我们才能挺直腰板一步步行得快、走得稳[1]。

理论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成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伴随着中国人民无数次的实践,早已落地生根,成为引领中国时代进步的方向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賦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独有的视角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清晰认识,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地广人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使得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地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并在数十年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指引我们更好、更快地迈向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2]。

制度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之所以是光明的,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依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不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其他方面的机制体制,它们遍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将这些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朝着伟大的中国梦行进。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中国制度的得天独厚、不可取代。理论需要通过制度来表达,若缺少了依附的载体,寸步难行。无论是民主政治,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创新体制的建立,都在无形之中助力了理论的发展与道路的畅通,在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治国理政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我国科学发展之路的正确性[3]。

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深厚的底蕴,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我国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孕育出新的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务必时时刻刻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旗帜与灵魂,用时代发展的步伐引领文化自信,确保其正确的方向[4]。

(二)“四个自信”在功能上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四个自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具有功能上的一致性,但各个自信在功能上又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道路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决性,避免步入传统计划经济老路。实践胜于雄辩,唯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柱石。如今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务必要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清晰部署,并为我国未来的道路绘就了崭新的蓝图。

理论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可,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的自觉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从未停歇,我们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抱有长远的信心,牢记中国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秉持科学的认知观以及实践观。新中国成立数十载,为了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实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与稳定。但是着眼于当下,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身上肩负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面临着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波折与风险。面对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难题,我们要深信只要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可以将这些已知或未知的困难逐个击破,迎刃而解的。

制度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提高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有别于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形成了其应有的基本框架,并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形态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制度的自信,从理论上抵制和批判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思潮,并在制度层面上与其划清界限,坚守自己的制度毫不动摇。同时也要驳斥那些将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无限扩大的错误论调。例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谓的“中国崩溃论”等,肆意夸大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借此妄想打击我国人民的制度自信。事实上,我们从来不掩饰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不能借此从根本上否定我们的发展和我们的制度,这关乎到对一国发展的基本判断。

文化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认同,提高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放眼古今,文化自信的建立,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均离不开对文化自信的深度解剖和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文化作为最佳的传播渠道,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并为之去奋斗。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滋养出肥沃的土壤,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信心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胜利。

“四个自信”从实质上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都是党和人民对于自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自信。“四个自信”从功能上看,既有互补性,又有不可替代性。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依旧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斗志昂扬,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坚持“四个自信”,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地不断克服新困难,跨越新障碍,取得新胜利。只有自信,才能达到“他信”。自信来自于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来自于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人民的拥护和真心实意的支持,来自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只要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同心协力,奋斗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就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1] 樊瑞科,孙立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六维溯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92-96.

[2] 全燕黎.论“四个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4):22-27.

[3] 李聪,徐艳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于制度优势[J].理论月刊,2016(8):11-15.

[4] 冯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J].政策,2016(9):16-18.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一致性道路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