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觉选择性的阐释
——从“观察渗透理论”到“知觉负载理论”

2017-04-13 15:00龚光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观察者选择性事物

龚光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四川遂宁629000)

对知觉选择性的阐释
——从“观察渗透理论”到“知觉负载理论”

龚光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四川遂宁629000)

通过梳理历史上对于“观察”的学说,发现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可以对知觉的选择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并进一步了解认识心理学中对“注意”的研究,试图用“知觉负载理论”来解释知觉的选择性的机制。

观察渗透理论;知觉负载理论;选择性知觉

1 观察:主观与客观之辩

真实是什么?是眼睛看到的还是大脑想见的?事实上,“眼睛所见”和“大脑想见”难以区分,因为两者都是某些特定神经部位的反应。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巨大的信息量,大脑至少每秒要处理400Gb的信息,但最终浮现到意识层面的信息量只有2K b。通过条件反射把眼前事物和已知事物做比较,于是我们总是看到意识的东西,这是由大脑的兴奋方式所决定的。

有科学试验表明:如果我们让被试用P E T将计算机连接其大脑,当他看某一物体时,大脑的某个区域活动强烈;当他闭上眼睛想象同样物体时,大脑的相同区域也活动强烈。这就让科学家们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究竟是谁看到了呢?大脑还是眼睛。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做过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他认为知识不在于对事物的感受中,却在于因感受而起的思维中;显然由思维能达事物之“存在”与事物之理,由感受则不能。他认为我们无法看到“真实”,因为观察始终会带着主观性。

以洛克为代表古典经验主义者认为观察是中性的,理论应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培根说:“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官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种观点只承认了观察的客观性,完全否定了观察具有主观性。

以维也纳学派为核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对事物或事件的任何陈述或假设,都必须能用描写直接经验的句子来加以直接或间接地检验。他们把观察语言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观察语言不依赖于理论语言,而理论语言则依赖观察语言通过对应规则从观察获得意义。

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在探索关于人类认知的奥秘,对于观察的研究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到了近代,人们发现意识层面对于大脑中全部信息量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有人开始了对潜意识或非意识的精神分析,另外也有人通过外部的行为去揭示内在的活动规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P E T及F MR I等大脑成像仪器应用于神经学的研究,认知这个曾一度属于哲学家的神秘领域正在被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中。

2 “观察渗透理论”在解释知觉选择性中的局限性

1959年汉森在他的《发现的模式》中提出了著名的“观察渗透理论”命题。即“任何观察都负载了某些理论”。他认为,观察是一件渗透着理论的事情,受到由语境和背景知识所影响的组织模式的参与,观察不是感觉资料与知识语言的混合物,观察是感觉资料、知识和语言交织到观察的过程中。据此理论,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可能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

可以看到“观察渗透理论”在逻辑经验主义只看到观察的物理过程基础之上,将观察者的理论体系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对观察带来的心理过程也融入进去,并且认为理论对观察的影响并非是后加的,而是与观察的物理过程同时进行的。

基于“观察渗透理论”,可以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知觉选择性现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既然观察的过程中是融入了观察者所具备的知识经验理论的,也可以说是观察者本身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生理状态、文化环境等要素都会渗透到这个观察过程中,因此人的知觉选择性不仅依赖于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还与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主观因素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是在于以下两个层面:同一个事物,这个人看到的和那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很多事物同时出现,某物会引起这个人的注意,而另外的事物不会。

对于前面一个层面,设想天文学家第谷(相信“地心说”)和开普勒(坚持“日心说”)同时看日出,由于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同样看日出这个观察过程,在第谷看来太阳从东方升起而地面不动,开普勒则看到太阳是不动的,地球转动才使得太阳从地平线下出现。显然,“观察渗透理论”可以对此进行较好的解释。但对于后面一个层面,人对信息量的过滤选择作用是怎么样的机制,通过这样粗泛的描述显然是不理想的,还是有必要借助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觉与注意的知识进一步讨论。

“观察渗透理论”这个经典命题是存在问题的,它否认了观察的客观性的存在。由于观察的复杂性,汉森的理论只是指出了观察的一个层面的特征,而完全否认了观察的客观性特征。正是在这种理解基础上,催生了20世纪后期“知觉负载理论”的出现。

3 基于“知觉负载理论”视角下知觉选择性的解释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B roadbent)(1958年)对一个关于记忆的双耳分听研究,即向一只耳朵呈现一条信息的同时向另一只耳朵呈现另一条信息,例如向一只耳朵呈现数字496,另一只耳朵呈现852,那么回忆结果将是496852而不是489562。对于这个现象,B roadbent提出了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即同时呈现两个平行刺激进入感觉缓冲器,根据其物理特征,其中一个输被允许通过一个过滤器,而另一个输入则保留在缓冲器中等待加工。这一理论认为知觉加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平行的方式对所有刺激的物理特征(如颜色、位置等)进行加工;第二阶段是对复杂的心理属性的提取(如事物的命名、词义的提取等),这一阶段是序列加工的且加工能力有限。因此为了避免第二阶段的加工超负荷,第一阶段对刺激进行基本物理属性的加工之后就会出现注意选择,也就是说被注意选择的才会得到完整的知觉加工,而不被注意的刺激得不到第二阶段的加工也就不会产生完整的知觉。

特雷斯曼(T reisman)(1960年)在过滤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衰减理论。认为在经过注意过滤时不被注意的信息知识在强度上减弱了,并不像B roadbent所说的那样信息被完全阻隔。未被注意的部分信息加工后可能会超越阈值而达到意识察觉的水平。

Lavie(1995年)提出了知觉负载理论(T he P erceptual Load T heory),认为,当前任务知觉负载的高低决定了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如果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载较低,其加工过程只耗用一部分注意资源,则多余的注意资源会自动溢出,去加工干扰刺激,从而产生干扰效应;如果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载较高,有限的注意资源被消耗尽,那么与任务无关的干扰刺激无法得到知觉加工,从而不会产生干扰效应。

知觉负载理论被认为解决了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早选择(知觉选择)和晚选择(反应选择)观点之争。Lavie继续指出,在高知觉负载下的知觉选择是被动的选择过程,仅仅由于注意资源不够充足而导致干扰刺激未得到加工;而在低知觉负载下则需要主动的选择过程,加工干扰刺激引发了不恰当的反应,选择正确的反应需要主动控制过程参与。

4 结语

本文就观察中出现的知觉选择性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无论是从“观察渗透理论”中初步的揭示出观察者的所具备的知识经验理论等主观因素是会渗透到观察过程中从而导致了知觉的选择性,还是进一步通过“知觉负载理论”中分析刺激在知觉过程中的加工过程中大脑中的记忆神经回路起到的过滤作用引起的注意力的选择,都对知觉的选择性机制作了一定的解释。

值得承认的一点是,人过去的经验知识是会对观察造成主观性的影响的,知觉形成过程中是经过了复杂的加工过程,其中可能就包含有主动以及被动的选择性过程,导致了人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大量信息很小的部分上,可以这样说,人大脑中最终意识层面上反映出的内容并非眼睛或者各感官所感受到的世界。但并不能说这是大脑的一种欺骗,背后应该有其深入的原因和机制。值得从分子生物学以及行为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谭金凤.知觉负荷调节作用与工作记忆引导效应的交互[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程丽.知觉负载、注意定势对三维空间外源性注意选择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魏萍,周晓林.从知觉负载理论来理解选择性注意[J].心理科学进展,2005(4):413-420.

[4]张玮.“观察渗透理论”的认知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5(8):93-94.

[5]张雷,闫苍松.选择性注意理论解释的研究进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5):92-94.

[6]刘静.神游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7]何春红.知觉选择是随意的吗[D].重庆:西南大学,2009.

[8]赵亚军.注视线索知觉的加工机制及其与注视追随的关系[D].杭州:浙江大学,2011.

The Interpretationof Selective Perception:From Observationof Penetration Theory to The Perceptual Load Theory

G O NGGuang j un
(S ichuan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ol lege,S uining S ichuan 629000)

B y clearing the history about the theory of observation,the author f inds H ansen’s O bservation of P enet ration T heory can give a deeper explanation of selectivity of perception,and the researcher can get a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at tention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t ry toexplain the selective perceptionmechanismby using the P erceptual Load T heory.

O bservationof P enetration T heory;T he P erceptual Load T heory;S elective P erception

G44

A

1672-2094(2017)01-071-03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6-07-28

龚光军(1981-),男,四川仪陇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观察者选择性事物
美好的事物
选择性听力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奇妙事物用心看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与事件在观察者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