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3 14:00王宏坤赵文艳于滢魏亚茹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王宏坤,赵文艳,于滢,魏亚茹

(哈尔滨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与健康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宏坤,赵文艳,于滢,魏亚茹

(哈尔滨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与健康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离不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强有力的支撑,而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人才培养任务的紧迫性凸显。将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对导师制在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更有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速度与质量,满足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助力于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在此政策背景下,加快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责任。本科生是各类社会体育人才的中坚力量,为满足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对社会体育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在我国,导师负责制经过试点改革后于2009年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模式。美国和日本的本科生教育几乎都实施各种形式的导师制[1]。《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关系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这种形式应该在所有研究型大学推展。由于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优生优教,能够做到对学生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个体指导与培养,促进杰出人才培养,国内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学等在一些专业试行了导师制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是对传统班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2]。本研究探讨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在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具体策略。

1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实施导师制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群众体育将与竞技体育共同发展。全社会需要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在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提高生活品质。这将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的大力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健身咨询和调理、运动康复技术等服务将被大量需求。要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还需要大力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等。以上由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带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因此加快人才的培养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

1993年7月天津体育学院最早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了社会体育专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规模和质量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较高专项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体育技术指导能力,在各级俱乐部、基层社区、以及旅游领域从事健身指导、健身咨询、体育产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社会体育活动组织和竞赛管理,从事社会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其业务培养要求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练习方法;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体育理论前沿;具有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3]。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以传统的班建制为主,班建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将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负责制引入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来,发挥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实现对传统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以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助力于我国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的实施策略

2.1 建立运行机制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的组织开展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包括导师遴选、师生互选、相关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等方面的管理、监督、检查、协调、落实等,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各种矛盾。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需要举全校之力方可有效实施。领导机构应以社会体育专业所在院系为主体,全面负责协调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工作。总的任务要求是;第一,确保导师制实施中师资等软件条件的保障。由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等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另外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健身咨询和调理等各类机构人才需求都会相应增加,在此人才需求特点背景下,导师遴选范围不能仅局限于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其他相关专业如体育人文、运动康复、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的教师都应在导师遴选范围之内,这就需要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好其他相关系(部),确保导师制的师资等软件条件的保障。第二,确保导师制实施所需硬件资源。本科生导师制下,需要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各项资源等硬件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训练,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学校应将相关资源如实验中心、康复医院、语音室、计算机房、各场馆场地等全面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开放。学校各硬件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保证本科生各项学习、科研和实践等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教室、场地、场馆等需要教务管理部门配合落实,实验、实习、科研活动等需要实验康复中心、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配合,外语能力方面的实践活动则需要外语系以及国际外事交流中心等部门的支持等。因此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必须举全校之力,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落实,建立科学完善的本导制的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本导制的基本前提。

2.2 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

为确保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除运行机制得以保障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度章程是教学管理的依据。在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要建立以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文件:导师遴选标准、师生互选制度、导师制下的鼓励本科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分制度、激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积极性的薪酬制度、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汇报制度、成果交流制度,以及其他相应的教师和学生的鼓励、制约、奖惩制度等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文件。

2.3 导师培养小组构建形式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培养小组可以以科研活动为依托,通过四种形式进行构建:一是在硕士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直接引入本科生。本科生加入硕士生团队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早接触社会体育方面的实践研究,提高其能力。二是将本科生引入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导师制培养。比如教师研究课题关于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体育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产业运营管理、运动健身的机能评定、运动设备研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均可以吸收部分对其研究内容感兴趣或有特长的本科生,使其尽早得到相应专业能力训练,有方向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三是以本科生的校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组为基础,对指导教师进行功能附加而形成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四是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四学生,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能力培养。为发挥学长制的优势作用,即以老带新,在以上导师制培养体系中,尽可能按照一名导师培养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组建,按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特点安排其在团队中的任务[4]。导师依托各自专业特点拓展社会体育本科生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本科生学术视野,有利于培养出专业针对性强、实践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方面人才,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满足全民健身背景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2.4 导师指导工作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导师小组的组建是以科研活动为依托建立的,但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任务不仅仅是科研训练。导师应按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训练、知识领域拓展、兴趣特长开发、实践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指导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全面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导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能力、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有重点、有方向性地进行指导,如对社会体育专业大一新生,导师要帮助学生设计好课业结构、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本科生通过接触社会体育方面的科研,培养科研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重点指导学生社会体育专业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科研活动,导师可以安排高年级本科生在科研和实践中承担具体工作任务,锻炼其科研和实践能力,并对学生提出相应成果要求。在与研究生搭建共同研究平台过程中,还可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5]。导师应鼓励学生跟随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辅工作,使学生对教学、训练等基本工作流程有一定的熟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并逐步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参与导师的日常教学、训练、组织比赛、裁判和课题研究等工作,培养本科生专业综合素养。另外,还要关注本科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对发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和帮助解决。

2.5 效果检查

本科生导师制下,导师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任务与以往传统培养模式有很大不同[6]。各相关人员和部门要对实施导师制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责任意识要加强。为使本科生导师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作用落到实处,学校需要对导师制下相关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学校要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导师定期进行指导工作进展汇报、成果汇报。应将指导教师的权利义务制度化,将教师的工作表现纳入业绩考核等[7]。导师也要针对学生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定期的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的效果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及时调整指导计划,确保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3 结语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而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这种形势下需要我们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将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负责制引入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来,发挥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通过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和优势特长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培养,拓展社会体育本科生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本科生学术视野,增强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在社会体育人才储备上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满足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助力于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还需细化研究社会体育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师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以及导师制与传统班建制模式在并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等问题。

[1] 林杰.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制度管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74-77.

[2] 靳彩,边慧霞.关于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思考[J].创新教育,2004(12):47-48.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Z].北京:教育部,1998:65.

[4] 吴江,陈吉华,Masayuki O.日本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培养计划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3-24.

[5] 张奇涵.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3-15.

[6] 刘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2):62-66.

[7] 王宏坤.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的意义与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5(3):57-59.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Strategy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Research

WANG Hongkun ,ZHAO Wenyan, YU Ying, WEI Yaru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Health in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8,China)

National fitness after the rise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y depends on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strong suppor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needs certain cycles, the urgency of the training task.The tu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tutorial system in social sports majors may play a role in talent trai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more targeted to improve speed and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meet the national fit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strategy of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demand, helping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undertakings in China.

the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strategy; social sports majors; tutorial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2016-05-03

201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TYD07)

王宏坤(196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E-mail:wyrwei2008@126.com

G807

A

1004-2237(2017)03-0110-04

10.3969/j.issn.1004-2237.2017.03.021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