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然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究
颜然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大学生群体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向引领。对意识形态内涵进行解读,并对意识形态与自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进行探析,提出了从树立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构建同步的动态化监测体系以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三个层面来加强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进而使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实现从自媒体角度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目的。
自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大学生群体是站在社会思想浪潮前端的青年群体,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能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并紧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实现自身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成长,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以新兴自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动摇了传统媒体在社会当中的绝对影响力。
意识形态是关于思想观念起源与表达的科学。意识形态具有理性化的特征,同时也受到感性因素的影响,是个人理性价值判断体系与潜意识层面的情感驱动力的综合,并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改变。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因特定的知识信息接收而逐渐形成,同时也因为知识信息的接收而产生改变,所以知识信息接收环境对人的意识形态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根据知识信息接收环境的相同或类似程度,能够形成意识形态相近的人群,这使得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特征。不同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不同的知识信息影响,而处于同一阶级的人们意识形态也更趋于类似,所以相同阶级的人群会因意识形态相近而产生行为活动的相似。
意识形态指导着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获取,优越的意识形态将会使人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成功。而能够显著影响人类意识形态发生较大改变的高阶知识信息,在不同阶级之间的传播存在着一种“知识壁垒”,成为阻碍知识信息获取的鸿沟。现代科技的进步为知识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推动力,这种“知识壁垒”逐渐被打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使得人类社会各阶级的意识形态呈逐渐接近趋势。但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而来的信息爆炸,也为一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信息传递带来了机会。能够正确对知识信息的传播与获取进行取舍,成为了影响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新兴自媒体的重要特征
新兴自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形成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传播形式,如微博、博客、微信及论坛等网络平台,也可称之为新媒体,其与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功能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新”体现在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上。在社会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背景下,物质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普遍性地拥有了更为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对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自媒体的应用,人们实现了对信息利用效果的飞跃式进步。
自媒体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首先,自媒体传播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自媒体传播是多层级的非线性结构,实现了信息的立体化。其次,自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
(二)意识形态与自媒体的关系
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架构,并融合众多意识形态共同组成的。国家政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在社会意识形态的革新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爆炸性扩散,众多意识形态都在这一大环境中充分融合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变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会因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对其主流地位构成严重威胁。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随着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巨大影响力而使这种趋势更加急剧化。意识形态本身的形成与发展在于知识信息的获取与传播,这一特征决定了意识形态对于媒体的渴求,意识形态与媒体之间相互促进并彼此需要,使得二者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弱化了权威认同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支撑社会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一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对正确知识信息的传播与获取的控制,并对消极意识形态进行限制。在过去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传统媒体在承担着这一服务功能。但是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知识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并成为了社会层面的信息传播主要媒介。消极意识形态也通过自媒体进行大肆传播,并将这种消极思想因素渗透到大学校园当中。
(二)淡化了感性认同
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根基较浅,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仍然处于思想成长阶段,其意识形态会因为正确的知识信息而变化,也会受到其感性思维的影响。通过自媒体传播的消极思想因素大多利用感性化、情绪化的包装来诱导大学生对其进行关注,并通过感性化的误导来使大学生对其意识形态产生认同。这对处于思想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淡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对其客观情况进行理性认知,并对他们的集体性心理特征进行深入的掌握,进而才能够准确合理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形态的形成与转变,其根本是对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知识信息影响,只有从知识信息角度着手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的正向转变。知识信息的传播与获取,是主流意识形态与消极思想观念之间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只有在知识信息传播和知识信息获取两个层面来控制消极思想因素的活动,并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正确思想内容向大学生群体的有效传递,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二)构建同步的动态化监测体系
动态化监测体系是对特定事项进行数据收集并为决策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的信息评定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与改革,就必须辅以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来帮助革新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动态化监测体系的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为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应注重强调方式与方法。从信息传播学角度讲,对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进行传播与获取是思想引导的关键,而对这一过程的信息统计、分析以及处理则是发挥知识信息引导策略成败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建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监测,获得全面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信息,分析监控数据,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提供决策依据。第二是建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倾向监测,建立相关的倾向分析模式,通过大数据解析,明确各年龄段、各专业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倾向,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提供着力点。最后建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监测,使用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防范技术形成校园网络有害信息防御屏蔽系统,确保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载体安全稳定运行。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
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其根本是针对大学生的思维形式进行一定程度重构。这是一种心理层面的认知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避免重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硬性灌输的覆辙。针对大学生主体思维领域进行有价值的信息输入,并使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主动性的思维认知,就必须将知识信息内容进行编制,使之与大学生群体的逻辑习惯与思维形式相结合。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灌输,使话语形式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大学生群体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容易产生抗拒心理,这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领域逐渐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所以,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重要策略。
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呈现。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严谨性的基础上,在话语形式上尽量贴近大学生的语言逻辑,使教育内容更易理解。同时,应在多种信息交互平台中与学生建立沟通机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经常性与大学生就社会时事以及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对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重大事件进行讲解,使大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动态,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勇于表达个人见解,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见解分析其意识形态结构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引导教育,同时帮助大学生解答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保持话语形式的自然性和准确性,并积极建立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对意识形态与自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就必须树立起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校园的主导性地位,同时需要从信息传播学角度科学的对意识形态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新兴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间接的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校园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的权威性被弱化,进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基于信息传播学理论和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树立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构建同步的动态化监测体系以及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三个层面来加强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进而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革新路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29-32.
[2]何林智,陈华,邱中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36-39.
[3]徐莲.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37-40.
[4]曾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25-27.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稿人:陈云玲
G641
A
1009-8534(2017)04-0102-02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自媒体时代掌握舆论话语权与加强大学思政教育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MYZX201640)。
颜然然,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