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英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战略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在这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致力增强责任意识,探索思政课实效性,努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1.重内容轻形式。高校思想政治课论课由于其内容和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门看上去容易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少老师都觉得课难上,学生难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获得感都难以满足。部分年纪偏大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突出思政课内容上的政论性和理论性,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新手段新技术融入不够,课堂趣味性突出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思政课实效性不高。
2.重形式轻内容。年纪较轻的思政课教师接触新技术多,喜欢采用新手段,却又容易形成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和奇,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情况。特别是当明确了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是主体后,不少人认为主要原因在学生,是学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迎合学生,在教学上一味追求课件的形式美而不顾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喧宾夺主”。也有的年轻教师以为讲几个案例就是案例教学,以为让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师生互动,以为使用网络语言就是亲近学生,以为……其实,这些都是对上好思政课的误读误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讲思想、讲政治、讲理论,不能用所谓多样的形式代替了严肃的内容,更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这些外在看上去热闹的形式,可能会吸引学生一时,却难有持久性。毕竟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对学生而言,思政课有没有获得感,重要的看内容的精彩程度而不是形式上的花哨,更主要的是看内容有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因此,思政课要想讲得精彩就得弄清学生的所想,这就需要我们除了读教材外还得读懂学生,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
1.大班授课普遍化。不少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安排都是大班授课。一间教室经常坐着100多名学生,有个别教室还坐着260名左右的学生,一堂课让老师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教学效果实难保证。这种大班授课方式在无形中增大了思政课老师的教学管理难度,不管理课堂不行,管理课堂又得占用本来就宝贵的教学时间,况且学生人数过多,师生有效互动很难体现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主要趋势,但线上学习监管乏力。网络的广泛应用早就为教育带来新的变化,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技术平台。当前的大学生也恰恰是伴随网络共生的一代,他们高度依赖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潮流也顺应大学生需求,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推行中,有的学校线上学习只是让学生看网上课程,至于观看效果如何并不能有效检验,不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既不入眼,也没有真正入心入脑,更别说入行。另外,在这种线上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并没有及时跟进,网上课堂的监管和督促急待改善,这种只是为了图新手段而进行的教学改革,不能把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有机结合的方式,忽视了教学规律,违背教学本质,也影响着思政课实效性。
功利的时代造就功利的个人价值追求。在就业这个现实问题上,大学生感觉到专业带来的实效性最大,对于隐藏在个人素质中需要长期接触才能感觉到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就只能放在专业学习之后。再加上有些专业课老师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也加深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轻视。特别是大班上课的学生,常常觉得因为人多,自己不在教室,老师也不容易发现,因而对不去上课心存侥幸,不少学生坦言到:“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最想溜的课就是思政课”。
少数学校存在“主管领导嘴上重视,心理不重视;会上重视,会下不重视”的现象。比如在上课时间上,有的学校认为学习的黄金时间必须优先考虑专业课,有的明确规定思政课不得占用早上时间,只准排在下午或者晚上;也有的学校打着教学改革的口号务着压缩思政课应有课时之实,在专业课教室、时间、考试甚至学校活动与思政课发生冲突时,总是优先考虑专业课。还有的学校对思政课老师边缘化,并没有把思政课老师当成专职教师对待,而是让思政课老师承担大量学生日常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分散老师精力,使思政课老师难以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势必影响思政课实效性。
互联网凭借自身优势和特点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网络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式的,更多的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需要的信息资源。今天,借助互联网平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悄然无声,网络上的虚假内容,一定数量的杂音和负面信息很容易扭曲学生的价值,无疑加大了思政课教师工作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面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辩明是非的方法,并用学生喜欢的平等的交流方式来为学生正确处理网络杂音和负面价值观提供指引。
通俗地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门课,是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门课,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的一门课,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一门课。作为思政课教师,仅仅从理性的角度形成这些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内心深处萌生出一种家国情怀,一种立德树人的情怀,产生强烈地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毕竟思政课教材是唯一一门经过党中央常委们审核的教材,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的地位不容置疑。当前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相政课理论课责任重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纯的是一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也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传道授惑课程,而是一门兼具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课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可靠接班人的课程,是一门关系改革开放方向,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课程。思政课老师不仅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乃至成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科学的属性,是一门集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课程。其思想性强就意味着上这门课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而要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讲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思想性,解决学生的知识困惑更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强表现在这门课必须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开展。这门课是为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强在于这不是零星知识点的讲解而是要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体系,更是要讲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课程。这门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老师应当具备过硬的理论功底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就是要把国家意志与学生需求有机统一。也可以说这门课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四信”,即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增强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最终是要帮助大学生在心中慢慢形成“我要成为一个有着上述‘四信’的人”,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做到“常训常新”。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主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发挥了示范作用。这种集中培训,保证时间,保证内容,对老师的业务提升很有帮助。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做的高端报告不仅可以拓展思政课老师的视野,也能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这些都可以直接反映到思政课的教学中。老师们也可以在感受专家们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高度的理论自信的过程中看到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思政课老师经常参加业内培训和交流,是从外部条件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教师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而言,上好课就是要读经典、读教材、读学生、读社会热点。特别是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老师更应尊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掌握其理论体系,并能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去分析现实。在教育方法上,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除了“传统的显性课堂+活动引导教育”外,还可以辅之以“校园文化制度+环境氛围上灌输”的隐性教育。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还得广泛阅读,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便于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找到共同话题,建立良好互动平台。同时,思政课老师还要关注时事,并能对热点深挖,最好能形成科研,这样才能讲出思想,讲出深度,讲出逻辑、讲出特色,讲出学生想听的。只有学生愿意听,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才有达成的可能。思政课老师只有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才能讲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从而说服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提高授课的艺术性,注重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示内容。内容与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再好形式呆板也会埋没内容的光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而言,有必要借助艺术的方式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把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国家的发展道路、我们党的治国理念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在课堂中,老师风趣的语言,可以大大提升听者的关注度,听者还不会觉得累,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助于让深刻的内容一下入脑入心,进而引发思考,达到效果。老师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活动都是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有效手段。
4.在具体授课时,联系实际,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这里的实际包括所在学校的特点,也包括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变与不变体现在四个结合上:在教学内容取舍上做到规定性与自选性相结合;在讲解过程上,做到逻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表达风格上做到严谨性与活泼性相结合;在师生互动上做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特,与网络接触的时间比较早,具有强烈的敏锐性和开阔的视野,且对于新鲜的事物均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充分渴望教师的尊重,渴望表现自我,受到关注。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感不仅有知识层面的,还有能力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因此思政课老师还需要回应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
在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思政课老师有责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人文精神去感化学生,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刘贵芹: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下课的获得感.
[3]艾思林: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第73、74期研修班上的讲话.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