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力 刘 洋
(1.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习近平同志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并且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师声声势浩大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自身修养,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对于开展好“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
1.优秀传统文化是“三严三实”的文化渊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传统文化,也在讲话中多次借用古人智慧,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具有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正是这样一种修养造就了他伟大的人格。“三严三实”的提出与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修养不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严三实’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完全可以看作是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因为‘三严三实’本来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之道’。”[1]“三严三实”的六个条目我们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其渊源。先看严以修身。前秦大思想家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可见古人十分重视修身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作用。再看严以用权。先秦大思想家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就已经看到使用权力的方式对于权力本身的效力会有很大影响,错误地使用权力就会失去民心。再看严以律己。《诗经》指出:“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三国时期政治家刘备提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宋代哲人林逋说:“律己足以服人。”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能克己,方能成己。”可见“律己”其实就是“成己”。再看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国语》指出:“华而不实,耻也。”汉代哲学家荀悦指出:“事实则功立。”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指出:“古人皆是明实理、做实事。”明代哲学家洪应明指出:“立业建功,事事要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可见做事、创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一个“实”字。最后来看做人要实。孟子说:“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汉代哲人王符指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哲学家潘府指出:“无实之名,祸之门也;无名之实,福之基也。”可见为人只有“实”才能获得成功,做人太“虚”就会务虚名而招实祸。
2.“三严三实”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提升。首先,“三严三实”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做人观”的创造性继承与提升。“三严三实”中关于做人的主要有三条: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做人要实。对于党政干部来说,做人是第一位的,所谓“邪人行正法,正法亦是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是正。”制度再完善、监督机制再完备也总会找到漏洞。只有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提升做人的境界,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其次,“三严三实”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做事观”的创造性继承与提升。“三严三实”中关于做事的主要有两条:做事要实、创业要实。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或是个人虚荣,搞一些面子工程,而不管实际效果,结果造成巨大浪费。“三严三实”向他们敲响了警钟,再这样华而不实的做事就会下课。最后,“三严三实”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力观”和“反腐观”的创造性继承与提升。“三严三实”中关于做事的主要有一条:严以用权。权力乃天下公器,本应该用来造福百姓,在某些腐败官员的手中却变成了为满足个人一己之私的工具。提出严以用权就是要还权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1.挖掘“三严三实”教育的历史深度。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开展“三严三实”教育,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对于严于律己,还是踏实做人为官,都有宝贵的探索,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只有继承这些宝贵的财富,我们才能做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从而有效避免前人的覆辙,做得比前人更好。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只有把握好今天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的历史方位,我们才能认识这一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开展过多次党内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是在中国梦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将实现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展的,这样我们就能认识到这一教育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国梦扫清障碍,鼓励全党干部在这一关键时期鼓足干劲圆满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2.夯牢“三严三实”教育的文化厚度。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是一种制约政治发展的深层因素。“三严三实”教育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三严三实”教育的成效如何也取决于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的理性自觉。党员干部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具体的人,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国民性格等等,就不能对症下药,难以取得长效。
3.拓宽“三严三实”教育的视野广度。习近平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没有深邃的历史视野不行,没有广阔的世界视野也不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开阔我们的历史视野,扩展我们的世界视野,让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打开视界,使得教育活动既有历史性、长效性也富于时代性、先进性。
4.提升“三严三实”教育的实践效度。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世界潮流风起云涌,风云变幻,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挑战和发展机会都是空前的。开展“三严三实”就是要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效度,具体来说就是提升我们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和抵御诱惑的定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一个好的立足点,让党员干部从历史的高度把握好机遇迎接好挑战,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以革命领袖为榜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党员干部可以从革命领袖的传统文化修养中得到启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既是革命的指导者,也是具有崇高品质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个人修养上也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传统文化对于提高这些革命领袖的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理念塑造了中共杰出领导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意识坚定了中共杰出领导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2]革命领袖们善于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党性修养,他们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
2.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针。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复兴之路展览参观时指出,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这个民族复兴就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他多次引用了中国传统的一些格言名句,这些引用就是一个方向,一个指引,一个向导,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意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引用传统名言能起到振奋人心的重要作用,也是对优秀的中国人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继承。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看不清,看不透,闹不明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民族的高度,站在国家复兴的高度,学习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讲话精神,以他讲话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为方向,更加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加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作用传统文化的能力,更好的为当前的工作服务!
3.从个人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反过来又为指导实践服务。“‘三严三实’与日常生活 、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具有实用性。”[3]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传统文化既是古圣先贤的创造,也指导了国人的活动,有一种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困境时,不妨读读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典籍,里面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面对民族危机,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激励了仁人志士。困难时,天将降大人必劳心苦力,鼓舞了与困难斗争的勇气。生活处处有文化,处处可以实践传统文化。
[1]朱汉民.“三严三实”与中国文化的“内圣外王之道”[J].船山学刊,2017,109(3):5-6.
[2]鲁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78-79.
[3]黄明理、管爱华.“三严三实”: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时代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34(5):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