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2017-04-13 07:28邓丽群王玉珏
关键词:公平改革思想

邓丽群,王玉珏

(四川理工学院a.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邓丽群a,王玉珏b

(四川理工学院a.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治国理政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做出全局谋划,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回答,从理念层面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正本清源,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向、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任务方向;高等教育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与制约,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公平,在注重机会公平的同时,更要坚持补偿原则,提高贫困地区和人群的高等教育入学数量与质量,通过公平的高等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指导下,相应政策制度得以制定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通过思想、制度、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效显著,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显现,人民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充分彰显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政治价值在于凸显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术价值在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的有机结合;时代价值在于对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做到了释疑解惑。

习近平;高等教育;教育方向;教育改革;教育公平

一、引 言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高等教育。2016年,他在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指出:“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1]。同年,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2]可见,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高度肯定,将高等教育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希望。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他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治国理政实践,聚焦于高等教育时弊,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精辟论断,进行了全局谋划,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思想、制度、实践三位一体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故此,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做出责无旁贷的学理回应。但是,相关研究明显薄弱,在CNKI数据库中,以“习近平”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70455篇文章,其中,2012—2016年分别为874篇、7342篇、14108篇、18059篇、20832篇。可见,关于习近平的思想已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是,以“习近平”和“高等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仅获得298篇文章,且具体研究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学理文章寥寥。因此,学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该将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作为研究的着力点,认真学习,系统研究,从而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积极的理论贡献。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及其论述,并借鉴吸收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进行研究。

二、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高等教育最为本质和核心的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实质就是高等教育首先要确定和明确方向,这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原点和基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所在。习近平系列讲话对此做出明确的回答,做到了释疑解惑、统一思想、正本清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前进与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阶级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都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从属于统治阶级建构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成为这一社会进行统治的重要工具”“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3]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如果政治素养欠缺、政治理想偏误,可能蜕变成所谓的面黄心白“香蕉人”,既让高等教育失去其价值与功能,也对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更是贻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不可动摇。对此,习近平高度重视,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做出全面具体的阐释,筑牢了我国高等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堤坝。

关于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问题,习近平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此做出明确全面的阐释。习近平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从高等教育的任务角度,旗帜鲜明地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既是对高等教育的政治要求,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政治思想基础。高等教育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此,习近平做出系列的具体阐释与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核心和关键在于加强和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而且只有通过坚持党的领导来实现,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执政党。在高等教育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高等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才的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三是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委领导,通过党委领导来具体实现。习近平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2]高校党委主体责任的明确,是对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有力地强化和保障了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落实与贯彻。同时,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党委领导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2]事实上就是要求建立高校党委和地方党委联动的“大党委”格局,这对高等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向

从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充满动荡曲折。建国初期,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口号下,我国高等教育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模式。“文化大革命”十年,高等教育成为重灾区,陷入瘫痪状态,直到1977年才恢复高考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态势上有的地方或高校呈现出盲目学习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倾向。固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他者的先进经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但仍然要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路。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4]。2016年,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

“不会有第二个哈佛”就是强调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不是脱离于现实的抽象想象,而是根植于国家、社会、人民的社会实践,高等教育规律既具有一般性,更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先进的教育经验,但更要立足中国实际办高等教育。从历史传统的角度看,我们必须要继承延续中华民族先贤的教育思想的智慧与精华,这既契合教育主体的心理认知,也展现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从现实基础来看,中国没有经历西方长期近代化的历程,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比西方高等教育更为复杂。“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不仅是前现代化社会的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社会的问题,甚至有后现代化社会的问题。在其他民族那里,不同历史阶段才会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现实中同时存在。在这里时空转换,长期的历史在中国现实中压缩为同时的空间存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必须立足于其上的社会实践基础。”[5]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国情,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高等教育的质的规定和迫切的现实诉求,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遵循规律,立足国情,实现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办学模式、教学理论,实现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与价值。

(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任务方向

坚持和做好“立德树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根本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首先就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2013年教师节之际,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习近平要求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2016年4月,习近平在给清华大学的贺信中要求:“清华大学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2016年,习近平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

对教育要“立德树人”的反复强调,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希望。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时代价值、实施路径等内容,习近平所做出的精辟论断,学界也做出了大量的阐释与反思。结合高等教育现状,笔者以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切中当前高等教育的时弊,与其它各级教育相比,高校真正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更加任重道远,更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更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指导思想。通俗言之,“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实然状态观之,高校在“立德树人”上具有显性的不足。从理论形态讲,高校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位居首位;但是,从对高校的定性定量评价来看,科学研究更为重要,高校排名、升格更名、专业设置、硕士点博士点审批、社会知名度等高校关注的焦点,无不以科研成果为中心,造成高校各种资源主要向科研倾斜,教学的主体地位相应弱化。在此之下,教师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到科研之上,职称晋级、薪酬奖励、荣誉获奖、社会认同等都以科研为基础或核心,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鸡肋”。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当教学失去教师的认同,教师教学的责任心、道德感、关注度减退,不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技巧,不再以身作则生成德行示范力量,只是机械完成教学各环节工作。此种状况下,“立德树人”具有沦为空谈与想象的可能。可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亟待优化和强化。

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育人,高等教育必须以习近平“立德树人”为高校立身之本和根本任务的思想为指领,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进路,做到“立德树人”的理念、制度、实践三位一体,真正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这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对高等教育的时代诉求,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正确方向。

三、高等教育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并非新鲜的话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变革之中。“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分别为1949—1966年高等教育事业基础奠定时期、1966—1976年高等教育事业徘徊时期、1976—2016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时期。”[6]但是,像习近平这样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并在系列讲话中对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具体明确的指示则鲜见。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体思想之一,为切实推动改革,专门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做好顶层设计,部署落实改革事宜。在此之下,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题中之义,也在理念和实践层面蓬勃展开、持续推进,成效显著。

(一)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思想述要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针对高等教育,更是明确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最高层面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方向、明确内容。

其后,习近平多次就高等教育改革发表讲话,针对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内容。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4]在2014年8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总体上看,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7]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8]。

概括起来,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思想的要义是:一是强调高等教育不能故步自封,必须持续不断进行改革,要成为教育系统改革的排头兵;二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理顺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政府对高校要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三是高等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不能满足于修修补补,要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改革;四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二)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思想的实践贯彻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着眼于高等教育的前瞻性。既体现了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12月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6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9]。在习近平思想引领下,高等教育改革在政策层面出现了鼓舞人心的进展。

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政法〔2017〕7号)下发。该文件着眼点在于“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10]。《意见》从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八个方面和二十个部分对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国家层面的宏观设计和指导。

仔细审视和解读《意见》,其核心要旨在于政府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通过解除体制机制的束缚,让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据自身实际高效高质开展各项工作。的确,从高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其最大的体制机制壁障就在于政府统得过多、管的过死,政府相关部门往往把高校简单作为下属机关进行管理,一些相关的政策规定不符合高校实际,外行管内行的情况较为突出,在相当程度上限制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现阶段,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办学方向、规模、形式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管理权,虽然政府能够总体掌控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对高校管理过死的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高校自主发展与改革的效率”[11]。从《意见》来看,除去政府保持必要的宏观统筹事项,如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权等,将学科专业设置、职称评审、岗位编制、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高校迫切渴望拥有的人财物权限下放给高校,高校在最大限度上真正获得办学自主权,这应该是我国高校改革里程碑事件。随着《意见》在高校的落地落实,必将充分调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实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反思

1.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立足中国实际

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思想内含辨证的科学思维,在保留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优点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全面改革,既看到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也直面高等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让高等教育改革成为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体。这既是对高等教育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高等教育现实的关切。事实上,作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位居于观念的层面,而观念是否科学既取决是否对现实准确的把捉,更有待实践检验。

在论及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改革时,有些认知值得我们警惕。如以西方高等教育为标杆,认为高校应该是完全独立,不受政府制约的独立实体,进而批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只是“打补丁”,是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进而否定高等教育改革。这种论调往往披上忧国忧民的外衣,枚举一些看似有力的事例进行论证,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如以“钱学森之问”为借口,否定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科学研究能力;又如以西方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所谓的独立人格,动手能力强等,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则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优秀的大学生都愿意出国留学等,论证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差,认可度不高,在否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要求移植西方的高等教育制度。且不论这些认识的用心,单从事实层面来看就违背实际。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科技能力显著提升,在军工、航天、互联网、高铁、通讯、设备制造等诸多重要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日益成为也必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支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和时代使命,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成功的现实力证,其它论点不再批驳,但是,全盘否定中国高等教育的论调可以休矣。

事实上,任何优秀制度的生成都离不开其历史传统与现实实际,西方高等教育制度亦是如此。如美国高等教育的名校多为私立大学,与中国的大学有质的差异,无视差别,在中国高等教育推行其体制机制,定然水土不服,其后果也不堪设想。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以立足中国实际为主,借鉴他者为辅,这既是科学的态度,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正确的方法论。基于此,在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思想时,方能深化认识,并将改革的视角放置于我国的现实土壤之上,着力分析高等教育的现实状况,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提高高等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办学自主权后高校的角色与作为

笔者认为,习近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思想最为有效和有力的落实体现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发。高校和学界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关键要素之一在于调动高校活力,“30多年的改革经验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缺少的不是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而是基层的活力,重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强化大学自身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意见》立足高等教育实际,对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厘清,政府的角色主要定位为宏观管理者和服务者,高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质的提升,这既是对理论界和高校诉求的回应,也是破除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藩篱标志性事件。

政府放权,高校能否有效运用获得的办学自主权就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因素,换言之,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执行主角,这就要求高校转变观念,以主体的身份进行教育改革。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的工作的历史惯性是对政府政策文件的具体贯彻与执行,缺乏改革“主人翁”的思想观念,等靠要现象明显。“高校的改革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和路径依赖,只是一味响应政府推动的改革而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少持久的改革动力。也就是使改革成为完成政府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我要改革’”[13]因此,高校切实加强对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研究,要深刻认识到“从内部进行、从自我进行,应该是这一次高校深化改革的使命、意义和路径所在。”[14]笔者以为,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和进路在于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高校应该依据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校实际,认真调研,大力推进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对学校的人事薪酬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进行“废改立”,真正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履行高校职能,实现高校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四、高等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追求,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习近平高度重视和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他发表系列讲话,明确了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目的、措施、途径等诸多内容。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契合当前实际,抓住问题关键,耦合公平理据,通过政策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取得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一)习近平高等教育公平思想概述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中,高度强调公平问题。2013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15]2014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表讲话。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6]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讲话中指出:“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4]2015年10月,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17]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8]

总结和梳理习近平关于教育公平讲话精神,其主体内容包括:一是教育要惠及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通过教育提升能力,获得出彩的机会;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着力对贫困地区和人群进行教育精准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是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切入点。这些思想内容,虽然是对教育公平的整体认知和指示,但实然地指出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目的和举措;同时,这些思想具有深厚合理的理论依据,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方针。

(二)习近平高等教育公平思想的理据

对于教育公平,笔者赞同王善迈的界定,他认为教育公平指“适龄儿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并向弱势群体倾斜”[18]。此概念实际指出教育公平的两个核心原则:机会公平和扶助弱者,暗合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Rawls)的正义(即公平)的原则。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提出公平的两项基本原则:自由权利优先原则和差异原则。自由权利优先原则的核心就是机会公平,差异原则主要是对弱者进行补偿和保护。机会公平符合人们对公平的普遍认知,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差异原则往往容易受到误解,甚至认为对弱智的补偿和保护是在破坏和损害机会公平原则。实者不然,罗尔斯极为重视和坚持差异原则,他阐释道:“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19]理论形态上,教育公平可界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指受教育者权利和受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指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结果公平指教育质量公平”[18]。以之审视高等教育,三者均存有问题。

从权利和机会公平角度而言,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最为突出。该问题的实质就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在各省市区招生名额划定标准中,事实上的依据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多寡,换言之,该省市区高校众多,招生名额就多,忽略了考生数量这一更为关键的要素,造成各省市区考试入学的不公平。同时,就各省市区而言,虽然划线录取貌似公平,但实者不然,在“虹吸效应”作用下,中学的优质资源不断向城市的名校流动,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考生入学呈现突出的“马太效应”,城市名校的考试入学率高、质量好。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逐渐得到社会力量的重视,民办中学不断涌现,其中的佼佼者硬件条件良好,高薪聘请名师,遵循市场规律进行办学,其高考入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但其动辄每年几万的学费实际上考核和衡量的是学生的家庭出身,实然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入学差距,机会公平的裂痕更加凸显。以此观之,家境、户籍成为学生能否步入高校,尤其是步入重点大学的极为关键的隐形要素,入学机会公平成为显性规则下的顽疾与壁障。

从过程公平角度考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明显。过程公平考量的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高校分化明显,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发达地区高校和欠发达地区高校的软硬件资源差异显著,尤其是在优质教师方面鸿沟巨大,且呈现差异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以至于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无奈明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同时,重点高校获得国家的经费等投入力度大,发达地区的普通高校获得的地方支持力度大,造成了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资源严重匮乏,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愈加滞后,高校之间资源配置分化生成教育质量优劣的事实,普通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不高,成为学生及家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社会问题,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被悬置和异化。

从结果公平角度探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更为直接展现。在普遍意义上,学生就读高校的层级和质量与其就业成明显正比关系。用人单位,尤其是好的单位更倾向著名高校的毕业生,甚至将毕业学校作为入职定位门槛,通过技术性手段得到落实,且此种作为,政府也无法监管。此外,从学生就业的发展来看,所读高校自然存续的学缘也成为其事业推进的重要因素,现在盛行的校友会就是明证,名校的校友会成员层级更高,社会资源丰富,毕业生进入工作地所在的校友会,其就读学校蕴含的价值和效能得到明显的彰显,成为结果不公平的进一步延续和证明。

依据教育公平理论分析现实,高等教育公平存在问题毋庸置疑。发现问题只是开始,分析原因当是关键,解决问题方是目的。那么,高等教育公平出现问题关键原因何在?从表象上看,高等教育公平与经济发展相生相伴,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给人以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公平的错觉。事实上,教育公平出现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的失衡与不合理,其背后是教育取向和教育政策的偏误作祟。“高等教育公平在现实中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主、人权意识的普及和决策者的公平价值取向,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0]教育作为政府应然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公平实现程度与政府息息相关,对此,政府并不讳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21]因为政府拥有和掌握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权力,通过政策的实施进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机会分配公平失衡根源于中国转型期的体制机制问题,该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体制机制革新”[22]。

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分析,可以清晰明确地看出,习近平高等教育公平思想强调教育要惠及每一个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贫困地区和人群进行教育精准脱贫,做好招生考试制度等顶层设计,就是实实在在遵循和践行机会公平和差异补偿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具有正确的理论底色。弥足珍贵的是,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和凸显教育补偿,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高等教育高度关切,要求补齐这些地区和人群的教育短板,体现当前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习近平高等教育公平思想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进程。

(三)习近平高等教育公平思想的实践成效

从实践层面看,习近平高等教育公平思想得到有效的贯彻于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到位、措施得力,进程加速,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不断提高高考录取率,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提高

与初等中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资源明显稀缺,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小,从普遍意义上而言,提升高考录取率,提高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几率,就成为落实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现实体现。查阅教育部公布的高等教育的相关数据发现,2012年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明显,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人进入高校接受教育。一是高校数量增加明显,201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790所,2016年达到了2879所,增加了89所;二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稳步提高,2012—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0.0%、34.5%、37.5%、40.0%;三是高等教育总规模大幅度提高,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2015年升到3647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22万。从这三项核心指标看,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逐年明显提高,成为高等教育公平发展与效果的直接证明。

2.落实补偿原则,不断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高考录取质量和数量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86]号)下发,教育扶贫工作实施范围是连片特困扶贫地区,强调要“提升片区高等教育质量”、“加大高等学校招生倾斜力度”,并从经费、人才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下发,从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五个部分和十八个方面具体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全面优化和改革,明确规定:“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从国家制度层面进一步确立落实教育公平的补偿原则。

为此,国家对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完善,针对贫困地区和人群专门实施了“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主要由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核心目的在于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让更多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负责实施,在不降低其录取率前提下,国家增加其招生指标,招生增量面向中西部省份,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数量。这两项计划明显提升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的质量与数量,成效明显。2017年,教育部负责人就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答记者问指出:2012年以来“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实施区域覆盖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计划由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17年的6.3万人。”“五年来,专项计划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27.4万人,初步形成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入学机会公平。”[23]

五、结 语

笔者认为,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向、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任务方向;高等教育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与制约,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公平,在注重机会公平的同时,更要坚持补偿原则,提高贫困地区和人群的高等教育入学数量与质量,通过公平的高等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一是从政治价值而言,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彰显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保障了教育方针的落实,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道路,明确方向,为高等教育完成时代使命和实现价值奠定了厚重的政治基石。同时,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实直接体现,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蕴含着强烈的“人民性”,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教育公平的孜孜追求,体现了高等教育惠及每一个人的强烈诉求与期冀。二是从学术价值而言,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的有机结合。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模范展现,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内在逻辑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在于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中国实际,不能脱离实际而虚幻空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4],不能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不能用静止的观点而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取弊存利,改革创新。在具体方法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展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从实践和理论上保障了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三是从时代价值而言,当下中国,世情、国情日新月异,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急剧变化,倒逼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并推进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但理论上如何认知?实践上如何操作?这不仅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话题,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的时代难题。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就是对之做出的战略决策与明确回答,做到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释疑解惑,明确认识,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凸显高等教育的效能与价值,实现国家、高校和个人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共赢格局。

总之,学习研究和贯彻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必须深刻、准确认识到其理念根植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实践,立足于国家民族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内含科学的哲学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实事求是地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为指领,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让高等教育成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支撑点及推进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N].人民日报,2016-04-23.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4.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05-05)[2017-06-13].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

[5]黄云明.窦星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79.

[6]李硕豪,陶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回顾与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7(3):1-9.

[7]习近平.习近平:共同为改革想招 一起为改革发力[EB/OL].(2014-08-18)[2017-06-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18/c_1112126269.htm.

[8]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9-10.

[9]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 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10.

[10]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17-04-05)[2017-06-1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7049/201704/t20170405_301912.html.

[11]陈宇航.程瑞.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转变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19-22.

[12]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5):1-10.

[13]张应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反思和再出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40-155.

[14]程海波.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6(7):12-18.

[15]习近平.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9-27.

[16]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2014-06-23)[2017-06-13].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6/23/c_1111276223.htm.

[17]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EB/OL].(2015-10-19)[2017-06-13].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76/201510/t20151019_214051.html.

[18]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3-97.

[19]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7.

[20]秦苏滨.高考录取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之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6(11):130-133.

[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7-06-1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2]陈文,宋小娇.高等教育公平补偿政策优化前瞻——以农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政策为例[J].江苏高教,2015(1):14-17.

[2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答记问[EB/OL].(2017-05-10)[2017-06-1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705/t20170510_304227.html.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责任编校:万东升

A Study on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

Deng Liquna,Wang Yujueb
(a.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b.School of Marxism,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 643000,China)

With an eye to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governance of China,Xi Jinping’s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stick to issueoriented principle,have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give a definite answer to the essential and core questions:for whom the people is cultivated,what kind of people is educated and how to educate people.Hence,his thoughts radically reform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theory level and become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higher education.The essences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 are as follows:higher education must stick to correct direction,i.e.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socialism,the orientation of operating colleg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task orientation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comprehensively deepened reform must be carried out for higher education,through which the shackles of the pres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 broken and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 operating colleges must be stimula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must greatly promote equality and justice and further stick to compensation principle to increase the enroll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oor regions and reduce or avoid transmission of poverty.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systems have been set up and implemented in practice.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y,system and practice,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witnessed great achievements and its function and role have become more prominent.Therefore,people’s satisfaction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These great achievements fully show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The political value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 is that it highlights socialist attrib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embodies the Communist Party’s tenet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Its academic value is that it embodie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a’s reality.Its time value lies in it has a top-level design for and clears up doubts and confusion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Xi Jinping;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orientation;education reform;education equality

G640;G641

:A

:1672-8580(2017)05-0057-14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5XK039)

邓丽群,副教授(Email:7259857@qq.com)

王玉珏,博士,教授(Email:wyj777805@163.com)

DOl:10.11965/xbew20170504

猜你喜欢
公平改革思想
公平对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怎样才公平
思想与“剑”
笨柴兄弟
改革之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公平比较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