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云 辽宁省阜蒙县十家子镇畜牧兽医站 123117
浅谈鸡新城疫的综合防制
赵 云 辽宁省阜蒙县十家子镇畜牧兽医站 123117
鸡新城疫(ND)又称亚洲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生产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该病的病原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核酸为单链RNA,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300纳米。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它能够在9~10日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中进行增殖,在鸡的胚胎细胞上进行繁殖。该病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较强,对热的抵抗力比较弱,室温下能够存活1周,56℃能存活30~90分钟,4℃以下能存活1年,-20℃以下能够存活10年,一般的消毒药都能将其杀灭。
鸡、火鸡、珍珠鸡及野鸭对该病都有易感性,自然条件下鸡最易感。各种年龄鸡的易感性也有差异,幼雏和中雏的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的鸡较低,水禽对该病有抵抗力。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的粪便及口腔黏液,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是主要传播媒介。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易流行,污染的环境和带毒的鸡群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常见原因。感染后症状出现的早晚和毒株强弱、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种类、免疫状况、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易感鸡群一旦被速发性嗜内脏型鸡新城疫病毒污染,可迅速传播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0%以上。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他疾病存在抑制ND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而呈现非典型症状和病变,发病率和病死率略低。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人工感染为2~5天。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或慢性3型。
(1)急性型。鸡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
(2)急性型。病鸡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有渴感,精神萎靡,垂头缩颈或翅膀下垂,状似昏睡,鸡冠及髯渐变暗红色或暗紫色,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呼吸困难,有黏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喘鸣声或尖叫声。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内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后期排出蛋清样的排泄物。
(3)亚急性或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天死亡。该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
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是由于雏鸡的母源抗体较高,接种新城疫苗后不能获得坚强免疫力,或因免疫后时间较长,保护力下降到临界水平,当鸡群内本身存在NDV强毒循环传播,或有强毒侵入时,仍可发生新城疫,症状不典型,仅表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产蛋鸡表现为产蛋下降。
该病的主要病变是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系统肿胀、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明显。嗉囊内充满酸臭味稀薄液体和气体,腺胃黏膜水肿,其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这是比较特征的病变;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器官出血或坏死,周围组织水肿;肺有时可见淤血或水肿,心冠脂肪有细小如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肝、肾无特殊病变;脑组织学检查时可见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病变。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时,其病变不典型,仅见黏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直肠黏膜和扁桃体多见出血。
对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主要依靠预防。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采取全进全出和封闭饲养,严格防疫消毒制度,建立科学的、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种类及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坚持定期的免疫检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一旦发生非典型ND应立即淘汰病鸡,全群紧急接种3倍剂量的(IV)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I系活毒疫苗。对发病鸡群投服多维和适当的抗生素可增加抵抗力,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一旦发生该病,首先将病鸡及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病变的内脏焚烧或深埋处理。封锁鸡场,彻底消毒环境,进行I系苗加倍剂量的免疫接种。严格隔离雏鸡,避免I系苗感染雏鸡。待最后一只病鸡处理2周后,并经严格消毒方可解除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