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
谭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加之旅游管理专业是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教学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充分保障实践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和完成,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基本保障、教学质量保障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来构建保障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一)本科院校办学的需要
在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实行,)》中,把“实践教学”设定为“专业与课程建设”下的二级评价指标,明确和凸显了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框架中的地位。
从“外语+专业+技能”到“外语+专业+技能+创业素质”,作为一所正努力成为“国际应用型人才理念”倡导者的民办本科院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定位于应用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实践教学的效果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也决定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非常有必要。
(二)专业定位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是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按期有序开展、高效保质完成,同时推动实践教学创新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完善教学制度、加强教学管理。
(三)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我国旅游业在近十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开始进入到了旅游发展的较成熟阶段,无论从行业提供产品的形态还是服务类型和质量方面都需要大幅度地提升,在此背景之下,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过去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可能仅仅在某一方面比较擅长,例如语言、技能或者理论知识等等,由于行业的日渐规范和成熟,有理论基础、熟悉旅游行业、掌握过硬专业技能、懂管理知识和能迅速适应社会身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成为了旅游企业青睐的对象。
而经济新常态使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需求都出现了一定的转型升级趋势,即旅游新常态。在旅游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趋势日益增强,旅游新产品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等旅游信息化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日益频繁,这些新的变化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具有更加综合的跨界知识能力,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时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以及更强调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根据保障目标和保障对象的不同,保障体系可以分为基本保障、质量保障和参与度保障三个部分,它们在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不同的保障作用,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一)基本保障
基本保障主要是确保实践教学能够开展和有序完成的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参与形式、持续时间长短、教学地点等差异,但不管哪种实践教学方式都需要占用教学时间,学校是否愿意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多少课时,这非常重要;有些实践环节需要具体的器材和设施设备的支持,或是营造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因此还需要学校投入经费来购买相关器材,改造或新建旅游相关实验室。因此,基本保障主要是指时间、经费方面的保障。
(二)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主要指通过设定质量评价指标,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其基本理念是对学生负责、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从实践教学过程来看,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能学什么,师资队伍决定了学生能学成什么样,实践教学平台则是理论指导生产的场所,而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特点则决定了必须要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这几个因素共同构成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参与度保障
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不仅决定教学活动的完成情况,还会影响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参与度主要来源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和态度,参与度也会受到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影响,而顶岗实习中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本保障的构建
1.时间的保障
有不少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已经从教学研究型大学或教学型大学转向了应用型大学,但办学观念并没有随之而发生改变,仍然以理论性教学为主,即便是强调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专业也是如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安排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分配合理的课时数量,不能挤压和侵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一般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能达到1:1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2.经费的保障
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少实践环节在普通的教室中是无法完成的,比如专业认知环节需要由老师带学生到酒店或景区参观,服务技能学习必须在模拟的酒店实训室或酒店真实的服务场景中开展,顶岗实习必须在酒店、旅游景区或其他旅游企业中进行,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实验室的建设、相关器材的采购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尤其作为没有财政拨款支持、自负盈亏的民办高校,各项经费的支出都比较固定且审批比较严格,往往在这方面的开支预算较少。因此,学校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地位,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经费的预算,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质量保障的构建
1.课程体系优化
笔者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时统计与分配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课程体系主要存在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不连贯、课时偏低等问题。旅游新常态所导致的旅游企业转型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源结构变化等都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在借鉴“康奈尔模式”和“洛桑模式”基础上,可采取大幅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优化实践教学课程、革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连贯性等方法来优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是强调应用和实践的专业,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旅游管理理论素养,还应有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阅历和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实践教学比较成功的瑞士洛桑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等院校,其专业教师都具备旅游企业的实际从业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相较之下,国内不少院校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都是“学校-学校”的培养模式,即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很少有或基本没有一线工作和管理经验。而在高校现行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下,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囿于学历也无法通过招聘成为院校的专职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是邀请行业的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学生举办主题讲座,或聘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走出去”是让专业教师到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挂职锻炼,或深入一线工作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产品研发、关键技能应用,或担任管理职位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推进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
3.实践平台的搭建
实践平台主要由理论应用平台、技能模拟平台和综合能力应用平台构成:①理论应用平台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主要是各种专业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的机会,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鼓励有余力的同学参加各种专业综合技能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来提升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技能模拟平台是不同程度模拟仿真环境的校内实训室,可满足大多数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经营环境,分析和解决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常见问题;③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则需要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来得到实现,由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轮岗的机会,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感受旅游行业的真实情况,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渠道。
4.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实践教学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可从课程设计、教学成效和教学规范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学院拟定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分细则,由任课教师、同行、督导和学生四方来根据细则打分,以体现评价的客观和公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评价也应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完成具体实践课程后及由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再结合笔试、口试、技能操作展示、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报告、项目策划书和专业竞赛成果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参与度保障的构建
在校完成的实践教学,学生的参与情况是比较好控制的,但动辄4-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长时间脱离学校和老师的监管,无论是参与积极性还是实践效果都难以保证。因此,以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实习,从确定实习方式和实习单位、分派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实习情况跟踪与反馈、综合的实习评估、实习鉴定的撰写到实习总结,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带队老师、辅导员和企业衔接人员应联合进行全程、全员、全面的控制和监管,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工作行为,确保学生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1]何建伟,赵新建,章牧.旅游管理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79-85.
[2]景刚,耿慧敏,于善波.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7):123-125.
[3]王坤,余宏亮.大学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134-136.
[4]刘长生,简玉峰.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试试效果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20(1):42-48.
责任编校:徐向阳
G642
A
1009-8534(2017)01-0151-02
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湘教通[2013]223号494)成果。
谭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