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民居庭院空间景观化建设策略研究
——以苏州穹窿山上泾村为例

2017-04-13 09:30张珈玮秦振兴黄耀志
关键词:庭院民宿景观

张珈玮, 秦振兴,黄耀志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风景区民居庭院空间景观化建设策略研究
——以苏州穹窿山上泾村为例

张珈玮, 秦振兴,黄耀志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以苏州穹窿山风景区上泾村民宿庭院为例,分析了民宿庭院景观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上泾村庭院现状调研及环境分析,在庭院围合界面、空间组织、软质材料运用、功能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设策略。

风景区;民宿庭院;景观化;功能更新

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以地域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为依托的民宿游已成为一项新的旅游业态。在欧美旅游业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民宿逐步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场走向景区,形态万千且别具特色,成为区域性旅游品牌和核心吸引物的重要构成[1]。当下中国,民宿产业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与景区与乡村农业的多路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肩负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强村惠民的重要功能。合理的民宿规划建设对村庄个体而言,可以“以点结片、以片连面”带动地区产业升级、文化维育,实现农民增收;对整个地区而言,能实现品牌推广和服务支撑等多重作用,形成地区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

民宿的发展除了依赖创新的经营理念、规范的管理、精细的服务等手段,基础消费环境则是民宿的立身之本。民宅庭院作为民宿大部分活动的承载空间,其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路径是有力的竞争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乡村民宿庭院空间充斥着空间组织松散、庭院功能缺失、特色缺乏、同质化严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如何建设有特点、有内涵的民宿庭院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民居庭院空间景观化建设的动因

1.1 民居庭院旧形式与新功能的脱节

在建筑设计相关理论中,功能和形式一直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功能即空间的内容,形式即承载功能的物质形态。功能作为空间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间的形式[2]。然而,形式对于功能也有影响作用。当空间形式无法承载功能的时候,功能必定发生改变或遗失。民宅庭院是居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组成单元,也是乡村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的产物。因为民宿庭院其经营性质、功能要求、服务需求,旧有的庭院环境已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环境消费需求,也不能提供游客基本的休闲、娱乐等基本功能。必须针对旧有的庭院形式做出物质形态的改变,这样才能使功能与形式相辅相成,赋予庭院空间新的活力。

1.2 乡村旅游中游客要求的细化

在乡村旅游中,消费群体普遍有着年轻化、教育水平高、收入中等偏上等特征,他们对庭院环境的需求也较为挑剔[3]。有深度的庭院景观设计及多样化的活动承载是民宿庭院必然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景观民宿、农园民宿、温泉民宿、艺术文化民宿等特色民宿的流行,丰富了乡村民宿的功能,给民宿庭院改造带来更多的方向。如何让静谧、田园、朴素等元素融入庭院,满足游客“体验民俗、感知乡风、安隐田野”的消费所需;如何在游客要求不断细化、市场竞争激烈化、民宿庭院同质化大背景下,塑造有特色乡村风貌的庭院环境,是当前民宿庭院空间发展已不能规避的现实问题。

1.3 景区生态特色化建设的推动

庭院空间有着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从宏观方面来看,空余的庭院空间覆盖绿化、动植物物种构成景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景区等外界空间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并借助物质流与能流的链接与外界构成完整的统一体,是景区的生态化建设所不能脱离的,同时民居庭院空间又是景区形象的外化载体,是景区形象的外在窗口,承担零散游客接待、展示、向导等多重功能;从微观层面来看,庭院空间自身也是一整体,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能源多级重复利用有重要作用[5];庭院空间的自生产满足了居民日常饮食所需,能为外来游客提供特色的饮食环境和休闲空间,带来经济效益。

由上可以看出,民居庭院空间作为地域文化放映与传播的有效承载者,是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浓缩的产物,在传播地域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面对景区及游客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对庭院环境做出合理的改造建设。

2 案例区域概况及问题分析

2.1 穹窿山上泾村现状概况

上泾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穹窿山风景区邻边,东侧紧贴绕城西南线,西侧为贯通穹窿山风景区售票处的兵圣路,距离景区售票处约200m,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见图1)。村庄整体呈条块状的集中式布局(见图2),现有民居69户,共计316人;村中民居多为二层楼房,建筑外立面进行了统一的刷白处理,有着“白墙、蓝底、灰瓦”的特色,色彩简洁、明亮;居民宅前或屋后都有一处供日常活动的院子,类型多样,大致可将其细分为三类:前院后宅式的“一”字型、前院后院式的“二”字型、半围合式的“L”型(见表1)。在2012年,景区管委会为了加快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整体环境,在村中新建了污水管网、道路及路灯等配套设施,并对居民民宅的外立面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整治。

图 1 上泾村与穹窿山景区依托关系

图 2 上泾村现状布局

表1 上泾村居民庭院现状特征

近年来,村庄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景区庞大的游客资源及自身浓厚的乡村氛围,兴建了多家乡村民宿。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统一规划,多数民宿形象差强人意。在上泾村的调研中,经过对随机选取的30名游客抽样调查发现,多数游客为一次性消费,二次光顾的消费者极少,游客对民宿的环境存在较多的不满,普遍反映的问题有:庭院卫生环境差(26人)、缺少围合,没有安全感(23人)、院子中缺少绿化和休息座椅(27人)、铺装单一、庭院功能少(24人)、缺乏农家特色(29人)等。庭院脏、乱、差的环境让他们失去了逗留的心情和重复性消费的欲望;大部分村民则表示缺乏资金和统一引导是他们未重视庭院环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游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经营者不知道如何提供游客的需求。经营者和游客间的供需矛盾日趋强烈,最后导致村中民宿的消费人群日趋减少,民宿经营困难。因此有必要就上泾村庭院现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探讨,以满足游客对消费环境的需求。

2.2 上泾村庭院现状问题分析

结合游客问卷和上泾村庭院现状调研总结来看,现阶段民宿庭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缺陷。

2.2.1 围合界面缺乏,内外空间互动效果弱 上泾村民宿庭院中,普遍存在庭院开敞过度和封闭过度等两极分化的现象,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跑马”。如村内“穹窿人家”、“上泾御庄”等(见图3)都缺少基本的空间围合,主体建筑过于开放,院内铺装的水泥地单调而无特色。少量庭院墙体采用砖砌体基础加不锈钢围栏墙身,虽沟通了内外,但美观性很差(见图4)。

图 3 上泾村现状民宿庭院

2.2.2 空间组织松散,复合功能亟待增加 在上泾村中,民宿庭院普遍存在空间组织松散、功能不全面、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见图3)。除“芙蓉农家乐”零星点缀一些植被、座椅外,其它庭院功能单一,生态效益欠佳。在民宿庭院中设置品茶、赏花、垂钓等功能不但能够提升庭院可观赏性,增加人文气息,同时也能使游客了解乡村文化、生活等。

2.2.3 院落硬质率高,软性材质覆盖率低 调研发现,民宿庭院铺装硬质率较高,缺少植被点缀(见图3)。上泾村中,庭院铺装及纹饰单一,材质多以碎石和水泥铺装为主。灰暗的水泥场地占用大量景观、绿化空间,不利于雨水排放。而由于土地被征收,硬质水泥铺装过去作为晒场和储物空间的功能随之丧失,故水泥场地应植入观赏性和生态效益兼具的景观环境。

2.2.4 庭院联动较弱,整体性优势不明显 在我国民宿迅速发展过程中,其庭院主题或功能雷同现象严重,缺乏民宿产业间、庭院与景区间的互补。上泾村庭院间联动弱化主要表现为:(1)庭院间缺乏产业互补。上泾村民宿大多以餐饮为主,空间功能及环境弱,休闲功能不足,主题单一化突出;(2)庭院与景区间缺乏互动。作为景区依托型村庄,上泾村并没结合穹窿山景区发展特色服务业,缺乏游客接待、展示、向导等功能设施。

图 4 有待提升的围合界面

3 民居庭院景观化建设策略

3.1 构建围合界面,增强空间互动

3.1.1 入口空间处理 入口空间的设置为庭院“内”“外”提供了可识别的界限,是联系沟通内外空间的必要物质手段。民宿庭院入口因其入口位置不同、地形不一、服务功能差异等因素,空间元素的布局方式及类别并没有固定限制,但需要满足基本的过渡功能、商业功能和景观功能。上泾村民宿庭院入口空间的改造,可分为下面三个步骤:

首先,明确入口空间选址及尺度。庭院入口根据与外围道路接驳方式,通常设置在游客通行量较多的道路一侧,一是便于品牌宣传,二是方便游客进入。空间以不占用、不阻碍公共交通空间为前提。入口空间具体尺度需结合庭院规模来确定,以既不压抑又不显空旷为标准。

其次,构建导入性空间,增加空间引导性。入口空间的引导可以通过标志导引和环境导引相结合实现。常见的引导标志有门、匾、特色的置石以及站牌等。环境导引常通过植被、篱笆等元素围合出引入空间、铺装引导性设计等手段构建。

最后,引入景观手法修饰。景观修饰手法多样,可以在门口置两尊狮子雕塑,配几盆观花盆栽、安置几盏壁灯;也可以置些假山、景池,配合植物营造简单的开敞空间。运用景观手法修饰时,需注重空间要素安置的层次、疏密、尺度、色调,保证入口空间视觉形象突出。

3.1.2 围合界面修建 针对上泾村民宿庭院中围合界面过实或缺乏围合界面的现状,有必要根据庭院功能对围合界面进行重新修建。围合界面能形成有效的庭院边界,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便于安全和管理,能展示文化特色、体现空间序列,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民宿庭院围合界面可采用开敞式围合界面和半开敞式围合界面两种形式。

开敞式围合界面通过低矮乔灌木(如桂花、含笑、栀子、红花檵木等地域树种)、廊架、假山、特色景观小品等元素穿插组合,通过一定的景观手法,围合形成视线易穿透、景观效果好、标志性强的界壁。这种围合界面通常不需要正式的院门,空间引导性较强。

半开敞式围合界面通常由实体垂直元素构成,形式较丰富,具体根据庭院功能和需求决定。如有利用法国冬青、金镶玉竹等植被树篱构成的墙面,也有利用砖砌墙体配合漏窗(常见花窗有书条式、竹节式、定券式、菱花式[6]等)构成的墙面。相对于开敞式围合界面来说,半开敞式围合方式视线穿透效果稍弱,但整体围合感更强,比较适于需要安静环境的庭院界面的改造。

3.2 合理安排空间,实现功能复合叠加

庭院空间组织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利用景观元素组织安排好人流的导引、疏散、集聚、休闲等功能。其次,维持居民生产、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用景观手法将生活空间与商业空间有效结合,如保留日常庭院中的菜地、禽舍、水井等农家特色元素并充分利用,形成良性景观效益。最后,挖掘地域历史文脉及特色,作为特色元素融入庭院空间建设中。

庭院空间中可植入如下三类景观元素:(1)装饰美化类。如带有地域特色的农家雕塑(锣鼓、石磨盘、缸、酒桶等)、观叶或观花植被、花钵与花箱、特色置石、景池、供植物攀援的木构建等;(2)特色传承类。如保留的水井、洗刷台、鸡鸭舍、菜地等;(3)休闲休憩类。如廊架、凉亭、木质坐凳、摇床睡椅等。

在景观元素植入过程中注重意境营造。根据确定的庭院风格或主题有选择地对要素进行处理,用最能使人思想产生共鸣的意象形式进行组合,从而使各类意象要素得到抽象和升华,营造意境,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农家庭院。同时,也遵循简洁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及便于维护的原则。过多的景观元素植入到较小的庭院空间会使庭院显得杂乱无章、主次不分且不利于日常维护。

3.3 引入软质景观,增加绿化覆盖

在民宿庭院改造过程中,因其空间尺度较小,不宜设置过多、过复杂的地形。因此,常采用“半挖半填”式的地形巧改方式,结合具体功能,通过局部拉高、堆坡、挖池等手法,达到控制视线、分隔空间、艺术审美等目的[7]。在上泾村民宿庭院中,现状地形多为平地,缺乏景观艺术效果,有必要通过微地形的处理,达到商业化景观修饰的目的。

庭院中保留部分泥土空间用于栽植绿色蔬菜,其次以硬质铺装为主,软性植被为辅,适当引入亲水小空间,以此增加空间的可利用面积。常见的硬质铺装面层材料有混凝土、石材、砖材、木头等,选材简单、色彩淡雅,使铺装成为住宅和植被完美的陪衬。铺装纹饰及方法可借鉴苏州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六角式、破六方式、X字式、长八方式、席纹式、间方式(见图5)等样式。院内多采用有色小灌木植被(如女贞、茶花、金叶黄杨、月季等),适当搭配一两株乔木,达到丰富庭院色彩的目的。

图 5 常见庭院铺装样式

3.4 加强政府引导,确保区域联动发展

在民宿庭院的建设中,需要有统一的组织者和建设理念,使上下保持协调融洽。政府的统一引导与管理,一方面,可以确保民宿庭院的建设实现观念更新、资源整合、特色提炼,有更统一的经营风格与更长远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由政府牵头向社会寻找优势资源,建立起开放性、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农户”的新型开发机制,能有效的节约庭院改造开支,协调村民间的利益矛盾,实现原住居民利益最大化;最后,在地域文化的坚守和民宿庭院生态化建设层面,政府能很好地协调各利益集团的矛盾,合理保护乡村地域特色文化,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4 上泾村“芙蓉人家”庭院空间景观化建设方案

“芙蓉人家”是上泾村中较早建设的民宿之一,其西侧为通往景区入口的兵圣路,与景区隔路相望,交通十分便捷。庭院为典型的“L”型格局,其中前院长度为13 m,宽度为6.5 m,侧院长2 m,宽7.5 m(见图6)。现状庭院内部为水泥硬质铺装,无围墙遮挡,绿化缺失,在庭院的东北侧有一口水井,西南侧有两个圈养鸡、鸭的禽舍,侧院中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见图3)。“芙蓉人家”的庭院环境在上泾村众多民宿庭院中较为典型,是亟待改造的。

4.1 “芙蓉人家”庭院围合界面构造

考虑到“芙蓉人家”西侧兵圣路拥有大量的游客通行量,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方便游客进入,本案中采用开敞式围合的设计方式,将庭院入口设置在空间较为开敞的西南侧,入口两侧用红花檵木、海桐球、女贞、金边黄杨、桂花、玉兰等低矮灌木(见图7)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植被围墙,围合庭院外部空间。在入口空间处运用青色砖块构造的两层台阶与棕褐色的木质格栅门相结合形成院外与院内空间的过渡,入口的右侧以片石假山作为景墙,放置两尊石狮子作为景观点缀,构成层次分明的入口围合空间。这样的设计既便于品牌的宣传也便于游客视线的穿透,增加内外互动效果,同时不阻碍西侧公共交通空间的使用。

4.2 “芙蓉人家”庭院空间功能组织

“芙蓉人家”的庭院设计,划分了景观入口区、中心景观区、休闲休憩区、盆栽观赏区四个功能分区(见图8)。景观入口区通过开敞的入口节点和特色的石磨盘、缸等农家雕塑构造了特色的导入性空间;中心景观区通过堆高的草坡、肾形小水池及三株有色灌木的交叠设计,塑造了错落有致的中心空间;休闲休憩区以T型廊架分割了南北两块小空间,其中南侧为保留的禽舍,北侧为保留的水井,各配植一株小乔木,既做到了特色保留,也丰富了空间层次;盆栽观赏区放置了民宿主人日常收集的一些精致盆栽,结合园路的设计,充实了侧院空间,也增加了庭院的雅致。

图 6 芙蓉人家现状平面

图7 芙蓉人家景观化庭院平面

图 8 芙蓉人家功能分区

4.3 “芙蓉人家”庭院软质材质引入

由于“芙蓉人家”庭院内部现状为硬质水泥铺装为主,缺乏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效益也不佳。本案中引入了草坡、水池、菜地、植被(图9)等软质元素,在庭院中部采用拉高、堆坡、挖池等手法,以达到控制庭院内视线、分隔空间、增加层次效果的目的。水池和草坡的结合形成了中心的主要景观,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暖色调的石块铺装丰富了整个庭院的空间层次,串接了各个功能分区,其曲折变化的线条,打破了古板的庭院平面格局,增加了庭院的律动。海棠、桂花、女贞、紫叶李等乔灌木的孤植和联植,增添了庭院的色泽,丰富了庭院高低错落的层次。

4.4 “芙蓉人家”庭院服务功能定位

在“芙蓉人家”庭院设计之初,将其功能定位为以服务景区游客为目的,餐饮休闲为主要功能,兼带接待、展示、向导等多重功能的复合型庭院。通过优化其庭院空间布局、美化庭院环境、增加庭院休闲功能、保留农家特色元素等手段,塑造一个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有特色乡村氛围的风景区服务型庭院。

图9 庭院软质元素的置入

5 结语

合理的景区民宿庭院改造方式能够加快解决庭院破落衰败的迹象,推进风景区与民宿的协同发展。苏州穹窿山上泾村民宿庭院景观化建设中,通过深入分析需求与供给现状的突出矛盾,明确了民宿庭院功能定位与改造方向,并就围合界面、地形及软质铺装应用、庭院空间组织及功能提升、庭院整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策略。虽以案例形式研究,但鉴于案例具有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希望同类型的民宿庭院改造中,这些改造策略能为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1]蒋佳倩.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 [J].旅游学刊,2014,6(4):16-22.

[2]霍珺,韩荣.历史街区功能置换中公共空间的营造—以无锡市南长街为例[J].城市问题,2014(1):40-44.

[3]JONES D,GUAN J.Bed and breakfast lodging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who is the potential customer?[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1,16(5):517-536.

[4]袁 青,王翼飞.基于价值提升的严寒地区村镇庭院优化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15(1):68-74.

[5]翟义欣.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4(2):29-31.

[6]姚承祖.营造法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郭去尘,曹灿景.景观设计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Study on landscaping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 space in scenic areas——A case study of Shangjing Village in Qionglongshan Scenic Spot of Suzhou

ZHANG Jiawei,QIN Zhenxin,HUANG Yaozh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ST,Suzhou 215011,China)

Taking a case study of Shangjing Village in Qionglongshan Scenic Spot of Suzhou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home stay facility courtyards,and then proposes some specific building strategies on the enclosure of courtyard interface,the use of soft materials,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function improvement by combin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urtyards.

scenic areas;home stay facility courtyards;landscaping;function improvement

TU986.3

A

2096-3270(2017)01-0075-06

(责任编辑:卢文君)

2016-02-17

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5_1304)

张珈玮(199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庭院民宿景观
孪生院子民宿
景观别墅
回到庭院
火山塑造景观
庭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庭院中的童年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