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说话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锻炼胆量,拓展知识,丰富积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与同学的互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了达到全员育人的目标,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实践研究。
1.追求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一理念明确告诉教育者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多年来我坚持在每节语文课前,让学生在三分钟活动中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前三分钟活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活动中,针对一个专题或一个训练点,学生通过自选话题、查阅资料、认真准备、共同评价等形式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定能得到提高。
3.坚持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原则。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学生是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里,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自己,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注重鼓励的原则,使学生对活动充满期待,调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人人争当活动的主角。
课前三分钟活动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材内容、教学进度进行设计,可以根据各年级、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也可以根据当时环境情况设计。
1.课前三分钟活动训练内容的切入点。
备注:低、中、高段课前三分钟内容可重复,但要求不同。
【案例】六年级某班课前三分钟活动安排
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大概有两三次上台的机会,应该多安排几项活动内容,不要一个内容讲到底,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如六年级上学期,一位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决定的四项课前三分钟活动分别有:
◆让每个同学轮流读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
◆提前抽签决定一个演讲内容,锻炼自己的口才。
◆关注生活中的新鲜事,每周安排一次新闻报道及评论。
◆结合人教版语文第12册教材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将课堂上、研究报告中没机会展示的内容,轮流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展示。
这样经常变换内容,可保持学生对活动的新鲜感,但无论说什么内容,都要规定每个人说的事或问题要完整,且内容不与别人相同。
2.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模式。
(1)提前布置,确定内容。
上台展示的学生顺序由班干部或教师安排,或按座次,或按学号。要提前告知学生,便于学生有准备的时间。说话内容可以由老师决定,也可以师生共同商议。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提早与学生沟通,切莫搞突然袭击。
(2)尽量脱稿,说话流利。
要求脱稿,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如果手拿讲稿照念,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另外,在讲的时候要做到语言流利,不能结结巴巴,普通话要标准。站在台上时,仪态要大方,声音要洪亮。
(3)同学点评,指出优劣。
点评以鼓励、提出建议为主。孩子们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学会点评:对演讲成功的,进行充分的肯定,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对演讲不太成功的,要善于从中发现闪光点;对学生存在的较为明显的不足,师生应及时婉转指正,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激励中进步。
评价时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质疑,也可以补充相关联的人、事、物或者文章,还可以就同学说的效果进行评价,不拘一格。也可以就前面评价中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评价、批评。
(4)建立机制,有效促进。
有效的奖励、竞赛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能为小组加分,从而所有的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并乐意参加。
(5)形成模式,规范主持。
从一开始,老师就要培养几名同学担任活动主持,并把整个活动的程序确定下来。程序可以如下:
课前三分钟活动现在开始,有请×××同学来主持,大家欢迎!(掌声)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
我的……讲完了,请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或是大家有什么补充)。
课前三分钟活动到此结束,请老师上课。
当全班学生熟悉了活动程序后可以轮流主持。主持风格也可以自由发挥,有中央新闻播报式的,有“非常 6+1”活泼式的,更有“快乐大本营”嬉闹式的。上台的同学需提前收集资料,或念或背,只要能锻炼、提高自己就是进步。
1.关注倾听,尊重他人。
课前三分钟活动不仅要关注上台展示的学生,也要对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表扬,克服学生的浮躁之气。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听得不认真,主持人有权扣该同学所在小组的分数。
2.控制时间,适当变通。
一般说来,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说一说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蜻蜓点水般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环节。如果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可在下一节课延时进行。
3.牵线搭桥,巧妙过渡。
有时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说一说的内容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不一致,如果跨度过大,会让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巧妙地把学生演讲的内容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连接上。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过渡,会使学生沉浸在演讲的“余韵”中不能自拔,从而削弱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渗透,不利于下一教学环节的实施。
实践证明,课前三分钟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为学生搭建了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在这方舞台上,任学生的言语实践不断历练,任学生的言语经验走向丰富。活动虽时间短暂,但收益颇多。我把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口语表达训练看作“滴水穿石”的训练,只要坚持做,用心做,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