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7-04-13 06:08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椋鸟树林俱乐部

周 飞

一、基于学情,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散文《灰椋鸟》。上节课,我们重点交流了灰椋鸟的哪一个特点?除了“多”,灰椋鸟还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和你有同感。在回去的路上,她还在想——

出示: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师:灰椋鸟的“乐”,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乐)

3.围绕“乐”字提问题。怎么写灰椋鸟的“乐”?为什么写灰椋鸟的“乐”?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解决这两个问题,要找出表现灰椋鸟快乐的语句。

【设计意图:本文是叙事写景类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气氛,“乐”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引领学生针对“乐”字提问,形成主问题,贯穿整节课。这一安排,符合文体特征,使教学目标明确。】

二、精选内容,探究表达

(一)发现联想和想象

1.浏览课文,用括号标出表现灰椋鸟快乐的语句。

2.学生画句子并汇报。

3.比较阅读。

(1)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后到的鸟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树林内外,叽叽啾啾,整个刺槐林和竹林到处是灰椋鸟的叫声。

(2)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感受。

(3)大家都感觉这两段话不生动,不具体,没趣味,灰椋鸟似乎也不快乐了。对照书上的原文找找原因。(板书:联想、想象)

4.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师:课文中的段落多了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看一看,联想和想象部分通常是用哪些词引出来的?这类词,你们还知道哪些?

师:有时也会用“我想”“他想”。积累这些词语,使用时就可以灵活变换,避免雷同。

(二)体会联想和想象

1.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特别重视推敲语言。接下来我们品一品语言。默读第4、第5自然段中联想和想象部分,圈出表现灰椋鸟“快乐”的关键词,品一品。

2.学生阅读并圈画。

3.组织交流。

设计一:

(1)联系句子内容,推想“倾诉”的意思。

(2)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灰椋鸟,你会向同伴倾诉什么快乐的见闻或收获?

(3)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与“倾诉”一样富有想象力?

(4)灰椋鸟的叫声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什么作者能想出“倾诉”“呼唤”“应和”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叫声的词语呢?

(5)小结: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读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要揣摩作者的情感;写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要流露自己的情感。

(6)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的快乐,读出她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二:

(1)你听说过哪些俱乐部?不同的俱乐部,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2)是的,“俱乐部”是能带给人快乐的地方。作者能联想到“俱乐部”,是因为哪些所见和所闻?

(3)小结: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牢牢抓住灰椋鸟的特点,紧紧围绕“俱乐部”这个关键词。写联想和想象,就应该像这样抓住事物特点,有表达重点。

(4)想象俱乐部的喧闹与热烈,读好这段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三:

(1)出示:

“树林内外,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似飞瀑落入深涧,

如惊涛拍打岸滩,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把文字换一种呈现方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2)从字数的逐渐增多,你联想到了什么?除了联想到灰椋鸟,有没有同学联想到作者?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该教学环节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发现联想和想象。删去写联想和想象的文字,让学生和原文比较,意在让学生初步感受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效果。二是感悟联想和想象。采用关键词切入的教学方式,以点带面。教学“倾诉”,引领学生结合语境展开想象,体会联想、想象与人物情感的内在联系。教学“俱乐部”,重在认识写联想和想象应当抓事物特点,有表达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字数的逐渐增多展开联想,这一设计,训练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三、回归整体,品味结尾

1.此时此刻,作者激动万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那么,作者是一开始就喜爱灰椋鸟吗?联系全文想一想,作者对灰椋鸟的情感、态度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

2.灰椋鸟归林和闹林的壮观场面,不仅改变了作者对灰椋鸟的看法,还引发了她这样的一番联想——

出示: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3.她由鸟联想到——树林,由树林联想到——林场工人,又由林场工人联想到——植树造林。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写这一系列联想的目的是什么?

4.层层推进的联想,正是为了点明中心——植树造林,人鸟同乐,共享和谐自然。谁来读出作者的心声?

(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课文结尾的联想,揭示出了这篇散文的主旨——呼吁人们植树造林,共建和谐自然。这是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深层意图。我首先通过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联想开去的。在此基础上,联系全文交流作者运用联想的目的,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读出作者的心声。】

四、迁移练笔,布置作业

1.有位同学走进油菜花地,观赏蜜蜂采蜜的场面,觉得很有趣,拍了一些照片,还根据照片写了一篇短文。

出示:

快乐的小蜜蜂

一群群蜜蜂飞进了油菜花地,发出一片“嗡嗡”声。有的蜜蜂在空中飞舞,有的在花丛中忙碌。这边一只蜜蜂采蜜时头朝下,尾朝上;那边两只蜜蜂面对面看着。

学生自由朗读。

2.读了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

3.出示: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拍的照片,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添加联想和想象,帮这位同学把小蜜蜂的“快乐”表现出来。

4.学生专注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汇报交流,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分号的使用情况。

6.经过大家修改,小蜜蜂变得快乐起来,原本枯燥的语言有了文采。今后,大家写事物,表达情感,也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让文章妙笔生花。最后布置一项作业,上网阅读巴金先生的散文《鸟的天堂》,比较和《灰椋鸟》的相似与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原文上添加联想和想象,将迁移练笔和自主修改作文有机融合。根据文体、内容和表达布置延伸性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言语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椋鸟树林俱乐部
椋鸟的蚂蚁浴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粉红椋鸟24小时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雨后的树林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