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早就有折物赠人的习俗,如《诗经·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一位美丽的姑娘把从郊外采来的茅草芽送给心上人,表示了爱恋和共结恩情的美好意愿。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逐渐形成了一组折物意象,下面我们把最具代表性的幾个意象归总起来略作浅析。
一、折柳。汉朝人在长安东面的灞桥送别时,以“柳”之音谐“留”,故折柳赠别,以表依依不舍之意。又因柳随地可活,兼具祝人随遇可安。如权德舆《送陆太祝》:“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其实别后家人思念也折柳,如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家人望穿秋水的折柳,在赠别的意义上又拓出了一层相思之情。
二、折梅。《荆州记》载,南朝宋人陆凯在一年的春天从江南寄梅一枝与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并写下《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后世用折梅,抒发念远怀人之情。
三、采芙蓉。芙蓉又名莲花、荷花、菡萏等,芙蓉美如女子之面,白居易《上阳人》:“胜似芙蓉胸似玉。”男子折取是思妇,如《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芙蓉又谐音“夫容”,“莲”则谐音“怜”,“怜”意为爱怜,故“采芙蓉”或“采莲”撩乱了女子孤独寂寞的心情,表达了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张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