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都树立起低碳意识,主动维护自然环境。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随着森林旅游的盛行,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会因旅游经济的发展而遭到破坏,就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以在森林碳汇增加的同时,鼓励低碳消费,使得森林旅游低碳化。本论文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及实现低碳旅游的建议进行探究。
关键词:旅游经济 森林低碳旅游 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93-01
中国旅游经济在近年来快速发展,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开发、整合并作出合理规划,使得森林资源特色化发展,以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森林旅游项目,以其浓郁自然气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但是,要确保森林旅游持续发展,就要倡导低碳旅游,构建相应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森林旅游与低碳旅游之间的关系
(一)森林旅游与低碳旅游的理解
森林旅游是一种低碳旅游形式,落实到森林旅游,就是将低碳理念转化为行动,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低碳消费。低碳旅游主要是推进绿色旅游,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逐渐树立了低碳意识。发展森林旅游,就是要建立绿色无污染的旅游新模式,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还有助于人们对绿色旅游的深化理解。
(二)森林旅游对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影响
低碳生活理念落实到旅游中,森林旅游就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形式,运用低碳技术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还能降低资源成本。注重森林旅游开发,包括各种交通工具以及旅游方式等等,都建立在低碳理解的基础上。低碳环境下,游客也会树立低碳意识,且在各项旅游项目中都将低碳教育内容渗入其中,让游客潜移默化地接受低碳教育。
二、推进森林旅游,倡导低碳旅游的有效措施
(一)对森林旅游科学规划以实现低碳旅游
中国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崇尚通过旅游方式亲近自然,森林旅游备受关注。但是,如果对森林的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就会造成资源遭到破坏,不仅没有创造旅游经济价值,更不会获得社会效益。所以,要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就要以低碳旅游为指导思想,科学规划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森林旅游项目,做到资源布局合理。這就需要在实施森林旅游管理的时候,要从气候环境特点出发,优化配置各项森林资源,倡导低碳旅游,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深入研究森林旅游项目,就要做好长远规划,建立低碳旅游经营模式,以使森林旅游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二)强化森林旅游基础建设以实现低碳旅游
森林旅游就是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产业化发展,基础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实现低碳旅游的基本条件。森林旅游项目实现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只有在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加大公共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建立森林资源保障体系,才能将低碳旅游切实地落实到位。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使森林旅游项目获得更多资金。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到森林旅游项目中,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对社会群体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当地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参与其中,就可以将森林旅游基础建设平台建立起来,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推进森林旅游项目多元化发展,从而使得森林旅游项目开发的资金问题得到缓解。
(三)对森林旅游要品牌化发展以实现低碳旅游
森林旅游项目的开发,除了要将自然森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之外,还要注重营造林建设,并将森林与当地文化有效结合,使得旅游产品蕴含丰富的文化成分。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重当地原始森林资源的保护,以营造林的方式对原有的森林资源予以补充,并将低碳旅游文化理念注入其中,使森林成为地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实施必要的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很好地保留下来,当地文化也得以顺利传承。
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将自然森林资源与地域文化充分结合,从低碳的角度出发创作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产品的精品化,以提高森林旅游在行业市场中的占有额度。在自然森林资源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同时,注重低碳旅游资源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由此而形成了特色资源,有助于促进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加大森林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特别要从低碳旅游的角度对当地森林资源开发布局,以在保留原始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带动旅游经济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进程中,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向低碳旅游推进。所谓的低碳旅游,就是在走旅游经济发展道路的同时,还要维护好当地资源,降低由此而导致的资源消耗。在保护自然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还要加大营造林建设力度,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与区域文化相结合,实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在创造出森林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磊磊,张慧春.湖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成因与预防机制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2).
[2]左成,刘磊,马庆.厦门市经常性伏案工作人群身体健康的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