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发展现状调查

2017-04-13 03:51:49陈珍珍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保定市剧团剧目

陈珍珍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发展现状调查

陈珍珍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衍生出各种剧种。哈哈腔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小型剧中的奇葩,但在当今 “梨园”中却出现了生存和发展危机。本文主要介绍了保定市清苑县传统戏曲哈哈腔剧团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其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保定市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哈哈腔;剧团;戏曲文化

一、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概况

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于1956年正式建立。1958年,在保定市的直接领导下,陆续从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中抽调了优秀的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创作和多名优秀青年演员充实队伍。1958年至1960年,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所组建的哈哈腔班,为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而剧团的阵容不断扩大、行当更为齐全则要归功于河北省戏曲学校、保定地区戏校、清苑县戏校等学校源源不断地向该团输送青年演员。他们在老艺人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哈哈腔的主要力量。

二、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发展现状

(一)人员概况

哈哈腔剧团是事业单位,演员均属在编人员。

(二)日常活动

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日常的活动主要是:演出、排练和创作剧目。演出有多种形式:第一种是剧团去乡下义演——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具有教育、讲述历史等作用;第二种是参加相关的演出活动;第三种是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比赛。

剧目排练上,演出人员每天八点准时到达排练场地,乐手调弦,演唱者开嗓,大家一起唱戏、评戏、改戏,乐此不疲地对一唱一念进行反复推敲。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进一步推进哈哈腔的发展,在哈哈腔的传播上也具有重要作用,为保定市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演出剧目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清苑县哈哈腔剧团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王小打鸟》、《花墙对诗》、《搬窑》、《三拜花堂》、《武当山》、《白云山》、《白马告状》、《唐知县审诰命》等。其中《王小打鸟》、《花墙对诗》、《搬窑》和《三拜花堂》四个剧目曾先后参加了省、地戏剧汇演。在1983年后,该团还先后创演了大型现代戏《风雨红杏》和《奇冤赤子》;改编演出了历史故事剧《亡国恨》、《诗文缘》、《潞州壮别》以及传统剧目《杨二舍化缘》、《孙继皋卖水》、《小尹卖瓦房》等。其中许多剧目斩获了多项大奖:河北省戏剧节剧目奖、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优秀表演奖、优秀伴奏奖等奖项。

三、存在问题

(一)文化经费不足

2015年,该区区委宣传部发起了“哈哈腔守护行动”,筹措资金25万元,并组织10多位书画家捐出27幅作品,作品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哈哈腔剧团发展;协调区职教中心、区哈哈腔剧团,于今年开始合办哈哈腔班,力争让哈哈腔这一传统戏曲唱出“新声”,焕发出新活力。哈哈腔剧团的团长说,哈哈腔剧团近几年来一直在保定的农村演出,入不敷出,虽然政府有补贴,但仍很困难。这导致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少,还有基本工资比较低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无法引进新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年轻人员,而经费的不足间接使得哈哈腔的发展日益凋零。

(二)缺乏文化活动创新力

虽然剧团在极尽全力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专业人员以及创新人员的缺乏,在曲目创新上没有较大改变,约束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人们对同质化节目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如今,年轻人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忽视了对哈哈腔文化的继承,也是演员青黄不接的重要原因。

(三)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近几年来,职教中心负责文化、音乐基础等课程,并聘请中国戏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教授任教,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音乐基础。教学中,安排国家及省级哈哈腔传承人面对面、手把手传授艺术,采取“名家传戏”、“一带一”、“一带二”等形式授课。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颁发普通中专毕业证书。但是因基本工资较低,许多演员纷纷转行,人才流失也导致戏曲院校招生惨淡,生源不足。而专业人员的缺失又反过来影响哈哈腔的传承和创新工作。所以在演职人员、文艺骨干、专业人才上都存在人员缺乏的问题。

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故此,提出以下意见:(1)提升演员的工资待遇和剧场演出环境。(2)引进专业演员并且培养他们,请专家来辅导。(3)更新演出设备及服装。(4)广泛利用媒体:在保定电视台专门开辟一个频道,来播放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的演出视频。(5)成立哈哈腔少儿教学基地,改变青黄不接的局面。最终,以各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来对哈哈腔的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

五、结论

哈哈腔艺术的保护,不仅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清苑人民艺术智慧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郭慧丽.市场导向下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J].河北学刊,2012(05):199-202.

[2]薛丽灵.对民族戏曲现状与未来的思考[J].四川戏剧,2005(06):8-9.

[3]薛晓金.困境与冲出困境的可能性——关于戏曲市场的思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7(05).

J892

A

陈珍珍(1992—),女,汉族,河北廊坊市人,单位:河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燕赵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研究”(项目批准号:HB12YS007)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保定市剧团剧目
舞台剧目
黄梅戏艺术(2022年1期)2022-05-07 02:00:48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艺术评论(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2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