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苹
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设方案,具体地分析和讨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30-02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探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急风暴雨”期。其自我意识充分发展,情绪敏感,渴望尝试,勇于探索,但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当面临升学、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压力时,内心矛盾冲突不断。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等。其结果出现环境适应问题、厌学、学习焦虑、人际交往障碍、抑郁、自闭、恋爱受挫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发展为人格障碍和精神障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整体健康观”,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健康维护的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一般方法,成为“人格完善、自我和谐、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其他教学活动、学生思政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的是教育对象最根本的问题,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吸收知识,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并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同时,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又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保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健康的心理环境。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解决教育者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具备心理异常的基本辨别能力,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展性教育与咨询辅导相结合
发展性教育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和锻炼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开设心理学的选修课。举办心理活动周(月)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面对部分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及时干预,预防人格障碍或精神障碍的出现,如果问题严重,要及时转介给相关机构。
(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并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互动体验中自助与助人。
(三)坚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与学生辅导员队伍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和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辅导员最贴近、也最了解学生,如果掌握了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他们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其进行初步的心理疏导,或者反馈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将为其提供适时的心理援助。两支队伍互相补充,互相协作,有助于提高日常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发展性的心理辅导
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发展的特点,培养和锻炼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开设选修课,包括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等课程。讲授重点不在于知识和概念的灌输和记忆。而在于将书本知识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自我和社会,使他们在讲述、演绎、讨论和整理中理解和接纳自我与社会,也在分享和共感他人经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此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开设一般性的选修课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课程和讲座,如人际关系心理学、恋爱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开办“新生适应心理指导”“异性交往与恋爱”“考试焦虑与应对”“大学生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就业心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二是对大学生进行应对技能和调适技能的训练。一般采取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或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时。由学生演绎一个心理案例。再由观摩的全体学生提出自己对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教师的辅助下整理出讨论结果,并由学生自己表演讨论的结果。角色扮演,是社会剧的一种,也就是一种话剧的形式。心理辅导人员创造一个问题情景,让大学生扮演情景中的不同角色,使其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感受,训练他们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和共感他人的能力,对他们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是很有益的。团体辅导在学校情景中一般以团体游戏的形式进行。如交朋友小组、帮助“盲人”,头脑风暴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展示。学会如何与人协作,学会在一个集体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理解他人的感受。由于这些形式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们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
(二)预防性心理辅导
预防性心理辅导是面向部分学生的,这部分学生是通过心理测验和诊断筛查出的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对其进行心理适应性的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是在大一新生刚刚入学的时候。收集全体新生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事件等),再利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量表在新生群体中施测。这些测验和量表主要涉及的内容是人格问卷和精神状况的测查。根据测查的结果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个体,与其所在学院和辅导员联系,对这类群体给予特别关注。并进行干预性咨询和长期的跟踪测查。对所有群体的心理档案资料都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存档并严格保密。但测查的结果经过整理分析后。要以适当的形式告之学生。同时,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将全校新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新生心理特点的报告,给学校和各院系的学生心理辅导和学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当然。除了给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外,预防性心理辅导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部分刚刚冒出问题苗头的学生进行辅导。可以进行个体辅导的形式。也可以将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团体辅导,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三)治疗性心理辅导
治疗性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在心理、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问题或表现出非正常状态,或人格出现偏差,因而需要专业心理援助的特定学生。不管是自愿来咨询中心求助,还是由辅导员或其他同学带来的。一般首先要进行受理咨询,了解来访学生的基本背景信息,明确其问题的严重程度和产生的可能原因,说明心理咨询的时间原则、保密原则,约定正式咨询的时间。正式咨询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咨询者要提前十分钟来咨询室等候来访者。具体的咨询和治疗方式、方法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和咨询员的专业特长来决定。一般一周一次咨询,每次咨询50分钟到1个小时。如有特殊紧急情况,受理咨询可当作一次正式咨询,时间适当延长。此外,治疗性心理辅导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重大危机事件和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堂教学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通过课堂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选择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规划并实施。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对心理普查中筛查出的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关心和支持。
(三)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
开展规范的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需建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以及心理咨询师队伍,为学校学生提供专业、规范的心理咨询服务。
(四)热线电话
热线电话设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统筹安排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接听,通过热线电话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不适。可以为学生提供面询之外其他方便获得帮助的途径。
(五)團体心理咨询与辅导
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组织。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在团队精神的训练、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潜能开发、职业精神培养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所以在形成新生班级的凝聚力、班级危机干预、宿舍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存在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得到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他们组成团体。利用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形式给他们提供心理援助。
(六)学生之间的朋辈互助
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心理社团的社员进行系列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朋辈心理互助意义的认识。普及朋辈心理互助的方法,同时负责对朋辈互助的情况进行督导,努力提高学生之间互相提供心理援助的能力。
(七)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系列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系列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手册、展板、橱窗、板报的作用,积极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或宣传月,举办心理知识的讲座,普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常识,并以互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各种心理困惑,或通过一些参与体验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表达自我,了解他人,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等。
(八)及时向医疗机构转介
转介工作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要主动与校内外精神卫生医疗部门建立热线联系,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的学生,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旦发现,应及时联络学院、家长,尽早将其转介到校内或校外精神卫生医疗部门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