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希�オ�
[摘要]近年来,高考历史科目的命题视角更多关注重要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文章试图通过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和官僚资本三个细节,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的重点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以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官僚资本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960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重要一课。从过去众多课例来看,教师采用较多的讲授方式是以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家的经历作为线索来阐述民族工业在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这种讲授方式可以使枯燥的史实变得更为丰富,让学生容易接受,其不足之处是以个案代表整体,容易造成学生忽视社会经济的完整性和立体结构。本文试图通过三个细节的阐述来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因此本细节可从“短暂的春天”这一关键词入手。首先,明确时间段是1912—1919年。“春天”体现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数量大大增加,企业规模有所扩大,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其次,确定“春天”出现的原因:在国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令;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在国外,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再次,明确民族工业虽遇到“春天”,但其发展仍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其表现为:一是民族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二是相比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存在一定差距,且仍然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三是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短暂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了萧条状态。这种情况直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才有所改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以短暂发展,其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政策,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币制改革;二是民间的力量,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如何通过重要史实之间的联系多维度地观察此时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本细节的一个关键。
关注经济危机对中国币制改革的影响。为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抬高银价,导致中国白银外流,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将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幣制改革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国内经济的发展。但国民政府掌握纸币发行权也为其后期的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一方面,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自由主义思潮逐渐破产,苏联计划经济在工业化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效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部分国家认识到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国民政府认识到推动经济建设的必要。另一方面,经济危机期间,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资本输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更为严峻的冲击,为摆脱经济上的不利局面,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十分必要。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备战需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东三省沦陷,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被日军占领。面对日本对我国领土的觊觎、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进行经济备战十分必要。
三、对新名词“官僚资本”的正确理解
新名词“官僚资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官僚资本”这一概念虽然第一次在课本上出现,但并不等同于官僚资本在民国时期才出现,晚清时期洋务派所创办的工业企业中就有了近代官僚资本的雏形。官僚资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特征表现为:与国家政权结合具有垄断性,对外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结合具有封建性。本课所提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统治集团依附于帝国主义,凭借国家政权垄断性,对广大人民进行巧取豪夺的一种经济形态。其巧取豪夺的方式有发行公债、滥发货币、苛捐杂税、商业投机等。这一经济形态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J].史林,2008(2).
[2]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J].世纪桥,2007(1).
[3]叶春风.试析抗战前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J].史学月刊,1987(2).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