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羲
内容摘要:《诗经·鲁颂·閟宫》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全诗共分为九章,文章结构清晰,是以歌颂鲁僖公祭祀、军功为中心的鲁国建国发展的历史史诗。诗歌主要对“国之大事”之祭祀与军力进行展示,并且改变以往“颂诗”颂神颂祖先为主的风格,歌颂当朝君主。作为史诗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诗经 鲁颂 閟宫 史诗
《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鲁颂·閟宫》是《鲁颂》的第四篇。这首诗歌讲述了鲁僖公兴祖先之业,恢复国家疆土,建新庙祭祀的事。其中对祭祀与军事的描写画面感强。并且,诗歌中每章都可以体现出臣民对神赐福的渴望。
一、《閟宫》的主旨
《鲁颂·閟宫》是《诗经》中最长的一篇,共分为九章,结构清晰。诗歌中,一、二、三章主要讲述兴祖先之业。四、五、六、七、八章主要称颂鲁僖公的功绩。第九章讲述建新庙及此颂的作者。整体来看,本首诗歌的主旨就是颂僖公。对于本首诗歌主旨,历来各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朱熹《诗序辨说》:“为僖公修庙之诗明矣”。方玉润《诗经原始》:“閟宫,美僖公能新庙祀也”。孔颖达《毛诗正义》:“作閟宫诗者,颂美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为周公之时土地居处也。”程俊英《诗经译注》“这是歌颂鲁僖公能兴祖业、复疆土、建新庙的诗。”其实从诗歌的字句之间,就可以窥探出本首诗歌的主旨:是以歌颂鲁僖公祭祀、军功为中心的鲁国建国发展的历史史诗。
《閟宫》围绕称颂鲁僖公的功绩,依次展开铺叙:
第一章主要讲述后稷之母姜嫄因其德行高尚,得到上帝的幫助,诞下后稷。后稷得到上帝赐福。他教民稼穑耕种,使得五谷丰登,国家富足。继承了祖先禹的功业。
第二章讲述后稷子孙的业绩,并最终落脚于鲁国的建立。其过程中分别讲述太王准备灭商。文王、武王牧野一战灭商朝,建立周国成大业。周公长子伯禽到鲁国,为辅助周王朝做屏障。
第三章讲述鲁建国后,鲁公后代继承祀礼,举行祭祀,希望得到赐福。祭祀中祭品丰厚,规格甚高,很好地传承了周礼中的祭祀文化,也可以看出君主对赐福的渴望与对祖先和上帝的尊敬与信仰。
第四章主要讲述秋祭的盛大场面,并且突出祭祀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神的庇佑,祈求国家安定。祭祀的过程为养牛、养猪,烤乳猪,同跳万舞。大家希望通过将最好的酒肉,最盛大的歌舞送给祖先与神灵,表现出诚意,从而得到赐福。以上两章主要赞颂承周礼。
第五章讲述征战,主要目的是为了颂武功。开篇讲述鲁国优良的装备与众多的士兵,强强相加,痛击狄戎。鲁国武力强盛,无国敢与之抗衡,从而安定又繁荣,长寿又年丰。
第六章讲述鲁国边境扩大,是鲁侯之功。边境的大主要表现在龟、蒙二山都属鲁,边境到极东。边境的扩大表现在沿海小国的归顺与淮夷的朝贡,从而突出鲁国的强大使得各国折服,突出颂鲁候之功。
第七章讲述徐国归顺,并且因为鲁国国力的强大使得沿海小国与淮夷纷纷俯首,“尊鲁候”成为共识。主要是赞颂僖公复周公之宇。
第八章讲述上天赐福,使得鲁国收回故土,得以复周公之宇。为庆贺此事举办喜庆宴,颂妻贤母良,朝中君臣和睦。感谢上天多次降幅,使得国家得以高寿。
第九章讲述建宫殿的过程。千松万柏中挑选栋梁材,建成宫殿结实又气派。新庙与其紧相挨,突出鲁僖公对祖先的尊崇。诗歌末尾点明奚斯作此颂。赞颂僖公建新庙。
二、《閟宫》对“国之大事”之祭祀与军力的展示
祭祀和军事是古代国家治理很重要的两个部分。《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代的礼乐文化是以“礼”为核心的,周朝是一个礼治国家,宗周社会是一个礼乐社会,周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贵族阶级举办的一些礼典。祭祀礼是礼典的一个重要部分。《礼记·祭统》中说:“故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军事实力作为国家力量的象征,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地位,影响国家的生存。因此,强军工也是增强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历来为国家所重视。
(一)《閟宫》中华贵盛大的祭祀
祭祀礼是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作为周的诸侯国,在继承礼乐文化方面可谓是出类拔萃。《左传·鲁昭公二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閟宫》中祭祀场面壮观,祭品丰厚。我们可以从对于鲁祭祀盛况的铺叙中窥探出‘周礼尽在鲁的缘由。
诗歌中,第三、四章节着重对祭祀中的祭品、祭祀形式与场面进行了叙述与描写。下面将对这些祭祀活动进行解读:
1.龙旂承祀,六辔耳耳
《诗经注析》“龙旗,画着交龙的旗。古代诸侯在祭天祭祖时都用这种旗。承祀,继承祭祀之礼。辔,马缰绳,古一车四马六辔。耳耳,尔尔的假借,华丽貌。”此句是写旗的样式与马的规格及饰品。可译为:继承祀礼用龙旗,四马六辔显华丽。释义中可以看出祭祀的规格极高,尽显华贵之气。
2.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诗经注析》“春秋,代表四时,解,通懈,懈怠。享祀,祭祀。忒,差错。”陈奂传疏:按此四句指僖公庙祭言。本可译为:一年四季都不敢懈怠,祭祀不敢出差错。祭祀的规范与严谨得以显现。本句既从祭祀的次数频繁和对祭祀的严谨态度“不忒”来表现对祭祀的重视。
3.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诗经注析》“皇皇,光明。后帝,指上帝。皇祖,指后稷。成王以周公大,命鲁郊祭天,亦配以君主后稷。”《礼记·郊特牲第十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其中所记载的关于配祭的含义与《閟宫》中重合。因此表明鲁之祀尊乎礼。
4.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诗三家义集疏》“骍,赤。牺,纯也。”郑玄注:“牺,纯毛也。”《诗经注析》“骍,赤色。牺,祭宗庙的牲口。周人崇尚赤色,故用赤色牲口祭神。飨、宜,两种祭名。飨,用饮食祭神。宜,本祭社之名。”此句可译为:用赤色纯毛的牲畜来祭祀,飨祭宜祭非常隆重。“赤色”“纯毛”是非常高规格的挑选祭祀用牛的标准。可见鲁祭祀中希望将最好的祭品先给祖先以表现诚意,从而获得赐福。《礼记》中言“天子以牺牛。”与本诗中高贵的地位与高档的祭品相符。因此也是尊乎礼的一个表现。
5.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诗经注析》“载,始。尝,秋祭名。楅衡,牛栏。白牡,指白色的公猪。骍刚,赤黄色的公牛。”本句释义为:秋天开始进行尝祭,夏天就先设好牛栏养牛,准备供祭祀之用。有白色的猪和赤黄色的牛。祭品的养殖与挑选经过了一个季度,因此,祭品的质量得以保证。对祭品颜色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祭品的规格有一个高标准的统一。对祭祀充分的准备表现出鲁对祭祀的重视。
6.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诗经注析》“尊,酒杯。牺尊,‘《毛传》:牺,有沙饰也。沙是娑的假借字,意为酒杯上刻有婆娑状的羽毛为饰。将将,器物相碰撞的声音。毛炰,去毛的烤小猪。胾羹,肉片汤。”本句释义为:精致的酒杯碰撞发出将将的声响,祭品中有烤乳猪和浓稠的肉片汤。酒杯的精致可以展现祭祀的华贵,用“将将”来形容就被碰撞的声音,是比较温婉雅致的,给人以秩序井然之感。
7.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诗经注析》“笾、豆,古代食器名。大房,一种盛大块肉的食器。洋洋,场面盛大貌。”本句可译为:碗里乘着大块大块的肉,大家跳着万舞,场面盛大。此句中表现出祭祀食物富足,景象盛大。并且呈现出祭祀活动中形式的多样化。
以上对于本首诗歌中叙述祭祀的诗句进行了释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祭祀场面之盛大,祭品丰厚多样。并且,与《礼记》对祭祀礼的描述大多吻合,再次证明了鲁对周礼的传承确实严谨。也可以很好地体会到韩宣子所言的“周礼尽在鲁矣!”
(二)《閟宫》中强大的军力
第五章中“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是对鲁军军事装备及士兵精神状态的描写。精致的装备,众多精神饱满的士兵构成了鲁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使得僖公得以复周公之宇。
1.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诗經注析》言:“公,指鲁公伯禽。车,兵车。当时的一乘即一辆兵车,配备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朱英,指武器矛头上的红色羽毛的缨饰。縢,绳。绿縢,指缠在弓袋上的饰物绿色丝绳。二矛,古代每辆战车上插两枝长矛和酋矛。重弓,每人带二张弓,其中一张是预备弓。”此句可译为:鲁公的车辆众多,红缨长矛做武器,弓矛成双待备用。“公车千乘”既表现出车辆的众多,也说明了士兵的众多。作为武器的矛头和弓箭带都装饰的如此精致,可见鲁对军事的重视。从这些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以看出鲁此时军工的雄厚,势力的强大。
2.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诗经注析》“徒,步卒。三万,三军共有士卒三万人。贝,贝壳。胄,头盔。朱綅,红线。烝,众。增增,士兵层层前进貌。”段玉裁言:“以朱线缀贝为胄。”此句可释义为:鲁公的步卒有三万人,头盔上镶着贝壳,吊着红线。大家一起向前冲。这体现出军事装备的优良,士兵训练有素,体现了较强的国家军事实力。
以上的六句着重对精良的军事装备,士兵昂扬的精神状态进行描写。突出了鲁军事上的强盛。“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这些主要描写各国服鲁,归鲁。从而鲁的边境得以扩大,僖公得以复周公之宇。为第五章六句的结果。这样启发式的叙述是为了突出鲁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从而启发大家尊崇功绩显赫的君主——鲁僖公,达到颂僖公的目的。
三、《閟宫》的艺术特点
(一)“颂”体之变
《閟宫》改变了以往“颂诗”内容以颂神颂祖先为主,转为歌颂当朝君主。因此方玉润在 《诗经原始》中评价说:“愚谓此诗褒美失实,制作又无关紧要,原不足存。其所以存者,以备体耳。盖《颂》中变格,早开西汉扬、马先声,故知其非全无关系也。”虽然在诗歌中有提到对祖先的赞美和祭拜,但都是在颂僖公的前提下产生的。诗歌第一、二、三章主要讲述兴祖先之业,为颂僖公的背景。第四、五、六、七、八、九章主要称颂鲁僖公的功绩。因此,从其内容来看,确实可以称《閟宫》为颂中的变格。
(二)叙事性强
《颂》诗的内容多为描写神和祖先。通常对想要歌颂的人或神采取直接描写的方式。由于题材较为庄重,因此多采用赋的手法来进行铺叙。在《閟宫》中,分别对先祖之德、祭祀、军事进行依次的铺叙,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叙述的内容。其中,诗歌中对祭品的描写“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就是通过铺叙来将一个盛大的祭祀场面展现给读者。“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也通过叙事性的话语来讲述僖公与家人、臣子的友好相处。这样的叙事使得读者对诗歌的逻辑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清晰。并且,在这样的铺叙中,赞叹式的颂赞,功绩的概括性叙述等都成功的表现了此诗歌浓厚抒情性。
(三)语言词汇之美
《诗经》的语言一直为人们所称赞。不仅仅是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性,更多的是由于用词的独特。《閟宫》中关于祭品,祭器,军工等专有性名词较多。如“白牡骍刚”“笾豆大房”“二矛重弓”等。“昌”“炽”“臧”“皇”等形容词的使用使得诗歌更符合贵族阶级的气息。叠字的运用也是诗歌中的一个特色“实实枚枚”“烝徒增增”等,或拟声,或写人,或写物。都将其将要描述的对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也使得诗歌的艺术感更强。
四、评价《诗经·鲁颂·閟宫》
从古至今,各家对《閟宫》中一些字词及史实的理解有同有异。一些人认为《閟宫》中所记建新庙不实。一些人认为《閟宫》所言是溢美之词。《诗经原始》中说:“斯言也差为得之,不然,鲁有大工役,岂无可考与?窃意閟者,闭也,严肃之谓。凡庙皆然,不必姜嫄庙始称‘閟宫,则其为鲁旧有之庙可知。至僖公始命奚斯?而新之。诗人于是铺张扬厉,发为兹颂。”建新庙一说我们还需去结合史料分析此事是否真实。上文所分析到的祭祀方面,能与《礼记》中记述的祭祀礼高度吻合,就表明了鲁对周礼是有所继承的。尽管诗歌中所言可能是溢美之词,但我们也可以感受祭祀的宏大场面。诗歌中描写祭祀的文字仍然可以作为祭祀礼的史料而有意义的存在。军事方面,鲁僖公确实在收复疆土上有所贡献。《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由此可见,僖公确有收复失地的功劳,但是否功绩如此卓著就另为一谈了。无论怎样,《閟宫》中对于戎的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军事强盛之国的辉煌与骄傲。仍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鲁颂·閟宫》已然在文学中存在。我们对其评价也是基于文本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作为文本、文字资料的价值,不能忽视它作为史诗的意义。
结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史价值。本文所解读的《鲁颂·閟宫》是颂诗。我们被其壮观的祭祀场面,强大的军事实力所震撼;被臣民对天、神、祖先的尊崇所感动;被诗歌中精巧的语言艺术所折服。虽然,对于诗歌的理解会有争议,但它们始终都作为文学中的瑰宝而存在。不断地解读与探索才能将它的史诗价值发掘。
参考文献
[1]王先谦撰.吴格点校.《十三经清人注疏:诗三家义集疏》[M].中华书局,2011年版
[2]方玉润《诗经原始》[M].中华书局,1986年版
[3]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1991年版
[5]杨天宇.《礼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6]校注:徐正英,常佩雨.《礼记》[M].中华书局,2014年版
[7]李梦生.《左传译注》[M].山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8]陈开梅.《先唐颂体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